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07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文池 頁數(shù):325 字數(shù):19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在北大聽講座”書系的第四輯,所收文章皆為專家,教授、知名學者、社會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講。文章深入淺出、簡練樸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和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謂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錦。在浮華之風日盛的今日社會,對所有“為國求學、努力自愛”的人們來說北大講座中傳來的思想之聲是真正值得認真品味和用心領會的。本書包括了成思危 解讀新經濟厲以寧 當代中國經濟中的熱點問題、晏智杰 世紀之交中國經濟學的回顧與前景、尹保云 現(xiàn)代化與中國經濟改革、賈慶國 布什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和中美關系、夏學鑾 大話西游·后現(xiàn)代主義與新新人類徐友漁 西方對“文革”研究、呂啟祥 《紅樓夢》與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造、王義遒 21世紀的北大人、胡泳 電腦和網絡正在造就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孫小禮 數(shù)字地球與數(shù)字中國、關世杰 信息科技與文化建設、賀衛(wèi)方 正義的行頭——從法官換袍談司法理念、馬憶南 婚姻法修改中的女性的問題的講座。
書籍目錄
成思危 解讀新經濟厲以寧 當代中國經濟中的熱點問題晏智杰 世紀之交中國經濟學的回顧與前景尹保云 現(xiàn)代化與中國經濟改革賈慶國 布什新政府的對華政策和中美關系夏學鑾 大話西游·后現(xiàn)代主義與新新人類徐友漁 西方對“文革”研究呂啟祥 《紅樓夢》與中國現(xiàn)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造王義遒 21世紀的北大人胡泳 電腦和網絡正在造就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孫小禮 數(shù)字地球與數(shù)字中國關世杰 信息科技與文化建設賀衛(wèi)方 正義的行頭——從法官換袍談司法理念馬憶南 婚姻法修改中的女性的問題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第四,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如果追溯跨國交易,在上世紀下半葉實際上有的國家已經發(fā)行跨國債券,像美國修鐵路,像英國、法國、德國發(fā)行英國債券。真正的跨國交易主要是本世紀20年代開始,采用比較大規(guī)模的跨國證券投資。但是由于30年代英國經濟的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所以國際化速度并不快,直到第二次大戰(zhàn)以后,在布林頓森林協(xié)議和關稅總協(xié)定的推動下才逐漸形成了巨大的國際金融市場。它能夠在國際范圍內引導資金向收益比較好的產業(yè)流動,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益,還形成了一種新的金融市場和外匯市場,由于資金要流動就要有外匯市場,期貨交易也日益虛擬化。以前人們買期貨主要是為了避免漲價的風險,實際后來期貨交易不管是國內還是本國都虛擬化.并不是真正想去買這樣的東西,我買大豆,不是為了真要大豆,我吃不完,它只是作為一種投資的手段,這樣把購買期貨作為一種投機的手段。60年代以來,股票、債券都陸續(xù)出現(xiàn)了期權交易方式,甚至股票指數(shù)也出現(xiàn)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在美國芝加哥出現(xiàn)了第一個期權交易市場。 現(xiàn)在應該說金融市場國際化發(fā)展到國際金融的集成化,也就是說各國的國內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相互的影響也日益增大。隨著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chuàng)新的增強、信息技術的迅速進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增大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從而使得虛擬經濟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同時也使得國際金融市場達到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地步。你想東亞金融危機,從泰國的一個流動性危機開始一直波及到這么廣,可見不一般。那么虛擬經濟目前的規(guī)模怎么樣?8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3%左右,國際貿易年平均增長率5%,國際流動資本增長率25%,全球股票總量增長。1997年全世界虛擬經濟總數(shù)達到140萬億美元,世界各國國內的GDP總和是28.2萬億美元,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五倍。這個140萬億里頭大概是這樣,股票市值和債券營額加起來大概是60萬億;各處金融衍生工具和柜臺交易額大概是80萬億,有人可能問是哪兒來的?這個很簡單,你看看金融學里有一種叫乘數(shù)效益、倍增效應。全世界虛擬經濟每天的平均流動量現(xiàn)在是達到1.5萬億美元以上,有數(shù)據(jù)說是2萬億美元,大概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也就是說全世界資本流動來流動去,真正用于貿易的只有2%,98%的錢是在流動中掙錢的。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fā)展,虛擬經濟的規(guī)模還會繼續(xù)膨脹?! √摂M經濟系統(tǒng)根據(jù)我個人研究有5個特征。第一,復雜性,主要是具有某種程度的智能。我去年專門給大家講過復雜科學。我們說虛擬經濟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它主要的組成部分是自然人和法人,包括投資者、受資者、金融中介。他們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的。雖然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對環(huán)境和發(fā)展前景的了解以及預定的目標以及獨立地進行決策的閂內,但是每個決策又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決策的影響。那么雖然在系統(tǒng)中,因為組份之間非線性作用會產生混沌現(xiàn)象,但是由于這種系統(tǒng)的自組織作用又可以呈現(xiàn)一定的有趣性和穩(wěn)定性,我舉一個最現(xiàn)實的例子。我不知道大家買不買股票,假定老張買股票,他買進某一個企業(yè)的股票,25元買進的,昨天漲了30元。今早一看跌到29元,他就猶豫了,這個股票我該不該拋。拋或不拋這是他自己獨立的決定,他有兩種想法,我反正25元買進的,我可以再等等,沒準它還會漲昵,等它跌到27元也不遲,這是一種想法。另一種想法,這股票不能讓它繼續(xù)掉,我現(xiàn)在拋雖然比昨天吃虧,但我還能掙錢,要明天再掉到27元我又少掙了。這兩種想法,他不知如何是好,還是問問老曹,你那股票怎么樣?老曹說我24元買進的,現(xiàn)在29元還早呢,我不賣。老黃說這股票屬于高科技,雖然一時跌下來我還看好。再問李大媽,她說我賣什么呀,我做股票就是小本經營,26元買進,它跌到27元我還掙一元,我現(xiàn)在著急什么。正好你碰見的三個人都不賣,你成了第四個人,別人再問你,你也說不賣。假如這個歷史是在這個點上延持下去,最后的結果這個股票還真可能漲下去,由于大家都hold住,看好這股票。反過來你問的三個人如果都是要賣的,本來是想27元賣的,現(xiàn)在可能也守不住。你也拋了,結果大家都拋的話,這股票還真可能就降。也就是說雖然每個人的決策都是獨立的,但是相互都會有影響,在某種歷史機遇下,它會形成一種自組織,形成一種趨向。所以這個事情我在復雜科學中講過,確定性系統(tǒng)具有內在的隨機性,隨機性系統(tǒng)里有內在的確定性。預測總是測不準,因為它有隨機性。但是又有可能在一定時期出現(xiàn)方向性的東西,這就有自組織的作用、內在確定性的作用?! 〉诙唢L險性。大家知道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永遠是要注意風險和回報的對稱,任何一個理性投資者都會考慮這一點。比如說我和另一個人賭博,投骰子,他壓一塊錢壓六點。我說你壓對了我賠你三塊。他當然不干,出來六點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我才賠他三元。但是當你回報是非常大的時候,這個規(guī)律就會變化,產生賭徒心理,什么意思呢?雖然知道風險和回報不對稱,但是賭它一把,可能碰上了賺一大筆錢,碰不上活該。我講一個最明顯的例子,買彩票的風險和回報是絕對不對稱的,如果對稱了那賣彩票的人的工資、籌備的宣傳費用從哪兒來?肯定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賣彩票的單位還得賺錢呢。為什么還有人要買呢?因為它的回報非常大,一旦中了回報非常大,而它的投入比較小。中了抱著汽車回家,不中當成被小偷偷了,心理也能平衡。所以這樣就產生賭徒心理。當然我要申明,福利彩票不算,買福利彩票的心理是我在支持福利事業(yè)。由于它的回報大,所以人們也愿意冒這個高風險,這就是虛擬經濟能夠增長的原因,如果都是理性的話,虛擬經濟就發(fā)展不了了。因為這種風險難預測,甚至難以承受,但它有帶來高收益的可能性?! 〉谌?,寄生性。虛擬經濟是由實體經濟中產生并依附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可以說是經濟中的軟件。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比如產品積壓、企業(yè)破產等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系統(tǒng)里頭變成銀行的壞帳。所以說虛擬經濟是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存在的。如果大家都去搞虛擬經濟那是不可能的。在金融已經成為經濟核心的今天,實體經濟也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來運行,所以如果我們把實體經濟看成是經濟系統(tǒng)中的硬件的話,那么虛擬經濟可以說是經濟過程中的軟件,大家知道如果硬件沒有軟件是不能運行的,反過來亦是,這是它的寄生性?! ?/pre>媒體關注與評論
聽講座真爽 / 小李操 這解了我的難沒上成北大聽點講座也行總比沒事呆著強但愿下回收些更精彩的再接再厲聆聽思想的聲音 /羅琳讀大學的時候,很喜歡聽一個叫白一宇的老師的講座。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者,經歷坎坷,有著淵博的學識卻甘于平淡的生活,因此深受我們的愛戴。白老師經常開講座,他的題材天南地北,有文學作品賞析,時事政治,海闊天空,妙語連珠,使我們受益非淺。白老師開講座的時候,都要提前去占位子,去晚了只能站在過道甚至窗外聽,所以常常顧不上吃飯,餓著肚子聽長達幾個小時的講座,聽到精彩處就忘了肚子的抗議,拼命的鼓掌。記得畢業(yè)前夕,他給我們開了一個講座,內容大抵是人生、親情、愛情等等,講到動情處,他的聲音哽咽不能成文,在底下聽的我們聯(lián)想自己的種種,不禁也淚濕襟袖。 我沒有在北大聽過講座。當年身處的那所小學校也極少象白老師這樣的人,更不能吸引名人前來演講。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北大的講座是中國首屈一指的,在北大辦講座的人當然更是現(xiàn)實中的佼佼者。他們的講座既不乏高深的學術對話,又常有師生之間的激烈爭論。這使近年來到北大聽講座的"游學生"日益增多,其中有功成名就、駕車而來的;有步行前往,邊啃面包邊聽的。無論他們身處哪個階層,也無論他們是慕名而來還是求識求真,為了聆聽思想之聲,都甘愿側身于狹小的教室,感受學術的交流和人文的菁華。 如今不僅僅是求學條件的限制了,地域的阻隔使親臨北大聽一些精彩的講座成為更加的不可能。只好憑借手中這本《在北大聽講座》來體驗這種感受。幸而編者深知象我這樣的人的需求,編者盡量保持了講座原有的現(xiàn)場感,使不能身臨其境的讀者能從字里行間想象到"座無虛席、攀窗而立"的講座盛況,同時獲得一些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和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 ≌嬲齺碓从谒枷肷钐幍穆曇羰遣粫S風而逝的。不管你聽的多少看深淺。在日益浮華的現(xiàn)實世界里,你可以對物質的需求漠然視之,卻不能不側身傾聽認真品味思想之聲。誠如陳寅恪先生所云:"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fā)揚。"編輯推薦
一流學府的思想之聲,著名學者的智慧集錦! 《在北大聽講座》書系創(chuàng)始于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人民日報》《南方周末》《讀者》《中華讀書報》《中國青年報》《新浪網》等數(shù)百家媒體報道或轉載,被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思想讀物,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強力推薦,深受各界讀者鐘愛。所收文章皆為專家、教授、知名學者、社會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講。文章深入淺出、簡約樸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 本書是“在北大聽講座”書系的第四輯。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