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審計史略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李錦繡、 季羨林 昆侖出版社 (2009-01出版)  作者:李錦繡 著  頁數:253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世紀末”中。所謂“世紀”和“世紀末”,本來是人為地創(chuàng)造出來的。非若大自然中的春、夏、秋、冬,秩序井然,不可更易,而且每歲皆然,決不失信?!笆兰o”則不同,沒有耶穌,何來“世紀”?沒有“世紀”,何來“世紀末”?道理極明白易懂。然而一旦創(chuàng)造了出來,它就產生了影響,就有了威力。上一個“世紀末”,19世紀的“世紀末”,在西方文學藝術等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就出現過許多怪異現象,甚至有了“世紀末病”這樣的名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無待辯論與爭論。當前這一個“世紀末”怎樣呢?我看也不例外。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出現了政治方面天翻地覆的變化,不能不令人感到吃驚。就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也不平靜。文化或文明的辯論或爭論就很突出。平常時候,人們非不關心文化問題,只是時機似乎沒到,爭論不算激烈。而今一到世紀之末,人們非常敏感起來,似乎是憬然醒悟,于是東西各國的文人學士討論文化的興趣突然濃烈起來,寫的文章和開的會議突然多了起來。許多不同的意見,如懸河泄水,滔滔不絕,五光十色,紛然雜陳。這樣就形成了所謂“文化熱”。在這一股難以抗御的“文化熱”中,我以孤陋寡聞的“野狐”之身,雖無意隨喜,卻實已被卷入其中。我是一個有話不說輒如骨鯁在喉的人,在許多會議上,在許多文章中,大放厥詞,多次談到我對文化,特別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聯系,以及東方文化在未來的新世紀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等等的看法。頗引起了一些不同的反響。

內容概要

  《隋唐審計史略》一書,全面搜集了隋唐時期史籍文獻、墓志及敦煌吐魯番文書等資料,第一次從審計機構、審計法規(guī)、審計活動等方面,深入細致地分析了隋唐時期審計特點,展示了隋唐審計的歷史面貌及其發(fā)展演變。指出,在隋唐三百多年的歷史中,審計制度呈現出復雜曲折的演變歷程。這一時期,出現了具有獨立性、完善性的比部審計,這在中國審計史上是空前的,而唐后期新型審計機構的萌芽與發(fā)展,直接開啟了五代、宋元以降的審計制度。隋唐時期的審計,在適應當時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又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先進的思想,完善詳明的方法,在中國審計

作者簡介

李錦繡,1965年9月生于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村。1983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90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分配至北京圖書館敦煌吐魯番資料中心工作。1993年5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在隋唐宋遼金元史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1996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2003年12月調入中外關系史研究室。著有《唐代財政史稿》、《唐代制度史略論稿》、《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史研究》等。與人合著《敦煌吐魯番經濟文書導論》、《隋唐社會生活史》、《百年學案》、《敦煌典籍與唐五代歷史文化》、《中晚唐的政治與社會》等。

書籍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東方文化集成》總序第一章 歷史背景第一節(jié) 政治制度第二節(jié) 經濟財政制度第二章 隋代審計第一節(jié) 隋代的審計機構第二節(jié) 隋代的審計法規(guī)與審計活動第三章 唐前期以比部為主體的審計體系第一節(jié) 中央專職審計機構:比部第二節(jié) 比部領導下的諸司及地方審計系統(tǒng)一、中央諸省寺監(jiān)具有審計職能的官吏二、地方州縣具有審計職能的官吏第三節(jié) 比部與御史臺、尚書都省、戶部的關系一、御史臺的審計職能二、比部與御史臺、尚書都省、戶部的關系第四章 唐后期多元化的審計體系第一節(jié) 舊有審計機構的變化一、比部與新出現的使職二、唐后期比部郎官的差遣情況三、比部保有的審計職掌及恢復比部審計的努力四、比部審計職能弱化的原因第二節(jié) 新型審計機構的萌芽與形成一、戶部、度支、鹽運三司及其他使職中具有審計職能的官吏二、諸道具有審計職能的官吏構成第三節(jié) 御史臺、出使郎官御史與巡院的財政財務監(jiān)督職能第五章 唐代審計法規(guī)第一節(jié) 唐《律》、《令》、《格》、《式》中的審計法規(guī)簡述一、唐《律》中的審計法規(guī)二、唐《令》中的審計法規(guī)三、唐《格》、《式》中的審計法規(guī)第二節(jié) 《比部格》與《比部式》第三節(jié) 《勾帳式》一、勾帳二、勾帳的復原三、《勾帳式》與唐代帳法第六章 唐代審計活動第一節(jié) 唐前期的審計活動一、對一切經濟財務活動的審計二、審計一切財務收支簿帳三、勾征第二節(jié) 唐后期的審計活動一、度支、戶部、鹽運三司財政財務的審計二、地方審計小結隋唐審計評述一、隋唐時期審計對政治、經濟的作用二、審計的特色和成就三、隋唐審計在中國審計史中的地位附錄 勾檢、孔目、磨勘——兼論唐代行政手段的變化一、勾檢官的設置及職能二、唐后期勾檢官制的變化三、從勾檢到孔目四、從勾檢到磨勘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歷史背景北周大定元年(581年),身為皇后之父的楊堅利用輔政之權廢周自立,改年號為開皇,都長安(今西安)。短暫的隋政權至此建立。開皇九年(589年),隋平陳,結束了數百年南北對峙的局面,統(tǒng)一了中國。由于楊堅之子隋煬帝楊廣窮奢極欲,大興土木,發(fā)動長期對外戰(zhàn)爭,激起農民起義,義寧二年(618年),占領長安的李淵廢隋恭帝自立,建國號為唐,改元武德。唐王朝歷時長久,出現了政治清明、繁榮昌盛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為中國歷史上的高峰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史思明于范陽(今北京)起兵,很快攻入長安,史稱“安史之亂”。這一歷時九年的叛亂改變了唐朝的歷史進程。此后,唐由盛轉衰,但在內亂與外患中仍維系了一百多年,于天祐四年(907年)滅亡。安史之亂是唐代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它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政治上,使唐朝由一個中央集權的龐大帝國變?yōu)榉?zhèn)割據的分裂國家;在經濟上,黃河流域的嚴重戰(zhàn)亂破壞了生產力,但淮南、江南受戰(zhàn)亂影響小,亂后唐政府財政依靠江淮八道,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因而以之為界,唐朝歷史分唐前期、唐后期兩個階段。安史之亂也是中國中古歷史的轉折點。從中國歷史的長遠歷程看,唐前期的歷史發(fā)展,是對魏晉南北朝及隋舊局面的總結,而唐后期及五代,則開啟了趙宋以降的新局面。

后記

拙稿的提綱曾得到北京大學歷史系閻步克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閻守誠教授的指教。初稿完成后,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陳祖武所長通讀了全稿,廈門大學陳明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黃正建研究員、江西財經大學方寶璋教授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家兄李前程幫助將書目和內容簡介等翻譯成英文。本書的出版,還得到歷史研究所余太山先生的許多支持、鼓勵和幫助。在此謹向這些先生表達我誠摯的謝意。拙稿的完成,和《中國審計史》編輯辦公室同志的支持與幫助是分不開的。六年前與審計署的合作,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難忘的經歷,回憶一次次的會議和討論,濃濃的暖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涌上心頭,在此,衷心感謝審計署的羅進新、王道成、邵伯岐、宮軍、胡大華、胡勝校先生和葛翠波女士。所附《勾檢、孔目、磨勘——兼論唐代行政手段的變化》一文,完成于2004年初,收入黃正建主編《中晚唐社會與政治研究》一書中。

編輯推薦

《隋唐審計史略》是“東方文化集成”之一,全書共分6個章節(jié),全面搜集了隋唐時期史籍文獻、墓志及敦煌吐魯番文書等資料,第一次從審計機構、審計法規(guī)、審計活動等方面,深入細致地分析了隋唐時期審計特點,展示了隋唐審計的歷史面貌及其發(fā)展演變。具體內容包括唐前期以比部為主體的審計體系、唐后期多元化的審計體系、唐代審計法規(guī)、唐代審計活動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隋唐審計史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很不錯,是我需要的,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