出版時間:2006-7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作者:博克 頁數(shù):300 譯者:洪友
Tag標簽:無
前言
此書本來打算于1914年開始寫作,當時我覺得自己會有空去寫,因為我打算從在職編輯的職位退下來。但不久戰(zhàn)爭爆發(fā)了,我要擔當起一些新的責任,根本沒有時間考慮寫作了,于是這一計劃只好擱淺。. 不過,此后我還是確定了書名和寫作風格。如果從書名的角度考慮,我特別認為應該用第三人稱來寫。我總是覺得,撰寫一本自傳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過這種手法,將作者與書的主題從精神上分離開來,以便作者眼界更開闊些。而且在如何講述愛德華·博克這位編輯和政論家的經(jīng)歷時,我很自然地想到了這一手法。因為從多方面講,我試圖在本書中描述的博克,過去而且一直以來,都具有與我本人不一樣的個性。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美國《婦女家庭雜志》創(chuàng)辦人愛德華·德克以第三人稱與的一本自傳。它記載了一個一無所有、接受教育極其有限的荷蘭小男孩在來到美國后,如何從不被別人理解,甚至無法懂得別人在說什么,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打破宿命,創(chuàng)辦有史以來最大期刊發(fā)行量雜志的歷程。所有這一切是怎樣發(fā)生的?這個必須克服每個因難的小男孩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其中隱含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這就是本書要回答的!它是愛德華·博克的光榮與夢想,也是當下每個人的光榮與夢想! 本書與《富蘭克林自傳》行一書起被列入“50本自助經(jīng)典”之一。
作者簡介
愛德華·博克,1863年生于荷蘭,年僅6歲便隨父母前往美國,開始其美國夢的追尋歷程。他從一句英語都不懂的窮苦孩子,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那個時代的輿論領袖和語言大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向布魯克林有軌電車乘客銷售水和檸檬汁;后又干過周收入僅50美分的面包坊伙計活兒;一套傳記式百科全書使他產(chǎn)生向當時的名人索取簽名的靈感,他的這一舉動使他得到了加菲爾德和海斯總統(tǒng)、格蘭特和謝爾曼將軍、林肯夫人的回信,并與文壇大師霍姆斯、朗費羅建立了友誼;在出版商亨利·霍爾特手下工作,使他在出版界大顯身手,先是向全國各地的報紙出售每周專欄,繼之在多家報紙創(chuàng)辦“女性專版”;1889年擔任《婦女家庭雜志》主編,通過這份雜志提高女性的格調(diào)和品質(zhì),使該雜志的發(fā)行達到100萬份的里程碑數(shù)字,在他為該雜志工作30年后退休時,其銷售量已達200萬份,被評為“全世界最具價值的雜志產(chǎn)業(yè)”。博克的經(jīng)歷是移民取得成功的經(jīng)典范例。本書是作者以第三人稱寫的一本自傳,曾獲普利策傳記文學獎。它圍繞移民經(jīng)歷以及一個新國家對一個人的塑造展開反思,嘗試探尋是什么因素使他成為成功者。
書籍目錄
第1章 初到美國第2章 第一份工作:每周50美分第3章 對自我教育的渴望第4章 總統(tǒng)的朋友和波士頓的“參拜者”第5章 和朗費羅去看戲第6章 布魯克斯的圖書和愛默生的含混思維第7章 進軍華爾街第8章 創(chuàng)立報業(yè)辛迪加第9章 結交亨利·沃德·比徹第10章 最早的“女性專欄”、“文學頁面”,加入斯克里布納出版社第11章 成功的可能性第12章 經(jīng)受評擊的考驗第13章 出版界的趣聞軼事第14章 在紐約的最后幾年第15章 成功的編輯生涯第16章 擔任女性雜志編輯的最初歲月第17章 尤金·菲爾德假戲真唱的玩笑第18章 為雜志打牢基礎第19章 特色信件第20章 一兩次碰壁第21章 涉及家庭住宅的一段重要經(jīng)歷第22章 一段涉足公益事業(yè)和私人藝術的傳奇第23章 西奧多·羅斯福的影響第24章 西奧多·羅斯福的匿名編輯作品第25章 總統(tǒng)與男孩第26章 文學“后門”第27章 女子俱樂部與婦女投票權第28章 和吉卜林一同回家、成為演講家第29章 對女人天性的短暫感悟第30章 反對專利藥品和其他惡行第31章 為居民服務的一段傳奇第32章 茫然的博克第33章 如何突破100萬訂戶第34章 為戰(zhàn)爭服務的雜志及其活動第35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線第36章 30年編輯生涯的終結第37章 第三時期第38章 美國在哪些方面辜負了我第39章 我感激美國什么附錄 愛德華·威廉·博克年表
編輯推薦
《光榮與夢想》與《富蘭克林自傳》行一書起被列入“50本自助經(jīng)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