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的美好時代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  作者:朱冰  頁數(shù):26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1977年,是中國國家命運的大拐點。1977年,也是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一年。這一年,被北京廣播學院錄取,對于每一位77攝影班的同學來說,堪稱個人命運系統(tǒng)的一次大大的重啟……  用影像記錄和發(fā)現(xiàn)社會,用行動參與和呼應時代,用思考迎接和擁抱變革。在路上,77攝影班曾經和一個于反思中求變的大國一同輾轉…… 對膠片的眷戀,實際上是對一種學習氛圍的想念,是對人與人之間真誠交流與相處的懷念。來自“77攝”關于影像的那些啟蒙記憶也許是對膠片時代最好的紀念。

作者簡介

朱冰,中國傳媒大學青年學者,資深策劃人,獨立作家。與楊瀾合作撰寫《一問一世界》,與畢蜂合作撰寫《口述鳳凰》等作品。

書籍目錄

引子 唯一的“77攝”上篇 重啟·廣院有多遠01 驕子前傳02 定福莊的早春03 窮人美04 膠片的美好時代05 我為什么要贊美你?06 接勿愛情07 班 球08 大師瀟灑09 從物質到精神10 班徽只做31個中篇 三重門·電視有多高11 一線,一線12 第一個!第一個!13 出鏡 , 出鏡14 一等獎!一等獎!15 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16 體育大片17 電視有學下篇 重逢·生命有多深18 翻滾吧,50后19 77攝影·復雜未遂20 班徽永存——從信物到精神后記 264

章節(jié)摘錄

  1970年代末期,中國流行假領子。假領子其實是真領子,領子下面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襯衫的上半截全齊了,但沒有下半截沒有衣袖。張旭奎指著假領子說這叫“窮人美”。當然,這是后來成為程老漢的程鶴麟同學的舉證?! ?7攝影班的同學們是否流行過戴假領子不好求證,但在他們中間曾經風靡過軍服風?! ×呤甏闹袊酥b風格被外媒稱為“藍螞蟻”,意為顏色和樣式單調。在當時,有件軍裝是件很牛的事情,借身軍官服,戴著軍帽,挎軍用挎包拍張照片是很時尚的行為。流行穿軍服,其實折射出了當時的社會崇拜,因為軍服,尤其是四個兜的就意味著軍官身份,象征著地位和權威,是尊嚴和體面的表現(xiàn)?! ≡?7攝影班31位同學中,就有7位有過軍人的經歷,而且來自海陸空各兵種:任金州、岑傳理、馬國力、葉青醇、李訊、柳春江、周五一。當他們從社會上重返校園的時候,都自覺不自覺地選擇了穿軍裝?! ∪谓鹬荩捍┸娧b給人一種感覺是,我是從部隊回來的;我當過兵,那么當過兵的人,等于是很成熟的干部和很成熟的社會精英回到大學,說明我兩頭都行,我當工農兵行,學習也行,是全能型人才,所以穿軍裝也有一種優(yōu)越的感覺。劉建新:我是部隊里長大的孩子,父母都是軍人。我在廣院最喜歡穿的衣服,也就是父母留下來的軍裝。那時候,剛剛改革開放,其實衣服的顏色和款式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千篇一律了,可我的軍裝還是天天穿、年年穿,自己也覺得很自豪、很開心?! 〗櫽谲姺斨械膬?yōu)越感和雄性之美不僅讓77攝影班里曾為軍人的同學繼續(xù)穿著,也吸引著從未當過兵的同學們喜歡穿著,再加上男生占據全班大多數(shù),穿軍服便成為攝影班區(qū)別于編采班和播音班的一個外在特點?! ∪谓鹬荩壕幉砂嗟耐瑢W就不愛穿軍裝,如有穿的,只是零零星星地穿,而且絕少上下穿,就是又穿褲子又穿上衣那種,一般穿一件,混搭著穿。我們有不少是上下穿一身軍服式的?! 【幉砂嗟耐瑢W主要來自工廠還有的是插隊知識青年,播音班的同學家庭背景就更加多元,干部、工農家庭、知識分子家庭的都有。在中國人的物質生活處于匱乏期向豐富期轉化的當口,77攝影班對軍服的選擇,其實也反映了他們心中強烈的優(yōu)越感和精英意識,以及對自身這個團隊的高標準期許?! ×航喝嘤泻芏辔煌瑢W當過兵,其他同學也大多有軍人親戚,每天都有一多半人穿軍裝。學校開運動會,我們班做出決定,全部穿軍裝。我們班當過兵的借給少數(shù)幾個沒有軍裝的同學參加運動會。全校就我們班服裝最為統(tǒng)一,大家特別高興。  外在透射內在,標準化的流行,在77攝影班整齊劃一的外表下,是心態(tài)的健康與平等。沒有攀比,沒有較量,即使是帥哥級的王政,在大學時代也是“犀利哥”版本?! ⊥跽何疫^去放羊的時候,衣服扣子不齊,老掉,尤其是到了冬天,棉衣的扣子也掉,外面衣服的扣子也掉,所以里面的衣服就用麻繩扎上,到了學校以后依然保持這種樸素的生活方式。在學校的時候,長的襯衣下面爛了以后,就把下面剪掉,成了短袖了,生活過得特別樸實,在那個年代也是社會的一種風氣吧,而且我們進校的時候,有的同學還穿補?。ㄒ路! ∫路嫌醒a丁,但心態(tài)絕對淡定。這也許是那個時代特別為77級大學生定制的奢侈與幸福?! ×航寒斈晡覀兊男膽B(tài)與現(xiàn)在的大學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入校就知道畢業(yè)后的工作崗位,沒有任何后顧之憂,思想比較單純,充滿了自信和憧憬?! ∮峤ǔ捎谩捌降取眱蓚€字來描述70年代末的校園生態(tài)。在他看來,這種平等不是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而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造就的,因為那個時代我們整個國家的經濟環(huán)境還很落后,由此形成同學之間的經濟條件相對比較平等。無論是所謂的高干子弟還是來自邊陲小城的同學,彼此之間的經濟條件不會相差很大,況且貧困一點的同學還有國家補助。所以,同學之間所能顯擺的財產,沒有太大的差距,因為大家的穿著飲食和日常開銷基本一樣。這種平等當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可恰恰是這種經濟上的平等造就了同學之間的政治上的平等。沒有特別的羨慕嫉妒恨,而這些情緒往往會扭曲人性,所以同學之間的相處都很真誠。當時學習的動力就是為了增長知識,以后到了電視臺好好工作?!  ?/pre>

編輯推薦

  他們是中國歷史山唯一的“77攝”,他們是北京廣播學院77級電視新聞攝影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膠片的美好時代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