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吳革 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吳革 編 頁數(shù):189
內容概要
《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國際會計(第2版)》以國際會計中最具代表性的財務會計作為重點介紹對象,分別從國際比較會計、國際財務會計、國際協(xié)調會計和國際管理會計四大部分展開闡述,同時結合大量的案例分析,試圖將理論與實踐并重?!陡叩仍盒媽W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國際會計(第2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博采眾長,重點突出 國際會計是一門涉及面廣、內容復雜的會計學分支。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版本的國際會計教材,但各自著述的內容和側重點不盡相同?!陡叩仍盒媽W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國際會計(第2版)》以國際財務會計為重點,保留了國際會計最經(jīng)典的核心內容,以最小公倍數(shù)吸收了各類教材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國際會計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和實務,把握住了國際會計的核心內容——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與國際化,并注意了與高級財務會計的區(qū)別?! 《⒔Y構簡明,通俗易懂 在內容安排上,既考慮到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又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將全部內容分為四篇,脈絡清晰、結構簡明。在編寫體系方面,不僅運用了大量的圖表和實例,而且在每章末都附有頗具特色的案例,富有啟發(fā)性的思考練習題,正文中附有相關國際會計實務。分析和表述力求做到深入淺出。為了突出正文的簡明性,每章末還給出了補充閱讀資料,以供讀者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 ∪?、內容豐富,知識新穎 《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國際會計(第2版)》資料翔實,例證豐富,無論在資料歸集、背景分析還是概念更新等方面都頗具特色。除注意繼承國內外學者在此領域中的科學見解和已達到的成就外,力求在可能的范圍內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基本理論方面有作者的管見和傾向性觀點。
作者簡介
吳革,男,1967年生,江蘇南京人,經(jīng)濟學博士,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會計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六屆、第七屆理事會理事,現(xiàn)任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會計學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成本與管理會計、國際會計等。在《會計研究》、《南開管理評論》、《審計研究》等管理學和會計學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出版專著有《國際會計》、《現(xiàn)代管理會計》、《國際會計產(chǎn)權制度研究》、《財務報告粉飾手法的識別與防范》、《財務報告陷阱》、《跨越財務報告陷阱》、《中國會計國際化》、《財務迷城》和《成本與管理會計》等。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國際比較會計 第一章 國際會計總論 第一節(jié) 會計的國際化 第二節(jié) 國際會計的概念和歷史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國際會計的內容 第四節(jié) 會計職業(yè)界的國際化 第二章 國際會計環(huán)境與會計模式 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因素與會計模式的生成 第二節(jié) 文化因素與會計模式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會計模式分類與比較 第三章 重要國家的會計制度 第一節(jié) 美國會計制度——競爭市場經(jīng)濟會計模式 第二節(jié) 英國會計制度 第三節(jié) 法國會計制度——有計劃的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會計模式 第四節(jié) 德國會計制度——社會市場經(jīng)濟會計模式 第五節(jié) 荷蘭會計制度——17世紀標準資本主義國家 第六節(jié) 日本會計制度——政府主導型市場經(jīng)濟會計模式 第二篇 國際財務會計 第四章 外幣交易會計 第一節(jié) 外幣交易會計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jié) 外幣交易會計的基本方法 第三節(jié) 期匯合同交易的會計處理 第四節(jié)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第五章 外幣報表折算 第一節(jié) 外幣報表折算概述 第二節(jié) 外幣報表折算的會計處理方法 第三節(jié) 外幣報表折算例析 第四節(jié) 外幣折算方法的比較與評價 第六章 合并財務報表 第一節(jié) 企業(yè)合并與合并財務報表 第二節(jié) 合并財務報表的國際差異比較 第三節(jié) 跨國公司編制合并報表的特殊會計問題 第四節(jié) 合并財務報表的國際協(xié)調——合并報表會計國際化的實踐 第七章 國際通貨膨脹會計 第一節(jié) 通貨膨脹會計的基本模式 第二節(jié) 通貨膨脹會計的國際比較與協(xié)調 第三節(jié) 來自通貨膨脹環(huán)境報表的折算 第八章 國際會計慣例與報表比較 第一節(jié) 國際財務報告的類型與披露 第二節(jié) 國際會計慣例比較 第三節(jié) 財務報表的國際比較 第三篇 國際協(xié)調會計 第九章 國際會計協(xié)調化 第一節(jié) 會計國際化進程 第二節(jié) 聯(lián)合國的國際會計協(xié)調 第三節(jié) 歐盟的國際會計協(xié)調 第四節(jié) 經(jīng)合組織與國際證券組織委員會的國際會計協(xié)調 第五節(jié) 美國的國際會計協(xié)調 第十章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與國際會計準則 第一節(jié) IASC概述 第二節(jié) IASC各階段的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三節(jié) IASB的戰(zhàn)略重塑 第四節(jié) 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二)矛盾之二 當公司集團跨國經(jīng)營時,在編制合并報表中要對國外子公司進行折算,這樣,所用的匯率及其變動對合并報表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而匯率變動是受購買力水平、利率、不同國家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影響的。因此,把反映不同國家經(jīng)濟特征與實力的貨幣濃縮至單一的合并報表中是否有經(jīng)濟意義是值得懷疑的。 實際上,在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下,難以消除物價變動對合并報表的影響。正因為如此,一些國家,如德國、意大利等,流行不對國外主體的財務報表進行合并,另一些國家,如荷蘭,流行分情況與層次編制幾套合并財務報表,其分類的標準主要有:折算外幣財務報表的方法、物價變動的相似程度等。這樣對合并報表進行適當“分解”或許是有益的,但仍無法解決上述矛盾。為徹底解決這兩大矛盾,許多會計學家都作了不懈的努力。美國國際會計學家F.D.S喬伊和G.G.米勒在這方面提出了他們的精辟見解。他們認為,只有以現(xiàn)行成本計量模式取代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才能使矛盾得以根本的解決。 三、經(jīng)營環(huán)境的復雜性與合并報表理論的不成熟性 (一)經(jīng)營環(huán)境的復雜性 1.集團公司往往從事跨地區(qū)、跨國界的經(jīng)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控股公司和聯(lián)屬公司在不同地區(qū)投入的技術、資金、勞動力以及它們的獲利能力、資金分布、投資風險、發(fā)展前景等均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合并報表提供的綜合信息顯得過于籠統(tǒng),憑此難以看出上述差別的影響。 2.編制合并報表是以母公司對子公司擁有明顯的控制權為基礎,但擁有這種控制權并不意味著母公司能隨時運用子公司的資產(chǎn)。如當子公司所在國家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時,母公司就無法要求子公司將所賺取的收入全部匯回本國。可見,合并報表上所反映的母公司所控制的總資源并不等于母公司能隨時使用的資源。 3.由于跨國公司合并報表的使用者多且廣,如何通過會計計量和報告實務使信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是擺在編表者面前的一個難題。例如,從政府和行業(yè)工會的角度出發(fā),以國別為基礎編制的分部合并報表可能更有用;而從投資者角度出發(fā),包含全部國內外子公司的世界性合并報表可能更為有用。 4.在世界環(huán)境中經(jīng)營的跨國公司,具有多樣化的地理分布,遭遇不同的通貨膨脹率、外匯匯率,承受著程度不一的政治風險,不顧客觀差異而一味全盤合并的做法是否確有意義同樣也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編輯推薦
《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國際會計(第2版)》是由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