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 編 頁數(shù):162
Tag標簽:無
前言
語言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能調(diào)節(jié)人的行為、促進交流、傳播知識。作為思維的載體和物質(zhì)外殼,它以符號的形式來表達思想、傳遞信息。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水平?jīng)Q定著他們認知、社會性等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培養(yǎng)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幼兒教育階段兒童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重中之重。 語言能力也是兒童智力發(fā)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在與成人不斷交往的過程中,在實踐活動日益復雜化的基礎上,兒童的語言能力迅速發(fā)展起來。幼兒期是兒童語言不斷豐富的時期,是熟練掌握口頭語言的關鍵時期,也是從外部言語逐步向內(nèi)部言語過渡并初步掌握書面語言的時期。 3~6歲是奠定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階段,兒童掌握的詞匯基本上都是在這一階段積累起來的,他們的表達習慣和語言素養(yǎng)也基本上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因此,在幼兒時期,父母注重對孩子進行科學、持續(xù)的語言訓練具有重要意義。 一般來說,兒童語言能力可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由于幼兒教育階段對兒童的書寫要求較低,僅僅是為上學后的書寫作準備,因此我們參考國內(nèi)外3—6歲兒童語言的研究成果,將兒童語言與交流能力的發(fā)展劃分為聽、說、閱讀和書寫準備這三個領域。 在聽能力培養(yǎng)方面,要求兒童能夠聽懂常用語句,培養(yǎng)兒童對于文學作品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在說能力培養(yǎng)方面,要求兒童能夠并愿意用語言進行交往,能夠清楚恰當?shù)赝瓿烧Z言表達,養(yǎng)成良好的表達習慣;而在閱讀和書寫準備的能力培養(yǎng)方面,要求兒童具有閱讀興趣、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和書寫欲望并具備初步的書寫技能。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其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的發(fā)展在逐步提高并走向完善。父母應根據(jù)有關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一些具體要求,結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給兒童以正確有益的教導,幫助兒童向這些教育目標靠近。 本書在遵循國內(nèi)外有關3~6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學齡前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征的教導和訓練方法,內(nèi)容實用并帶有一定的趣味性。編者也真誠希望父母在解決教育孩子這一難題的基礎上,輕松享受到教子的樂趣以及與孩子一起共成長的喜悅!
內(nèi)容概要
3~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作為父母,必須掌握科學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變得愛說話、敢說話、會說話?!?-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父母大講堂:語言與交流》從聽、說、讀、寫幾方面進行科學的指導,教導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聽能力檢驗標準
1.衡量聽懂常用語句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2.衡量喜歡聽文學作品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3.衡量具有認真傾聽習慣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第二部分 說能力檢驗標準
1.衡量用語言進行交往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2.衡量清楚恰當?shù)乇磉_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3.衡量具有文明表達習慣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第三部分 閱讀和書寫能力檢驗標準
1.衡量喜歡閱讀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2.衡量具有初步閱讀能力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3.衡量具有書寫愿望和初步書寫技能的標準
4歲兒童標準
5歲兒童標準
6歲兒童標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4歲兒童一般喜歡聽韻律感強的詩歌、童謠或短小的童話故事,喜歡跟讀兒歌、復述短小有趣的故事,并且在聽完故事后,能回答故事里有誰、發(fā)生了什么事等一些簡單的問題。因此,這一時期父母要加強對兒童文學作品方面的興趣培養(yǎng),比如家長繪聲繪色的朗讀與引導可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這樣讓兒童在愛聽的基礎上逐漸學會跟讀,甚至還會自行閱讀一些書籍。學前兒童一般比較好動,喜歡富于變化的事物,他們對于新奇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尤其偏愛那些語言表達生動有趣、故事性強、情節(jié)起伏大、人物形象鮮明的文學作品。但由于4歲兒童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正在漸趨完善之中,聽覺器官的調(diào)節(jié)、控制能力較差,使得他們的注意力還較弱,很難長時間去集中注意某一固定的事物,因此韻律感強或者朗tlJ:口的兒歌、童謠便是他們的首選。同時,也正是由于4歲兒童注意力的發(fā)展尚未達到成熟階段,他們一般會選擇昕比較短小并且風格較為統(tǒng)一的童話故事。在培養(yǎng)4歲兒童語言與交流能力的發(fā)展時,家長首先需要培養(yǎng)的就是兒童對兒歌、童謠以及童話故事的興趣。在給兒童朗讀過程中,家長可以配合兒歌內(nèi)容加入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在兒童對兒歌、童謠以及聽故事發(fā)生興趣后,家長還可以鼓勵兒童跟讀或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進行問答,從而培養(yǎng)兒童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時還可以發(fā)展他們的記憶能力。學前兒童的記憶能力與他們對記憶材料的興趣呈正相關的關系,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記憶材料,兒童記憶起來也會更快。一般來說,學前兒童的好奇心很強、求知欲旺盛,2—3歲的兒童喜歡問“是什么”,到了4歲兒童會逐漸向問“為什么”靠攏。在家長解答的過程中,兒童可以逐漸加深對事物的感知程度,使自己的記憶時間延長。為此,家長在給兒童讀完故事之后,如果能適當加入一些簡單的問題可以供兒童回憶故事情節(jié)、探尋故事中隱含的道理,并且?guī)椭鷥和袟l理地去思考和分析故事內(nèi)容,那么就能為兒童日后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例如在讀完故事后,問問兒童故事里邊都有誰、他們都做了什么等,當兒童無法回憶起具體的情節(jié)時,家長就可以給出一些提示來幫助他們?nèi)セ貞涍@些故事情節(jié)。這樣做不僅鍛煉了兒童聽能力的發(fā)展,也逐步培養(yǎng)了孩子的記憶能力與思維能力。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長應根據(jù)兒童年齡段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為兒童選擇相應的書籍。首先,4歲兒童的理解能力還較依賴于事物的直觀形象。有研究顯示,假定對于沒有插圖的圖書兒童的理解水平為1,那么加入插圖后,3~4.5歲兒童的理解水平則上升為2.12,4.5—9.5歲兒童的理解水平則又回降至1.23。因此,在為兒童選擇書籍時,即使是兒童不識字需要家長代為朗讀的l書,也不要只選擇家長讀起來比較方便的那種文字類的圖書。要知道,沒有圖畫的書是很難引發(fā)兒童的學習欲望的,在朗讀過程中兒童會因為枯燥無味而轉(zhuǎn)移注意力。其次,4歲兒童對于事物的理解還無法與他們個人的情感態(tài)度相分離。例如在兒歌或故事中,有個小貓玩皮球,后來皮球砸在了玻璃上,把玻璃砸破了的情節(jié)。一位媽媽在給孩子朗讀完故事后,這樣問孩子:“寶寶把玻璃砸破后應該怎么做啊?”媽媽的本意是想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并教會他說“對不起”,但孩子在聽到媽媽這樣的問題后卻哭了,因為他感到很委屈,覺得玻璃明明是小貓打破的而媽媽卻說是寶寶打破的,所以才起不到應有的引導效果。鑒于此,家長在為孩子朗讀兒歌、故事后,進行引導性提問應盡量考慮兒童的個人情感態(tài)度,只有適當?shù)囊龑Р趴梢栽黾觾和Z言學習的興趣,并且與家長進行積極的交流,反之就會導致兒童產(chǎn)生誤解而使他們失去昕故事的興趣。再次,4歲兒童對事物的理解還處于表面的簡單理解狀態(tài)。例如家長給兒童讀《孔融讓梨》的故事,讀過后問孩子“孔融為什么讓梨”時,4歲兒童普遍會回答因為他年齡小吃不了,無法深入理解“讓梨”的意義,這就要求家長在引導的同時理解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不要因為兒童的回答對他們予以批評責罵。典型案例媽媽下班后,看見小茜正搬個小凳子坐在離電視機還不到一米的地方,仰著頭津津有味地看動畫片《白雪公主》呢!媽媽~看就急了,趕緊要把小茜抱回沙發(fā)上,可小茜死活不愿意,眼睛還一眨不眨地盯著動畫片那豐富多彩的畫面,弄得媽媽一時也沒了主意。
媒體關注與評論
語言是兒童具備的許多符號功能中的一種。 ——【瑞】皮亞杰 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騎士的重要,最好的駿馬適合于最好的騎士,最好的語言適合于最好的思想。 ——【意】但丁 兒童不是在隔離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而是在社會交往中學習語言。 ——【美】J·布魯納 當孩子能夠認識單詞,即單詞能夠被感知而且與相對應的物體建立起聯(lián)系時,語言就開始發(fā)展了。 ——【意】蒙臺梭利
編輯推薦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父母大講堂:語言與交流》編輯推薦:語言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能調(diào)節(jié)人的行為、促進交流、傳播知識。作為思維的載體和物質(zhì)外殼,它以符號的形式來表達思想、傳遞信息?!?-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父母大講堂:語言與交流》在遵循國內(nèi)外有關3~6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要求的基礎上,針對學齡前兒童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特征的教導和訓練方法,內(nèi)容實用并帶有一定的趣味性。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