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作者:尹漢東 主編 頁數(shù):221 字數(shù):330000
內容概要
《有機化學專論》是為化學專業(yè)本科生編寫的有機化學專業(yè)課教材,全書共八章,涉及有機化學知識體系相對獨立的八個專題:有機化學中的取代基效應、立體化學、有機反應機理和研究方法、有機反應活性中間體、周環(huán)反應、重排反應、波譜分析在有機物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和有機合成中的切斷。《有機化學專論》編寫的目的旨在加強學生對基礎有機化學所學知識的總結,并提高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化學專業(yè)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教材,也可以作為準備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參考資料。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有機化學中的取代基效應
第一節(jié) 電子效應
一、誘導效應
二、共軛效應
三、超共軛效應
四、場效應
五、烷基的電子效應
第二節(jié) 空間效應
一、基團空間大小引起的空間效應
二、基團張力引起的空間效應
習題
第二章 立體化學
第一節(jié) 幾何異構
一、幾何異構的類型和標記
二、幾何異構體在物理、化學性質上的差異
第二節(jié) 對映異構
一、手性碳原子構型的表示
二、手性碳原子構型的標記
三、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四、化合物具有手性的判斷
五、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六、外消旋體的拆分
七、不對稱合成
第三節(jié) 構象及構象分析
一、鏈狀化合物的構象
二、一些環(huán)狀化合物的構象
三、構象效應
第四節(jié) 動態(tài)立體化學
一、立體選擇性反應
二、立體專一性反應
習題
第三章 有機反應機理和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有機反應機理研究中需要考慮的幾個因素
一、有機反應類型
二、中間體和過渡態(tài)的概念以及過渡態(tài)理論
三、動力學控制與熱力學控制
第二節(jié) 研究反應機理的一般方法
一、反應機理研究的意義
二、研究反應機理的基本原則
三、研究反應機理的方法
習題
第四章 有機反應活性中間體
第一節(jié) 碳正離子
一、碳正離子的類型
二、碳正離子的結構
三、碳正離子的穩(wěn)定性
四、碳正離子的生成
五、碳正離子的反應
第二節(jié) 碳負離子
一、碳負離子的類型
二、碳負離子的結構
三、碳負離子的穩(wěn)定性
四,碳負離子的生成
五、碳負離子的反應
第三節(jié) 自由基
一、自曲基的類型
二、自由基的結構
三、自由基的穩(wěn)定性
四、自由基的生成
五、自由基的反應
第四節(jié) 卡賓
一、卡賓的結構
二、卡賓的穩(wěn)定性
三、卡賓的生成
四、卡賓的反應
第五節(jié) 氮烯
一、氮烯的生成
二、氮烯的反應
第六節(jié) 苯炔
一、苯炔的結構
二、苯炔的生成
三、苯炔的反應
習題
第五章 周環(huán)反應
第一節(jié) 周環(huán)反應理論的提出和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
一、分子軌道的對稱性
二、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
第二節(jié) 周環(huán)反應
一、電環(huán)化反應
二、環(huán)加成反應
三、σ鍵遷移反應
習題
第六章 重排反應
第一節(jié) 常見的重排反應機理
一、親核重排
二、自由基重排
三、親電重排
第二節(jié) 反應
習題
第七章 波譜分析在有機物結構分析中的應用
第一節(jié) 有機質譜
一、有機質譜裂解反應機理
二、有機質譜提供的結構信息及特點
三、有機質譜的解析及應用
第二節(jié) 核磁共振譜
一、核磁共振氫譜提供的結構信息及特點
二、核磁共振氫譜的解析步驟
三、核磁共振碳譜(13C NMR)
第三節(jié) 紅外光譜
一、紅外光譜提供的結構信息及特點
二、紅外譜圖解析
第四節(jié) 紫外光譜
第五節(jié) 波譜綜合解析
習題
第八章 有機合成中的切斷
第一節(jié) 逆合成分析方法
第二節(jié) 幾種常見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切斷
一、1.2-官能團碳架
二、1.3-官能團碳架
三、1.4-官能團碳架
四、1.5-官能團碳架
五、1.6-官能團碳架
第三節(jié) 保護基
第四節(jié) 合成問題的簡化
一、利用分子的對稱性
二、模型化合物的運用
第五節(jié) 多步驟有機合成示例
習題
參考文獻
習題參考答案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羰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帶是該區(qū)域內最重要的吸收帶,頻率范圍為1870~1650 cm—1。除去羧酸鹽等少數(shù)情況外,羰基峰都尖銳或較寬,其強度都較大。在羰基化合物的紅外光譜中,羰基的吸收一般為最強或次強峰。 (2)碳一碳雙鍵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1670~1600 cm-1之間,強度中等或較弱。烯基碳氫面外彎曲振動的倍頻可能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 (3)苯環(huán)的骨架振動頻率為1450cm,1500cm-1,1580cm-1,1600 cm-1,后三者的吸收帶表明苯環(huán)的存在。但這三者的吸收帶不一定同時都能顯現(xiàn)。苯環(huán)的碳氫面外彎曲振動的倍頻和組頻吸收帶在2 000 1 660 cm之間。這些峰強度弱,但對判斷苯環(huán)的取代位置有一定的幫助。芳雜環(huán)與苯環(huán)相似,如呋喃在1 600 cm-1,1500 cm-1 400 cm-1附近均有吸收帶。 這個區(qū)域除了上述碳一氧、碳一碳雙鍵的吸收峰外,尚有C=N,N=()等基團的吸收峰。含硝基的化合物,硝基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也出現(xiàn)在這一區(qū)域。 4.1 500~1 300 cm-1 5.1 300~900 cm-1 除含氫原子的單鍵外,其他單鍵的伸縮振動頻率和分子骨架頻率等都在這區(qū)域。部分含、氫基團的一些彎曲振動和一些含原子量較重的雙鍵(如p=O,P=S等)的伸縮振動頻率也在這個區(qū)域。這是因為彎曲振動的鍵力常數(shù)小,但含氫基團的折合質量也小,因此某些含氫官能團彎曲振動頻率出現(xiàn)在此區(qū)域。雙鍵的鍵力常數(shù)雖然大,但是兩個重原子組成的基團的折合質量也大,所以其振動頻率也出現(xiàn)在這個區(qū)域,以致這一區(qū)域的紅外吸收峰較多。 6.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