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與袈裟(上下)

出版時間:2005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羅文華  頁數(shù):66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清宮藏傳佛教神系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皇家佛堂內部神秘的眾神世界及其象征主義結構、以乾隆時期為代表的藏傳佛教繪畫和造像的真實狀況、藝術風格及其重要作品等方面,全面揭示了清宮藏傳佛教的基本面貌和主要特點,是近年來清代宮廷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緯ㄟ^清宮藏傳佛教神系發(fā)展的基本脈絡,豐富詳實的清宮檔案,多姿多彩的之宮廷藏傳佛教文物,塵封多年的清帝私人佛堂,乾隆時期為代表的藏傳佛教繪畫和造像的真實狀況,揭示藏傳佛教在清代宮廷的真實面貌,剖析清帝個人的信仰世界和宗教追求。

作者簡介

羅文華,一九八九年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yè),同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迄今,現(xiàn)為副研究館員。能用英語和德語交談和閱讀,同時能閱讀古典藏文、滿文和梵文的專業(yè)資料。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兩代宮廷佛教史,藏傳佛教藝術及圖像學,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出版藏傳佛教圖錄兩部。

書籍目錄

清帝的藏傳佛教信仰與治藏政策第一章  萬神殿:藏傳佛教神系的成立與完善 第一節(jié)  印度佛教神系的形成與嬗變 第二節(jié)  西藏對佛教神系的引進與構建 第三節(jié)  清代宮廷對藏傳佛教神系的最后完善第二章  智珠心?。呵鍖m佛堂解析 第一節(jié)  故宮雨花閣藏密神系及其密宗四部思想 第二節(jié)  雨花閣唐卡 第三節(jié)  清宮六品佛樓 附錄 清宮佛堂文獻摘錄第三章  空與幻的美:佛教造像藝術 第一節(jié)  故宮藏斯瓦特風格銅造像 第二節(jié)  故宮藏喀什米爾風格銅造像 第三節(jié)  西藏古格那嘎拉咱王及其銅造像 第四節(jié)  故宮藏喀爾喀蒙古銅造像 第五節(jié)  清官藏傳佛教造像 附錄 清宮佛教造像檔案摘錄第四章  線條與色彩:佛教經典中的繪畫 第一節(jié)  明人書內府金藏經 第二節(jié)  乾隆時期宮廷藏傳佛教繪畫 附錄 清官佛教繪畫檔案摘錄第五章  感性與理性:清代宮廷佛教史拾零 第一節(jié)  清代駐京喇嘛管理機構 第二節(jié)  乾隆九年尼泊爾工匠進京考 第三節(jié)  滿文《大藏經》編纂史略 第四節(jié)  乾隆時期滿文阿禮嘎禮字 附錄 清官佛教史文獻摘錄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近年來,清宮史和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成為逐漸升溫的學術研究方向,也成為越來越多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是,與學者們不同的是,大眾對此題目的關注往往帶有探尋居住在高墻深宮內的皇帝后妃們隱私的傾向,例如,皇帝個人是否真的有藏傳佛教的信仰?或者,他們對于藏傳佛教信仰更多一些,還是對于漢傳佛教信仰更多一些?清代皇帝親修秘法嗎?他們修秘的地方在哪里?這些令人難以作答的問題的提出,雖然與時下社會各種媒體宣傳有關,但不可回避的事實是,這些提問所包含的一些實質的確觸及到清史和清宮史研究的核心。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學術界在這些敏感的問題上顯得相當謹慎,有時,學者之間觀點完全對立,令人無所適從。例如,清代皇帝,如乾隆帝,是否真的對藏傳佛教有信仰?抑或僅僅是一種政治的作秀?持正反意見的學者們都能拿出有力但并不全面的史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種爭論的結果只能是各執(zhí)己見,不了了之。解答上述問題的復雜性在于:當面對宗教信仰的問題時,每一位皇帝都不得不扮演雙重角色。

編輯推薦

《龍袍與袈裟·清宮藏傳佛教文化考察(套裝共2冊)》:通過豐富詳實的清宮檔案多姿多彩的宮廷藏傳佛教文物塵封多年的清帝私人佛堂揭示藏傳佛教在清代宮廷的真實面貌剖析清帝個人的信仰世界和宗教追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龍袍與袈裟(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很喜歡,很全面很詳實的介紹了清王朝與藏傳佛教的發(fā)展,很專業(yè)
  •   造像與佛教名稱的教材!
  •   本書編輯嚴謹,質量較高,我喜歡
  •   很精美的一套書,內容也好看
  •   裝幀精美,內容翔實,拿到手上的時候比想象中的要好,內容非常嚴密,值得一看
  •   太好了,書非常好,當當給力
  •   針對普通讀者,此書無論是價格還是內容上都是適宜的。
  •   還不錯吧,還沒仔細看
  •   我愛好書,超棒,必讀哦
  •   可做為一本工具書參閱。
  •   書很沉啊,拿回家簡直提了兩磚頭一樣. 如果我做研究或有時間要了解更多的清史,這書應該不錯的參考
  •   喜歡這方面內容的讀者絕對要珍藏此書并值得反復研讀……圖文豐富、印刷精美、選圖翔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好的一本書??!
  •   圖片豐富,作者功力很深
  •     無論是白馬負經還是海上載經都已遠去兩千年。(一)佛教藝術的源流在時間的歷程里愈流愈小,似乎它的整個發(fā)展演變過程,只是以一個式微的脈絡呈現(xiàn)。以至于這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到了今天,遺憾的宣告終結。兩個世紀以來,佛教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造像,在佛教信仰所及之處經歷的變化已經很少見了。它們更多的是受到非宗教因素的影響,“從而部分地變成商品,起初尚在佛教的圈子里,后來便超出了佛教的世界?!保ǘ┰煜竦拿缹W表現(xiàn)已經沒有了過去那些變化無窮,無拘無束的形態(tài),而變成了公式化的模具產物。
      
      不可否認,歷史氛圍的轉變是這一式微過程的重要原因。社會制度的變遷把佛教藝術的宗教精神遺忘在身后,時代的風氣也不太可能把這種藝術特征重新提升,相反,所作的只能是扼殺它的進步。今天固然還有新的唐卡或者造像,但把它們當成消費品的人遠比尊為宗教信物的人要多。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是,在多數(shù)的佛教國家里,造像這類的佛教象征物已然沒有了以宗教背景的意義,而是千篇一律的旅游記念品。它們中的多數(shù)和其它粗制濫造的商品并無不同。
      
      然而與今天僵化的造像相比,歷史上的造像藝術盛極一時。斯瓦特,克什米爾,尼泊爾,印度等地區(qū)的造像即以質量上乘,表現(xiàn)各異而各自領導一時之藝術高峰。漢地的歷代造像風格與特征則有不同的精美紛呈,在曹衣出水與吳帶當風之妙中展開變化。其間不同程度上受到西藏雕塑藝術風格的影響。西藏佛教造像因其宗教和地理兼容并蓄的位置,在整個佛教藝術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元明以來,大量的宮廷造像賜贈予藏蒙等地的寺廟、高僧。漢藏兩地佛教文化交流到了清初達到空前,《龍袍與袈裟》考察的清宮藏傳佛教文化文物正是中樞與地方交流的歷史產物,而它們的見證者,多數(shù)被收藏在內府,即今天故宮博物院的藏品。
      
      內府舊藏,佳者絕多。《龍袍與袈裟》重現(xiàn)這一面貌的文圖也賞心悅目。歷史上所塑之精美造像何止恒河之沙,然經時間與戰(zhàn)火洗禮,流傳下來的精品也不過是沙數(shù)之萬一。清代的宮廷造像多得難以統(tǒng)計,據(jù)載僅承德外八廟和避暑山莊的各類造像就有二十多萬尊。(三)但是流傳至今的就相對少了,比如帶康熙年款的宮廷金銅佛像就極少,雖然這也跟當時銅的產量與制作的數(shù)量有關。
      
      故宮因為先天優(yōu)勢,各類藏品都豐富卓越。關于佛教藝術品,引人側目的是故宮所藏斯瓦特風格的銅造像。據(jù)說世界范圍內所存的斯瓦特造像不過六十件左右,但故宮所存即有十五件之多。(四)“年代在公元七到九世紀間,幾乎貫穿斯瓦特風格之始終?!保ㄎ澹┮话阏J為,斯瓦特前期政治穩(wěn)定,宗教繁榮促使造像藝術的華麗精美;后期由于伊斯蘭教勢力的日益威脅,外部壓力以及地域的封閉性導致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無法突破,從而走向衰微。有一個現(xiàn)象值得注意,斯瓦特“沿襲犍陀羅造像的傳統(tǒng)以青銅鑄像為主,黃銅較少,”但故宮所藏的斯瓦特造像全是黃銅,(六)作者認為,“它們均是由達賴、班禪、西藏貴族或清代駐藏大臣所進,因此可以認為這種現(xiàn)象與西藏造像和審美習慣有關系?!保ㄆ撸?
      
      斯瓦特造像只是佛教造像源流的一個支流。造像的風格與特征總是在變化,它常常用新的美學變動來理解佛教文化?!懊棵坑幸恍┣靶┪匆姷淖鹕癯霈F(xiàn),”“由于觀想者的能力、心境、環(huán)境、要求的不同,觀想產生的本尊及其眷屬性也不相同,因此,同一尊神出現(xiàn)眾多的變化身。當他們將自己的修行結果記錄下來作為密法流傳時,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法的著作,這些成就法的著作就成為佛教藝術造像的經典依據(jù)和素材來源?!保ò耍┻@些新形式的造像則上升到佛教新的象征物,于是,它們和佛教經典一樣能觸動人們的神經。所謂修行,是對佛教經典的理解,也是指對造像一類象征物的崇拜。
      
      皇權與喇嘛的密切聯(lián)系豐富了清代藏傳佛造像的藝術風格。然而一種風格模式“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杰之士亦難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保ň牛┕手^“彌患凡舊,若無新變,無以代雄?!保ㄊ┪膶W如此,它者亦然。佛造像作為曾有過的藝術輝煌已經暫時的走到了它的盡頭。歷代的能工巧匠與雕塑大師曾鑄造過大批的精美造像,流傳至今固然有珍貴無比的,自然就需要辨識清楚相關的身份。盡管造像作為一個小雜項遠不如書畫瓷器之類的文物鑒定復雜,但由于歷史累積以及作偽滲入,對其辨?zhèn)我残枰S富的知識和犀利的眼光。
      
      每個時代的藝術風格都有各自的特色,佛教世界的產生物也不例外。造像藝術的時代特征,也與當時的社會和經濟背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它的美學形態(tài)常常是時代訊息的反映。造像藝術的風格與特征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被精神化,或被物質化。前者在佛教思想史變化中改變風格,如程式;后者在經濟基礎的影響下變幻特征,如材質。這些現(xiàn)象都提供了信息,使后世從風格與細節(jié)中能識別前人的虔誠心和藝術感。今天我們試圖理解或者試圖收藏佛像時,甄別它的美與惡,老與新,是我們理解和收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世襄先生的舊藏中有不少佛造像,他曾透露選購雜項的方法——“直覺”?!耙簿褪菓{看見物品的第一印象,凡直覺感到好的,只要力所能及,就會把它買下?!保ㄊ唬﹥H憑直覺買下的物件究竟靠不靠譜,王世襄說,事后絕大多數(shù)都覺沒有買錯。他的這種審美與鑒賞能力是跟他成長環(huán)境息息相關,吾輩似乎難以效法。但他強調,直覺的正確性和靈敏性是跟個人學識的增長密切相連。
      
      鑒定是一項密而不宣的技藝,還是一門意會難言傳的學問,探討起來似乎非常費勁。我當然恨不得能像密宗授法一樣,讓王世襄,楊仁愷,耿寶昌等人的辨?zhèn)沃腔弁ㄍü噙M我的腦袋??墒遣荒?,現(xiàn)實限制使之成空。然而,懷抱慈悲與樂趣學習辨識智慧,或者不能像王世襄一樣慧眼如炬,但直覺也許會圍繞過來。
      
      
      一,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方式,是從西北陸地傳入還是經由海上輸入是有爭議的。佛教由西北傳入,湯用彤等人從此說。有不同見解者,如梁啟超,胡適等人。后者認為佛教從海道傳入更為可能?!斗鸾陶鞣袊吩S理和,江蘇人民出版社,二十二頁?!稘h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章,湯用彤。《隋唐佛教史稿》湯用彤,江蘇教育出版社,二六九頁 ?!斗饘W研究十八篇》梁啟超,遼寧教育出版社,二十六頁。
      一般來說,傳入的路線有西域傳入,東南沿海傳入,滇緬或者蜀印路線傳入等觀點。然而部分的出土文物資料顯示,佛教造像等佛教藝術似乎最早興于南方?!稘h唐佛教造像藝術史》費泳,湖北美術出版社,五十二頁。
      二,《佛像解說》吳黎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七十四頁
      三,《藏傳佛像藝術鑒賞》黃春和,華文出版社,一五九頁
      四,《龍袍與袈裟》羅文華,紫禁城出版社,二九一頁
      五,《龍袍與袈裟》羅文華,紫禁城出版社,二七九頁
      六,另,黃春和在《藏傳佛像藝術鑒賞》二十八頁提及,認為這十五尊(黃著里說是十四尊)斯瓦特風格的造像,有部分或出自吐蕃時期的西藏。
      七,《龍袍與袈裟》,羅文華,紫禁城出版社,二九零頁
      八,《龍袍與袈裟》,羅文華,紫禁城出版社,四十九頁
      九,《王國維文學論著三種》王國維,商務印書館,四十二頁
      十,《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江蘇人民出版社,二九五頁
      十一,《錦灰三堆》王世襄,三聯(lián)出版社,一一九頁
  •   “藏族藝術,千百年來有高度的成就,雕刻造像占很大的比重。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研究落后后海外,近年才出版了一些介紹藏傳佛教藝術的圖藉,是一個可喜的開端?!?br /> 《錦灰堆》王世襄,二卷,四八一頁
  •   從海路傳入 不靠譜 梁啟超的佛學 不靠譜
  •   個人意見,佛教應該有從陸路傳入,亦有從海路傳入的(因為有商貿來往就有基本的文化交流),其中交趾這一塊值得注意。不過最早期從海路傳入的佛教對中原影響不大,史籍無載,因此我們今天很難拼湊出從海路傳入的佛教的完整面貌。
  •   藏傳佛教銅像有很大部份是由尼泊爾工匠製造的,故宮所藏的藏傳佛教銅像是否全部是斯瓦特風格,個人對這點有保留。
  •   我說的可能極端點,但是梁啟超的說法基本上已經不被才用了,樓主說的是最早,這個應該是陸路無疑的。梁啟超在《佛學十八篇》中的說法應該不予采用。另外,許理和的觀點也主要來自湯用彤。胡適也是應該主張陸路的,如果沒記錯的話,很久沒看了。
  •   梁啓超我還沒看,湯用彤倒是看過,我覺得他引用的史料還是很靠譜的。剛借了許理和,回去趕緊翻一下。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研究了一下越南,這個地方不能少看啊,基本上處於中印文化的交接點,作為佛教傳入中國的前哨站是絕對有可能的。我個人的研究感覺是,史籍不載不等於事實上沒有發(fā)生過(何況用的只是中國史料),而貿易對文化交流的影響是不能少看的。
  •   關鍵是要證明當初從交趾有佛教傳入很難,你的感覺沒錯史籍并不能代表一切,如果你有第一手越南的史料的話。
    不知道你研究過紅學沒,方豪先生就是從貿易的角度或者是交通史(鐘表布匹鼻煙壺之類)論證了一些年代上的問題,陳寅恪是從科舉考試開始考試帖詩來分析紅樓夢中多五言律的原因。前兩天我重溫了楞嚴百偽,我是很愛看呂澂的,有兩篇文章,都是從中印貿易的角度論證的,基本上可以論證楞嚴造于中國。
    對了,你們藏傳那邊,是怎么看摩登伽女和阿難這個事兒的,我這幾天腦子總是有句詩“摩登迦自無神咒,不是阿難定力強”
  •   胡適主張陸路,但他不排除海上之說的可能。根據(jù)胡適一九三七年一月十七日的日記,“……他不主張佛教從海道來之說,我以為此說亦未可完全抹殺。……北方陸道與南方海道之外,尚有蜀印一條路線。張騫在前二世紀已在大夏見邛竹杖蜀布,問知是大夏賈人從身毒買去的。此條路似更久更重要?!?/li>
  •   謝謝樓上提供證據(jù)~~
  •   摩登伽女和阿難嗎,我沒研究過藏傳有什麼說法啊,不過這個故事挺火的,大家都喜歡引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