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88 出版社:中國曲藝出版社 作者:張次溪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者積二十年許對北京天橋的調查研究和學習所得,以民國二十四年(1935)所著的《天橋一覽》為基礎,進一步介紹了天橋的歷史沿革與豐富多彩的生活風貌。書分九章,除對天橋的變遷史、初期的游樂、攤販、吃食給予了介紹外,其中第四、五、六章,以約占全書一半的篇幅,集中論述了清代末葉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展示于天橋的曲藝和雜技等民間藝術形式的演變,各懷絕技的諸多藝人,及形形色色的大小演出場所。文中涉及八角鼓、相聲、評書、雙簧、十不閑蓮花落、子弟書、大鼓書、墜子、太平鼓、漁鼓、彈詞、數來寶、拉大片等多種流行于北京的曲藝形式,均在闡述各自形式特征、歷史源流之后,又附錄說詞、唱詞片斷加以形象化說明。該書還為隨緣樂、石玉昆、窮不怕、老云里飛、萬人迷、焦德海、雙厚坪、百鳥張等數十位在北京觀眾中深有影響的曲藝藝人立傳,分別就其藝術特色、拿手書目曲目、師承關系等方面給以介紹。
作者簡介
張次溪(1909—1968),名涵銳、仲銳,字次溪,號江裁,別署肇演、燕歸來主人、張大都、張四都,東莞篁村水圍坊人。少時,隨父母在京生活。1923年考入世界語專門學校,不久入孔教大學,獲文學士學位。曾先后應聘為《丙寅雜志》編輯、北京《民國日報》副刊編輯。1928年冬赴天津,任職河北高等法院兼《民報》編輯。1929年,章太炎等組織國學會,張被舉為理事。
1930年12月,他應國立北平研究院歷史學會聘任,調查北平風土,專事纂修《北平志》。從此,奠定他一生研究史學、方志學的基礎。這一時期編著有《北平志》稿、《北平歲時志》、《北平天橋志》、《北平廟宇碑刻目錄》、《陶然亭小記》、《燕都梨園史料》等三十八種??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職天津、南京、張家口等地,仍不輟史學研究,編纂《京津風土叢書》、《江蘇通志》、《清代學人年鑒》等書刊。
建國初,他入華北革命大學短期學習后,在輔仁大學歷史系任資料員。1952年,將其父修建的北京龍?zhí)逗霸綆煆R”捐贈給國家,該廟被列為北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大專院校調整后,張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分擔《辛亥革命》歷史資料叢刊的收集、整理、編輯工作。
1957年,他因腦溢血致半身不遂,養(yǎng)疴在家。翌年8月,將其父在京所建私宅“張園”十三間半房屋(今北京龍?zhí)吨参飯@內)全部捐獻給國家。臥病時,他還先后為廣東省博物館、北京文物管理局撰寫地方文史著作多種,撰寫了《齊白石自述》和《莞鄉(xiāng)煙水錄》。1968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東莞會館。
張次溪是我國著名的史學家、方志學家,一生有240種著述。已印行的有《李大釗傳》、《人民首都的天橋》、《北京嶺南文物志》(與葉恭綽合編)等204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