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四編(上下)

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楊伯達  頁數:116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文集是2005年9月19日至21日于江蘇省江陰市召開的第五屆玉文化、玉學學術研討會(又稱“江陰研討會”)的論文合集,包括有關玉文化論評、史前區(qū)域玉器概述、史前玉器考證、歷朝玉器辨析、玉材探討、工藝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相關課題。論文集的出版,一方面表明玉器研究會對積極地參與此次研討會并提交優(yōu)秀論文的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和真誠回報,同時還可為沒有機會參加這次會議的古玉研究專家和鑒賞家、收藏家提供有益的研究資料。    1999年5月在安徽省文化廳的鼎力支持下,在巢湖召開了第一次中國玉文化玉學學術研討會。由于我們首次向學術界以及各位玉器研究家正式提出“玉文化玉學”這一命題,必然會出現(xiàn)思想準備不足,認識紛紜多歧的現(xiàn)象。為此我們將巢湖會議的目標鎖定在“發(fā)動思想,統(tǒng)一認識”這一基點上。那次會議事實上也是玉器研究會由古玉辨?zhèn)舞b定的研究跳躍式地進人玉文化、玉學理論探索的“預備會議”。當時經過3天的研討,在大多數與會者接受了玉文化玉學理念的前提下,勝利地完成了首次研計會的任務,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同時,這又標志著我會工作由“器”躍升為“道”的徹底轉軌。

書籍目錄

前言玉文化論評 從以玉示目看西遼河流域與外貝加爾湖地區(qū)史前文化關系——兼談紅山文化玉料的來源 探討良渚文化瑤山玉神器分化及巫權調整 中國玉文化的淵源與流變 中國玉文化中的巫術基因探討 長江下游史前玉器的神靈化和禮器化進程 從工具禮器化到兵器禮器化——以鉞為中心看長江下游地區(qū)史前時期禮的發(fā)展和文化流變 鳧鷲文化考:兼論高壇立鳥的公尸象征 關于河南早期玉文化的幾點思考 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古玉研究現(xiàn)狀區(qū)域史前玉器概述 南方地區(qū)古玉考古學研究進展與成果之我見 河北出土玉器概述 山西史前玉器芻議 浙江出土玉器及其考古學研究 瑤山的墓葬和出土玉器 廣東地區(qū)文明進程的玉器傳播與使用淺見 四川盆地出土玉器概況史前玉器考證 紅山文化玉龍?zhí)攸c簡析 連璧試析 良渚文化復合件玉器的初步研究 關于良渚文化玉錐形器產生問題的探討 琮璧名實臆測 玉琮研究的思考 安徽出土的早期玉琮 金沙良渚玉琮研究 良渚文化中心區(qū)外出土良渚式玉琮研究——兼論五千年前后中國東南地區(qū)玉文化的擴張 良渚玉璜再探討 璜為巫符考 金沙遺址出土牙璋的初步研究 關于牙璋的年代的再探討歷朝玉器考辨玉材探討工藝研究其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四編(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這是一套非常專業(yè)的關于中華古玉的論文集,楊伯達主編,收錄了很多研究者的論文。既然是論文,讀起來當然就比較枯燥,相信很多學者寫的時候也沒有特地考慮面向大眾收藏者。不過細細讀來,很多研究成果和提出的論點都成為現(xiàn)在收藏市場的參考指標,可以說都是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對于沒有見到實物的我們來說,通過閱讀這樣的論文集,也有很好的學習作用。這套書比市場上大量流通的“復制+粘貼”類收藏書籍要好得多,屬于原創(chuàng)性的理論學術書籍。缺點也有些,例如彩圖的缺乏,還有就是收藏實戰(zhàn)的指導性不強,另外系統(tǒng)性也不特別夠,都是單個專家各自成篇的文章,只是把較類似的研究方向綜合在一起成為大的章節(jié)??偟恼f來,是一部適合潛心鉆研玉器收藏的朋友必讀書籍。
  •   這書送來的時候太臟了,這個系列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是精裝全彩圖
  •   不錯的書,就是圖片太少。
  •   很喜歡這種圖片多的書,印刷很精美
  •   貨到得很快,書的質量也不錯
  •   這個論文集吧,相當于里面有幾篇還是很有用的
  •   基本屬于來湊湊數的文章比較多 真正有含金量高的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