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鄭蕙 頁數(shù):208 字數(shù):220000
前言
養(yǎng)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因為他們通常兼?zhèn)涮焓古c魔鬼的雙重性格。別說成為棟梁,單是把他們培養(yǎng)成自食其力、健康快樂的人,已經(jīng)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日復一日,要經(jīng)歷多少個春秋。這份耐心與執(zhí)著,也許只有媽媽才會有。 這本手記對于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實操性很強,不像虎媽狼爸那樣的特殊個案。孩子考上好大學,獲得許多獎項,只是人生的一個起點,并不代表未來的快樂與順利,強行的壓制,也許會給他們今后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帶來后患。 有一天我問作者,兒子上了北大,還能和你很好地交流嗎?作者笑道:還是很親密呀,很多事會和我商量,有時還故意把腳蹺到我的腿上,瘋瘋鬧鬧……一臉幸福之色。我想這才是一位媽媽成功的終極吧。 在孩子年幼和迷茫時,引導他;在孩子無知和犯錯時,教育他;在孩子快樂和煩躁時,同擔當。亦師亦友,同時又是媽媽,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這是我們每個父母都要好好承擔的三種角色,這就是這本書給我的最深感受。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不著痕跡的。說得容易做起來難。這其中包含了作者多少的良苦用心,積淀了多少應試大環(huán)境下的巨大壓力。 有人說,那得要孩子自己也很爭氣呀。是的,孩子的本質(zhì)是很重要的。它遺傳自父母,但后天的教育會使每一種天性揚長避短,這便是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無論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師長。 最后,要夸贊一下爸爸。全世界大部分的父親都把教育孩子的職責放到妻子身上,認為那不是一個男人的事。然而,一個真正的男人,不僅要有自己的事業(yè),還要照顧好妻子孩子,以身作則,在他們焦慮時,做好后盾,共同進退。書中的爸爸即此典范。 這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令人羨慕。 周婷 2012年3月
內(nèi)容概要
這本《亦師亦友(一個媽媽的手記)》由鄭蕙著,感動的是該書不是刻意寫出來的,而是像一棵小樹,伴隨著孩子一起長大。從孩子呱呱墜地開始,直到孩子步入北大的殿堂,它與孩子一起長大,和日子一起延伸……
這本《亦師亦友(一個媽媽的手記)》適合普通大眾閱讀。
作者簡介
鄭蕙,廣州市天河區(qū)冼村小學校長,高級教師。秉持“享受教育一守望成長一體驗成功”的教育理念,用愛心和智慧澆灌著祖國的花朵。多次被評為“天河區(qū)優(yōu)秀教師”、“廣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和“全國科研先進個人”。主持省、市、區(qū)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多項,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教育研究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學前階段
呱呱墜地
蹣跚學步
教孩子識字
小問號
幼兒園全托
我要玩
語言與記憶
小小設(shè)計師
曾經(jīng)的日記
小學階段
冒充家長簽名
怕黑
老婆,再見!
扔粉筆的小男孩
別人有,我也要
育兒心得
兒子的日記
初中階段
留在天河
頭發(fā)的糾結(jié)
延長快樂
我能做的
讀不懂的90后
家有考生:中考前一天(6月10日)
家有考生:中考第一天(6月11日)
家有考生:中考第二天(6月12日)
家有考生:中考第三天(6月13日)
家有考生:昨天考試結(jié)束(6月14日)
孩子的中考成績
高中階段
幸哉!選擇華師附中
偶得(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
忙碌的兒子
終于吃上了兒子炒的菜
對兒子的十六字方針
無題
“沒考好”
小測試
華師附中成人禮
孩子終于開學了!
為了孩子的自我陳述
校長推薦個人陳述
等待
整理行裝收拾心情再度出發(fā)
信息傳遞
即將開始的征程
北大面試歸來
面試結(jié)果
手機短信
孩子的畢業(yè)典禮
家有考生——高考前十周記錄
距離高考還有十周
距離高考還有九周
距離高考還有八周
距離高考還有七周
距離高考還有六周
距離高考還有五周
距離高考還有四周
距離高考還有三周
距離高考還有兩周
距離高考還有一周
距離高考還有三天
距離高考還有一天
高考的氛圍
考試結(jié)束
過程·體會·希望
學習方法心態(tài)及對中小學教育的思考
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總結(jié)
畢業(yè)總結(jié)
初入燕園
第一次北大家長聯(lián)誼會
兩個月的日子
牽掛而又釋然
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體育愛好與特長
增加一點人文知識
變與不變
一起去旅游
朗讀者
附錄
檢討、保證書(2001年)
同兒的自信
家庭教育感言四則
家長幫孩子調(diào)整心態(tài)要做的九件事
賞識孩子,給孩子自信
2011年華師附中畢業(yè)典禮
讀《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有感
星星點點
關(guān)于自主招生的電話采訪
賀詩
關(guān)于《放風箏》的評論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教孩子識字 有關(guān)研究表明,從心理進行過程來看,對物體(即實物)的模式識別與對符號(漢字等)的模式識別。的進程與難易程度是沒有很大差異的,嬰幼兒學習辨認某物體是“杯”與辨認出某符號是“杯”字,其心理過程基本是一樣的,嬰幼兒的認字是一種模式識別的活動,與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的對實物的模式識別活動基本上是一致的,難度也是相當?shù)模麄兺耆邆淞诉M行這種活動的能力。如果說有差異,那是因為幼兒面對的物品與他“見面”的頻率高,而文字呈現(xiàn)的頻率低,如果加大文字呈現(xiàn)的密度,提高呈現(xiàn)的頻率,那么認識一個事物和認識一個漢字是同等難度。我覺得有道理。我也希望孩子能夠提前識字,這樣他就可以提前閱讀,早與閱讀結(jié)緣,通過閱讀來滿足認識世界和豐富內(nèi)心世界的欲望而不用再纏著我給他講故事了。 于是我將早年得來的一些經(jīng)驗用來指導自己,首先是把家里的各種物品都貼上文字,例如在門上貼上“門”,在電視機上貼上“電視機”,當他發(fā)“媽媽”的字音時,我就把“媽媽”的識字卡片給他看,營造一個識字的環(huán)境。為了鞏固孩子的記憶,我還買來一些識字的卡片,每天晚上我們母子倆就在一起玩十幾分鐘識字和猜字的游戲,有時也讓他將卡片上的物品找出來,讓文字和物品對應。當然,識字的過程要遵循三個原則,其一是由簡入繁的原則,即先讓孩子認識常用字的獨體字或筆畫少的字。其二是愉快識字的原則,不要有任務,而且要通過各種游戲的方式,教育無痕,讓孩子覺得識字就是游戲,這樣孩子不僅沒有壓力,還很感興趣,甚至主動地追擊:“我們來玩識字的游戲吧。”其三是隨機識字的原則,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是我們的母語文字,在我們的周圍比比皆是。孩子對漢字感興趣后,外出看到店鋪或商場招牌上的漢字他就會主動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字呀?”有時候,我也會考考他:“寶寶,你認識前面那兩個字嗎?”此外,看電視也是一種無意識識字的途徑。 靠記憶識字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記得兒子~歲半的時候,我買了一套圖畫書,一共有五本,書名我忘記了,只大概記得有兒歌,有故事,有教小朋友文明禮貌的……孩子如獲至寶,很喜歡這些書,天天纏著我給他講,于是我們天天陶醉在故事中、兒歌里。很快,哪本書是什么名稱他就記住了,其中的故事和兒歌他也能按照順序從頭到尾講一遍,尤其是朗朗上口的兒歌,他能一字不差地指著、念著,似乎其中的漢字他都會了。其實不然,會的只是小部分,這些都是無意識記的成果。 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自愿參加了“黃金識字班”,“黃金識字”是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莫雷教授的研究成果。有的家長對早期識字存有誤解,認為這樣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其實對于“負擔”要辯證地看,如果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孩子自己感興趣,就不成其為“負擔”,而黃金識字并不是揠苗助長,也不是強行硬灌,而是讓幼兒在游戲中、在情境中使用“學得無意,學得隨意,學得樂意”的方法識字。莫雷教授提出的個體腦力資源利用理論認為個體在以下四種情況下進行學習,不需要消耗或者極少消耗腦力:一是在感興趣學習的情況下;二是在無意學習的情況下;三是在內(nèi)隱學習的情況下;四是在自發(fā)學習的情況下。當時還提出了黃金識字遵循的“三不教”的教育原則,即不教寫字,不教拼音,不提前學習小學課本內(nèi)容。孩子每周回家都要將幼兒園發(fā)的黃金識字教材帶回來,上面的內(nèi)容以簡短的童話為主,圖文并茂,滲透了對孩子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的啟蒙教育,所選擇的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的漢字,里面的練習有連線的,有畫圈的,有標注各種顏色的,生動可愛。每一周,孩子都會翻開他鐘愛的課本,興致勃勃、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老師新教的故事,黃金識字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識字了,它是對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孩子識字的興趣無處不在,而且在他的眼中,每一個漢字都是鮮活的,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編出生動而形象的“字謎”。有一次,他看到路旁的酒店的橫額上書“歡度元旦”,于是問我:“媽媽,太陽公公過獨木橋是什么字?”還有一次,我們在一家小店吃點心,他將玻璃墻上的字掃視一遍,發(fā)現(xiàn)了“云吞”的“吞”,于是讓我猜字謎:“天下一張口。”此外還有“十三點(汁)”、“十二點(斗)”、“一口咬住多一半(名)”、“兩個人靠在土上(坐)”等。字謎不僅讓他鞏固了舊字,而且對他掌握字形,形成正確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年級的暑假,當我提出“跳級”的想法后,他躍躍欲試。在語文方面,生字是他繼續(xù)學習的障礙,所以我要知道二年級的教材中有哪些是他已經(jīng)認識的,還存在哪些盲點。于是我找來二年級語文上下冊課本,讓他圈出課本后面不認識的生字,他依照我的要求,將自己不認識的字圈了出來。我對他說:“你自己去查字典,如果學會了這些字,你就可以跳級。”孩子給這些字標上了拼音,讀了幾遍給我聽,然后由我來考他,不過關(guān)的繼續(xù)讀。兩天之后,所有的障礙都被鏟除了,開學前我再次對他進行檢測,過關(guān)!于是按計劃跳過二年級,直升三年級。 讓孩子提前(在幼兒階段)識字并非以識字的多少為目標,而是借此工具讓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發(fā)展,讓孩子從小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其樂無窮的事情。正如黃金識字的和諧發(fā)展原則,在幼兒認字的過程中,不純粹只教認字,而是同時注意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尤其是注重幼兒口頭語言能力、書面語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要把指一指、聽一聽、讀一讀、認一認、說一說等活動有機結(jié)合,讓幼兒通過認字活動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觀察力,激活思維,從而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P7-9
后記
我想我人生中最好的習慣應該是讀和寫。 雖然讀的時候常常是一目十行,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雖然寫的時候難免辭藻貧乏,信馬由韁,缺乏深邃的思想。但是,讀和寫畢竟讓我有了些許的積累,使我受益無窮。 打開塵封的記憶,往事猶如錢塘江的潮汐奔騰而至。 學生時代,留下的有成長的喜悅和困惑,有青春的激情和沉靜。 步入教壇,留下的是孩子們純潔無瑕的笑靨,是我對摯愛事業(yè)的憧憬,還有對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的失落和揮之不去的煩惱。 既為人母,留下的是孩子從小到大由近而遠的足跡和層層疊疊充滿溫情的畫面。 那天,幾個朋友聚在一起,為我慶賀,為考上北大的兒子慶賀。觥籌交錯之間,朋友們一再叮囑我暑假期間要將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經(jīng)驗加以整理和提煉,以供后來者學習和借鑒。 自己的意愿所在和朋友們渴望眼神的激勵,我雖飄飄然卻也覺得是一份責任,于是便有了當初的《放風箏》,收集了孩子從初中到高中這一階段我對孩子成長的記錄。 三百本書除了留下兩本給自己收藏,其余都送給了親戚朋友、同事、家長。讓我受寵若驚的是,這本書競?cè)皇艿剿麄兊臉O力推崇,沒有得到書的朋友知道消息后也紛紛索要。幾個好朋友慫恿我正式出版,我卻為自己缺乏華麗的辭藻、優(yōu)美的文筆而膽怯,他們給出種種理由增強我的自信,還對封面的設(shè)計、書名、框架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建議。我就斗膽一試吧! 之所以能鋪陳得比較完整,主要的來源是: 我的日記,孩子出生以后,我開始了漫長的產(chǎn)假。有孩子相伴,雖然忙得不亦樂乎,卻時刻氤氳在幸福的氣息中。一天天的新發(fā)現(xiàn),一天天的驚喜,一天天的甜蜜,讓我無處釋放,于是便決定寫日記。盡管也不是天天寫,盡管有時記錄的只是片言只語,但作為串起記憶的珠鏈已經(jīng)足矣。 孩子的日記。孩子自上小學三年級(七歲半)即在我的要求下開始寫日記,雖然是拼音加漢字,雖然文字簡潔、文筆平淡,但畢竟不失童真。那天整理他的作業(yè)等資料,竟然發(fā)現(xiàn)日記——厚厚的一沓日記,讓我從中掏出了許多珍寶。一頁一頁地翻開,就像瀏覽一幅幅陳舊的老照片。海南旅游的歡暢與刺激,學校生活的熱鬧與平靜,雙休日的奔波與忙碌,運動場上的酣暢淋漓……一個個熟悉而又溫馨的場景,層出不窮地出現(xiàn),化成了我筆下的文字。 母親的日記。孩子大一那年(2011年)寒假回家,母親將一本中學生的練習簿給了我,里面是孩子小時候逗留贛州的印跡,記錄了孩子幾次回贛州的生活。讓我想起了孩子上學之前,有幾段時間是在贛州度過的。一次是暑假家里裝修,我沒有時間照看他;一次是上幼兒園全托之前(孩子兩歲半曾上過一個幼兒園),因為奶奶年齡大了,身體不好我們無法兼顧,只好將孩子送回了母親工作的贛州市保育院。我感動母親的用心,母親幾乎記錄了小外孫在小學之前的每一個暑假在贛州發(fā)生的趣事和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孩子每一天的生活起居,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的感冒發(fā)燒,孩子的喜怒哀樂…… 小姨的補充。孩子送回贛州后,我將我的日記本留在了家里,叮囑孩子的小姨偶爾記錄小外甥的趣事,小姨滿口應允。里面有這么一段,那天我一進門,小航就樂顛顛地走過來告訴我:“下學期我就要到廣州去上全托幼兒園了!”小姨問他:“你知道全托是什么意思嗎?就是一個星期你才能見到媽媽一次。”兒子不由低下了頭。親愛的小姨,你太現(xiàn)實、太殘忍了,留一點憧憬,讓肥皂泡多飛揚一些時間不行嗎? 這本書里呈現(xiàn)的也就是孩子的生活場景而已,其中夾雜的不過是一些粗淺的思考,倘若能讀出高深的教育思想,那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關(guān)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有卓著的成果和數(shù)以-f~77計的思想,無須再去創(chuàng)造,只管謹慎拿來——選擇合適你的,或者“雜取種種合成一個”。倘讓我去俯拾,我會首先將“尊重孩子”、“激勵孩子”、“因材施教”收入囊中。 孩子考上北大,是他人生中燦爛的一頁;孩子考上北大,是為人父母輝煌的階段性成果。 借此機會,感謝我親愛的孩子,感謝孩子帶給我們的無盡的快樂和跌宕起伏的生活真趣! 借此機會,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家人對孩子無私的愛和對我教育孩子的認同、理解、配合。 借此機會,感謝孩子的老師和我的朋友們,是你們的期待和幫助給了我教育的靈感和智慧。 借此機會,感謝我的同事和學生家長,你們對孩子的賞識和對我的支持與信任是我更加努力的助推器。 借此機會,感謝暨南大學出版社的史小軍總編輯,感謝他為該書出版所做的一切! 感謝所有關(guān)注我和我的孩子的朋友們! 鄭蕙 2012年3月
編輯推薦
這本《亦師亦友(一個媽媽的手記)》由鄭蕙著,這是一部融合了心血和愛、呈現(xiàn)方法和毅力的作品,一本記錄孩子成長歷程的書,令人開卷初讀頓感受益匪淺,掩卷思之又覺回味無窮,讀畢全書感動感悟之余更是深受鼓舞!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