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陶學榮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陶學榮 編 頁數(shù):297
內(nèi)容概要
《21世紀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學(第3版)》對公共政策分析領域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jié),從宏觀到微觀,深刻、系統(tǒng)地闡述了政策分析的方法及政策分析在政策過程中的作用和功能,并對政策分析方法的運用進行了詳細介紹。
作者簡介
陶學榮,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全國公共管理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江西省人民政府參事,江西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長期致力于公共政策學、應急管理、地方政府治理理論與實踐等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在《中國行政管理》、《管理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曾被美國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會議錄索引(ISTP)全文收錄論文5篇。出版著述20余部。主持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課題1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研究成果獎10余項。先后多次應邀赴哈佛大學、牛津大學、,慕尼黑大學、巴黎大學、東京大學等十余所著名大學參加公共管理專業(yè)學術交流與訪問活動;多次應邀赴港澳臺參加學術研討會與學術交流,在臺灣中正大學、暨南國際大學、臺北大學、東海大學等十余所高等院校進行講學,是海峽兩岸公共管理領域知名學者。
書籍目錄
導論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0.1西方公共政策學概論 §0.2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論模型 §0.3中國的公共政策學研究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1章 公共政策概論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1.1公共政策概念 §1.2公共政策的功能 §1.3公共政策類型 §1.4公共政策系統(tǒng)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2章 公共政策價值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2.1公共政策價值概述 §2.2公共政策價值的內(nèi)涵 §2.3公共政策價值的沖突 §2.4中國公共政策的價值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3章公共政策環(huán)境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3.1政策環(huán)境概述 §3.2政策環(huán)境分析 §3.3政策網(wǎng)絡 §3.4社會變遷——轉(zhuǎn)型期中國政策環(huán)境概述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4章 公共決策體制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4.1公共決策體制概述 §4.2公共決策體制的類型 §4.3公共決策規(guī)則 §4.4中國決策體制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5章 公共政策制定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5.1公共問題概述 §5.2政策議程 §5.3政策制定的模式 §5.4政策合法化 §5.5中國公共政策的制定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6章 公共政策工具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6.1政策工具概述 §6.2政策工具的類型 §6.3政策工具的運用 §6.4中國政策工具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7章 公共政策執(zhí)行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7.1政策執(zhí)行概述 §7.2政策執(zhí)行模型 §7.3公共政策的自由裁量權(quán) §7.4政策執(zhí)行的障礙 §7.5中國公共政策執(zhí)行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8章 公共政策評估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8.1政策評估概述 §8.2政策評估過程 §8.3政策評估的模式 §8.4中國公共政策評估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9章 公共政策終結(jié)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9.1政策終結(jié)概述 §9.2政策終結(ji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9.3政策終結(jié)的策略 §9.4中國公共政策終結(jié)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第10章 公共政策分析 學習目標 引導案例 §10.1公共政策分析概述 §10.2公共政策分析的步驟與方法 §10.3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10.4我國公共政策分析的發(fā)展 本章小結(jié) 關鍵概念 綜合訓練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2.有助于規(guī)范公共政策價值導向 在現(xiàn)實中,政府制定實施的公共政策產(chǎn)生了多種多樣失誤的原因包括:決策者理性認識的局限,公共問題的復雜性,決策手段選擇的非理性,認識與能力的局限等等。但更多決策失誤在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違背了公共利益的決策價值。我們經(jīng)??吹?,一些公共政策往往是決策者從部門利益、地方利益或個人利益考慮,而置公共利益于不顧,從而造成公共政策失敗。事實上,迷失政治方向的公共政策比缺乏科學性的公共政策造成的后果更嚴重。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的社會仍然存在著利益矛盾和沖突。事實上,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著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乃至社會公共利益的矛盾。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府官員有可能從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角度出發(fā),違背公共意愿,脫離群眾,有的甚至濫用人民賦予的公共權(quán)力,造成公共決策及政策執(zhí)行的失敗,使人民公共利益遭受巨大損失。對此,需要改革我們高度集中的決策體制,完善必備的決策規(guī)則和程序,提高決策者的理性認識,加強公共政策制定與執(zhí)行監(jiān)督,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各級黨和政府要樹立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樹立正確的公共政策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公共政策失誤。 對于現(xiàn)代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大多以功利主義倫理學為基本依據(jù),這無疑是評價政府績效的一個簡捷而又有效的標準。不過,社會生活紛紜復雜,一味注重實利的公共政策有時會與人類社會其他的倫理價值標準發(fā)生嚴重沖突,這將不可避免地在社會及民眾中間起到某種惡劣的道德示范作用,如果市場經(jīng)濟不講道德,不但會妨礙市場經(jīng)濟的道德秩序,最終還將損害市場經(jīng)濟自身和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通過公共政策的倫理分析,我們試圖以一種在社會中普遍倡導的公共政策價值觀來引導公共政策主體建立同樣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標準,并以這樣的公共政策價值觀去指導他們在公共政策過程中的思想和行為。與此同時,以正確的公共政策價值觀影響公眾,讓他們清楚地了解各種利益沖突,秉持合理的認識格局,從而保持與公共政策主體在一致的主流公共政策價值觀下推動公共政策的有效實施。 3.有助于協(xié)調(diào)公共政策利益關系 公共政策是一個社會公共資源的分配過程,也是一個社會公共利益的調(diào)節(jié)過程。公共政策的實質(zhì)就是個體與群體利益關系的調(diào)整與平衡。公共選擇理論的經(jīng)濟人假說將個人看作是有理性的利己主義者,認為個人天生追求利益效用的最大化,直到這種追求受到抑制為止。那么,要解決不同主體對利益的追求所形成的利益矛盾,就應制定出不同的政策,引導有關組織和個人采取不同的行動,以綜合平衡各種利益關系。
編輯推薦
《21世紀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學(第3版)》由東北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