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曾亦,郭曉東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探討“普世價值”,著眼于重建儒家的現(xiàn)代價值,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視野。
本書開篇,就開門見山地提出,儒家的基本價值是什么?毫無疑問,儒家的基本價值應該不同于西方那套主流價值,即以所謂自由、民主為代表的“普世價值”。目前,頗有一派學者試圖從儒家傳統(tǒng)中引申出西方那套普世價值來,然而,這種做法其實降低了儒家的地位,更不能解釋數(shù)千年中國道路的特殊性。作者認為,對今天的儒家來說,關鍵在于,如何重新闡釋儒家的基本價值?如何理解這些基本價值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普世性?儒家能否從自身提出一種不同于自由、民主的新普世價值?
晚清以前,儒家曾經有一套普世價值,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隨著滿清對外戰(zhàn)爭的屢屢失敗,儒家的基本價值也因此受到質疑,其普世性更無從談起,最多只是作為“國粹”,當作博物館中陳列的寶物而已。直到今天,人們都認為,唯有西方的那套價值才具有普世性,這似乎成了一種自明的認識。“五四”以后,出現(xiàn)了以保守主義自居的新儒家,其對儒家價值的肯定,不過將其與西方價值掛上鉤來,認為這些“國粹”的價值就在于,能從中引出西方那套普世價值來,至少,兩種價值是不相矛盾的??梢?,對新儒家來說,儒家價值的現(xiàn)實性,不過僅此而已。現(xiàn)在,當代的新儒家應該向前更推進一步,即重新強調自身價值的普世性,乃至數(shù)千年中國道路對于人類的普遍意義。
本書是中國儒學界首次集中地以儒家視野探討“普世價值”,作者以詼諧的筆觸,把與之相關的主題,置于精心設計的戲劇性場景中,通過歷史和義理的探討,推進了“普世價值”與儒家傳統(tǒng)的對話與共融。并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價值的重新闡釋,使古老的價值再次展現(xiàn)出其光芒萬丈的普遍性。
書籍目錄
緣起 目錄 第一章 普世價值的概念 第二章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與儒家 第三章 尊尊與親親:儒家價值及其現(xiàn)代意義 第四章 儒家與制度構建:科舉、書院及宗族等 第五章 夷夏之辨與民族、國家問題 第六章 以經義決事:論婚姻、家庭與法律問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曾亦】感覺旭東講了兩個不同的問題。我的問題是:現(xiàn)在奉為普世價值的那些東西,最初不過發(fā)端于很小一片地方而已,這只是一個事實的認定。那么,我想由此引出什么結論呢?我認為,中國這樣一個東方的民族國家,同樣可以從自身引出新的普世價值來。剛才旭東也提到了,儒家就是這樣由地域學說發(fā)展起來的。當然,我能領會旭東的意思,他是想要強調儒學以及古希臘的某些觀念,最初就有某種普遍性的東西在里面,至于世界上還有很多別的地域性學說,由于缺乏這樣一個普世性的關懷,最后就湮滅了。 另外,剛才旭東批評儒學的地域性研究,不過,歷史上,儒學從來就是按地域分派的。譬如,漢時治《詩》有齊學、魯學與韓學,宋時又有洛學、朔學、蜀學、閩學,清代又有揚州學派、常州學派,可見,儒學固有共同的普世追求,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又有明顯的地域性。 【郭曉東】旭東關心的問題是:本來僻處一隅的儒學,如何具有普世性?其實,這并不成為一個問題。雖然,孔子的教導只是個人的立言,但是,從時間上講,這些教導是可以垂之萬世的;而從空間上講,則如《中庸》所說,“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可見孔子之“教”的普世性。至于后世不同的地域性儒學,則是另一個問題,與“學”有關。因為后世儒者代興,各執(zhí)夫子之一端而有所發(fā)明,因此,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或不同的地域范圍,儒“學”的特點是可以不一樣的。 【吳新文】剛才陳明、曾亦和兆寬都講到了普世價值的地域性,我覺得,還應該強調普世價值的人群性。為什么呢?黑格爾說過,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普世價值,最初是與法國第三等級的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出于對抗國王和貴族的政治考慮。后來馬克思接受了這個說法,認為特定階級總是把自己的價值和利益說成是普遍的,目的是為了爭取更大的權力和利益。這樣一個邏輯,過去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F(xiàn)在中國很多人講普世價值,講得特別熱血沸騰,我們首先要看看,這些人背后的力量是什么呢?尤其那些大老板和貪官污吏都喜歡講普世價值,這是為什么呢? 【郝兆寬】新文,我如果說禮義廉恥是普世價值,那你說我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吳新文】問題在于,什么叫禮義廉恥?你講的禮義廉恥到底是指什么?是誰的禮義廉恥? 【郝兆寬】就是《管子》中講到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 【吳新文】兆寬講“禮義廉恥”,是抽象地講,還是具體地講?《管子?牧民》中的“禮義廉恥”,究竟首先是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還是對人民的要求?另外,《禮記》中所謂“禮不下庶人”的說法,又如何理解呢?孔子還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孔子這里肯定不是指責人民的無恥,而是在批評統(tǒng)治者嚴刑峻法的危害吧。
編輯推薦
《何謂普世?誰之價值?:當代儒家論普世價值》探討“普世價值”,著眼于重建儒家的現(xiàn)代價值,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視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