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彭永捷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1-12出版)  作者:彭永捷 編  

內(nèi)容概要

《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是前幾年“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的論文集,雖說時過境遷,但對澄清目前哲學研究上的某些混亂觀念和一些問題,任然具有借鑒和啟示意義?!吨貙懻軐W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收錄了《馮俊:推動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魏長寶: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反思與“合理化”重建》、《景海峰:現(xiàn)代中國哲學的身份意識和形態(tài)特征》等文章。

書籍目錄

致辭 1.馮?。和苿訉W科范式創(chuàng)新繁榮哲學社會科學 ——在“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講話 2.張立文:為實現(xiàn)中國哲學的“三個創(chuàng)新”而努力 ——在“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講話 3.趙劍英:探索中國哲學新形態(tài):中國哲人的共同責任 ——在“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4.郭湛:推動學科創(chuàng)新,服務(wù)學術(shù)建設(shè) ——在“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學術(shù)研討會上的講話 5.焦國成:創(chuàng)新是學術(shù)的生命 “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學科合法性問題再討論 6.張志偉:全球化、后現(xiàn)代與哲學的文化多元性 ——簡論中國哲學面臨的困境與機遇 7.俞吾金:一個虛假而有意義的問題 ——對“中國哲學學科合法性問題”的解讀 8.魏長寶: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反思與“合理化”重建 9.陳鵬:“中國哲學史合法性”的幾個論辯 10.龔雋: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合法性危機與意義(細綱) 11.陳仁仁:中國哲學的合法性與中國哲學的自覺 ——“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簡析 12.苗潤田:中國沒有哲學嗎? ——一位西方學者的“中國哲學”觀述論 1 3.梁濤:中國哲學合法性的證明 ——以彭永捷《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為例 什么是中國哲學? ——中國哲學學科分析 14.張法:何為中國哲學與中國哲學何為 15.鄭家棟:為“中國哲學”把脈 16.樊志輝:現(xiàn)代性問題與啟蒙視域 ——作為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中國哲學史” 17.胡偉希:中國哲學:“合法性”、思維態(tài)勢與類型 ——兼論中西哲學類型 18.楊國榮:中國哲學:一種詮釋 19.葛兆光:回到歷史場景 ——以宋人“道理最大”這一思想史關(guān)鍵詞看哲學史與思想史之分野 20.李存山:“知人則哲”:中國哲學的特色 21.張祥龍:中國哲學?道術(shù)?還是可道術(shù)化的廣義哲學? 22.李景林:知識性的哲學史與存在性的哲學史 ——兼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 23.喬清舉:論中國哲學史的逆形成特點 ——以老子為例 24.干春松:王國維與現(xiàn)代中國哲學學科的建構(gòu) 25.童世駿:中國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體”“用”范疇新解 中國哲學是什么? ——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 26.景海峰:現(xiàn)代中國哲學的身份意識和形態(tài)特征 27.余治平:哲學的中國方式:追尋、反思與心態(tài)分析 ——中國哲學及其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的生成性研究 28.羅安憲:中國哲學話語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 29.賈紅蓮:回到史料:意義與限度 30.楊柱才:范式當自文本出 31.彭永捷:試論中國哲學史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的幾個問題 中國哲學怎么講? ——重寫中國哲學史 32.張汝倫:重寫中國哲學史芻議 33.趙敦華:哲學史的現(xiàn)代重構(gòu)及其解釋模式 34.李翔海:雙向互動與層級累進 ——中國哲學史書寫方法探析 35.王中江:中國哲學的“原創(chuàng)性敘事”如何可能 36.楊海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危機”與重寫中國哲學史 37.魏長寶:中國哲學的“合法性”敘事及其超越? 后 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學社學員的王國維,受到當時的日本老師的影響而逐漸傾心于叔本華的哲學。深感由語言隔閡而造成思想距離的王國維在隨后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習英文。到日本后,聽從藤田的建議,主修是物理學。后因病回國,開始了王國維自稱的“獨學之時代”。閱讀了大量的西方哲學著作。 但從王國維的著作年表分析,王國維在潛心研讀大量的哲學著作的時候,同時也是一個熱衷于翻譯的人。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要滿足當時他們所辦的《教育世界》的稿件需求,同時王國維自己也認為只有更多的了解外國的哲學,才能使中國的哲學研究深化。 1902年他翻譯的哲學類著作包括《心理學》(日本,元良勇次著)、《哲學概論》(日本,桑木嚴翼著)、《倫理學》(日本,元良勇次著);1903年翻譯了《西洋倫理學史要》(英國,西額惟克著)。而從1903年開始大量的介紹性和評論性,以及運用西方哲學的方法研究中國哲學的著作出現(xiàn),其高峰應(yīng)在1904年。 從王國維的翻譯和后面的言論來看,他所翻譯日本人桑木嚴翼所著的《哲學概論》,對他的影響很大。雖然從該書的內(nèi)容來看,是一本側(cè)重于介紹哲學基本知識和研究方法的入門書。但因王國維看重的學理本身,所以他認為翻譯這樣一本基礎(chǔ)性的讀物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哲學概論》一書中所言:“哲學概論,為欲深研哲學者之準備,示哲學之意義,間陳其研究方法及問題,并略述其問題之各種重要之答案,以使哲學之概念,印于學者之腦里者也?!?書中對于哲學的各種定義進行了細心的辨析,所以本書最為重要的是對哲學的一些基本方法的介紹。如果說對于叔本華尼采的領(lǐng)悟直接導出了以“境界”說為代表的王國維的文藝美學觀的話,那么對于《哲學概論》的翻譯則生發(fā)出以范疇研究基本方法的,以西方的模式整理中國哲學思想的路數(shù)。

編輯推薦

《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是孔子研究院文庫,中國哲學前沿論叢之一,由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重寫哲學史與中國哲學學科范式創(chuàng)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