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4-1 出版社:昆侖出版社 作者:薛克翹 頁數(shù):33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印文學傳統(tǒng)悠久而輝煌。由古至今,其文學交流迄未間斷。中國文學自印度文學大量吸收營養(yǎng),在佛教東流之后,從語匯到修辭,從題材到體裁,即便審美取向也深受佛教與印度文學的感染。作者多年從事中印文學比較研究,主要是影響比較,并得益于前輩的示范,將點點滴滴的心得連綴成篇,按時間、地域順序排列起來:從漢代文學到當代文學,又從漢地文學到少數(shù)民族文學。然而,中印文學比較研究是一片無限遼闊的原野,有無數(shù)土地在等待著耕耘。這里,作者僅力爭說明三個問題:一、傳都是中印古代文學交流的主要媒介;二、佛教的流向決定了古代中國文學較多受印度文學,尤其是印度佛教文學的影響;三、近現(xiàn)代中印文學的交流是雙向的。
作者簡介
薛克翹,男,1945年生于遼寧。1969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南亞系,現(xiàn)為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發(fā)表的主要著作有:電影文學劇本《玄奘》(合作,1982),譯著《檀香樹》(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普列姆昌德傳》(合譯,首都師大出版社1968)、《骯臟的裙裾》(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專著《剪燈新話及其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傳教與中國文化》(華僑出版社1995)、《中國與南亞文化交流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西洋記》(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普及坊物《中印文化交流史話》(商務(wù)印書館1999),以及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東方文化集成》編輯委員會《東方文化集成》總序漢魏六朝篇第一一、 印度佛教文學的傳入二、 漢魏點滴三、 讀《拾遺記》雜談四、 讀《幽明錄》雜談隋唐五代篇第二一、 從王度的《古鏡記》說起二、 關(guān)于中國龍王龍女故事的補充三、 中印鸚鵡故事因緣四、 《宣室志》·唐代佛教·印度文學五、 從《酉陽雜俎》看中印文化交流六、 變文六議宋金遼元篇第三一、 《太平廣記》的貢獻二、 讀《青瑣高議》雜談三、 宋元平話中的佛教影響四、 “回回石頭”小考明代清代篇第四一、 《西域記》與《西游記》二、 《西游記》中的密教影響三、 中國狐精故事源流及其印度影響四、 官吏與國王——明清寓言與印度故事比較研究之一五、 幽默與悲憫——明清寓言與印度故事六、 報德與報怨——明清寓言與印度故事比較研究之三近代現(xiàn)代篇第五一、 泰戈爾與中國二、 魯迅在印度四例三、 季羨林先生對比較文學的貢獻民族民間文學篇第六一、 比爾巴爾與阿凡提二、 16世紀印地語蘇非愛情傳奇詩與東西方民間文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