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3-11 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李恒基、王漢川、岳曉湄、田川流 主編,趙培恭、陸孝修、李一鳴 副主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題簽:夏 衍
顧問:鄭雪萊、李少白、陳景亮、李健葆、姚世權(quán)、王紀言、黃式憲
《中外影視名作辭典》前言
一百年前,在“活動畫面”的發(fā)明接近于成功的時候,幾乎無人料到它會自問世之日起就超越大多數(shù)發(fā)明家的初衷:人們原先期望獲得一種紀實的科技手段,結(jié)果卻發(fā)明出了一種新的表現(xiàn)工具。
被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命名為“電影”的這一新發(fā)明,僅在十幾年間就演化為以光影為媒介的新藝術;及至本世紀中葉電視出現(xiàn)并很快得到普及之時,電影早已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門類,而且影響之廣、表現(xiàn)潛能之大遠遠超過其他藝術。這就決定了電視的歷史命運:它將以同電影結(jié)合作為自身發(fā)展的起點,并將以自身的完善來全面承擔由電影開創(chuàng)的藝術使命。今天,誰能否認影視藝術已構(gòu)成本世紀最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呢? 誰能否認它對人類文化的今天和明天產(chǎn)生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呢?
由于電影和電視自誕生以來作品之多浩如煙海,為了大致了解世界影視藝術的總體發(fā)展,亟需一部能供讀者隨時查閱影視名作內(nèi)容的工具書。《中外影視名作辭典》的編輯與出版就是適應這一需要。
按理說,影視名作不只限于“虛構(gòu)性”作品,但“虛構(gòu)性”作品畢竟構(gòu)成影視藝術的主流,也因篇幅有限,我們只能以“故事片”和“電視劇”為本辭典的選目對象。既著眼于藝術,就避不開賞析,不過本辭典的主旨不在于“名作鑒賞”,更著眼于為讀者提供盡可能全面和系統(tǒng)的資料。
什么是名作? 我們認為,不僅那些在本國或國際獲獎的作品,在影視藝術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的作品,才算名作。曾經(jīng)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在一定時期成為評論熱點的作品,也都應算名作。過去,海外《電影指南》之類的辭書只局限于介紹美、蘇、法、意、德、日等主要電影生產(chǎn)國的作品;我們擴大視野,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qū)的民族影視名作也都擇優(yōu)羅致。因此本辭典條目之多(共3000余條),收選范圍之廣(共74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國內(nèi)尚屬首創(chuàng),甚至在國外也絕無僅有;我們還在編排形式上力求加強這種全面性、系統(tǒng)性、資料性和知識性。
本辭典采用按洲別、國別和年代編排。每一條目,除個別因資料匱乏外,分別由片名(原文名及譯名)、生產(chǎn)單位、年代、編劇、導演、攝影、主要演員、劇情簡介、作品簡析、獲獎情況等部分組成。中國當代影片條目更增列美工和作曲二項;并考慮對外文化交流需要,我們還選編了3000余部中國影片片名及譯名的中英對照(附錄一)及近萬部外國影片原片名及中譯名的對照(附錄二),以便讀者索檢。
編纂這樣一部大型辭書,困難是可想而知的。自1988年8月開始籌劃,1989年1月被列為山東藝術學院重點科研項目,到1992年3月付梓前夕,歷時四年,增刪斟酌未嘗中輟。本辭典是山東藝術學院承擔的山東省教委1989年科研發(fā)展計劃項目,編寫過程中,我們首先得到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全力合作、同時還得到山東省教委、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中國電影輸出輸入公司、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所、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廣播學院、中央電視臺影視部和國際部、世界知識出版社、北京外國語學院、文化部外聯(lián)局等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影視界前輩和專家、學者、教授,不但慨允擔任本辭典顧問,而且親自撰寫條目,審閱稿件。91歲高齡的夏衍公抱病為辭典題寫書名,并題詞勉勵;電影理論家陳荒煤同志在百忙中撰寫序言。在此,我們謹向為本辭典編纂出版作出貢獻的所有單位和個人以及參考文獻和辭條的作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參考資料不足,更因我們見聞有限,編纂《中外影視名作辭典》這樣一部大型工具書,疏漏和謬誤恐難避免,敬候?qū)<覍W者和廣大讀者指正。
《中外影視名作辭典》編委會
一九九二年三月于北京
書籍目錄
總目錄
序(荒煤1992.1.20)
前言(本書編委會1992.3)
電影部分(按洲別、國別順序排列) 1
亞洲 1
歐洲 281
北美洲 573
南美洲 729
大洋洲 751
非洲 757
電視劇部分(按國別、地區(qū)排列) 767
附錄一 中國部分藝術影片英譯名 861
附錄二 外國部分藝術影片英譯名 887
參考書目 981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