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公司會計治理論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崔剛  頁數:273  字數:251000  

內容概要

《公眾公司會計治理論》的主體結構主要包括前后關聯的兩個組成部分,從句讀的角度看,其一是“會計-治理論”,其二是“會計治理-論”。前者刻畫出公眾公司(財務)會計的治理機能,并把會計視為一種治理機制、治理結構或治理系統(tǒng);后者作為本書的另一大主題,涵蓋了對會計行為治理機制、會計技術治理安排與會計治理的全球化以及會計治理的倫理學思考等幾個大的方面。這樣的研究設計層次清晰、井然有序,并“把撒得滿地的珍珠串成美麗的項鏈”,初步展示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會計治理概念框架體系。本書由崔剛著。

作者簡介

  崔剛,男,1972年8月生,河南省永城市人。2006年畢業(yè)于東北財經大學,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F于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任教,并進入大連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從事進一步的科研活動。曾經在《會計研究》、《財政研究》、《財務與會計》、《中國注冊會計師》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五十余篇,主持并完成省級課題一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項目一項,參與省部級課題研究十多項。近期的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會計準則、成本管理會計、會稅差異分析等領域。

書籍目錄

1 導論
 1.1 會計治理命題的提出
 1.2 作為治理機制的會計:整合的觀點
 1.3 研究框架與相關內容安排
2 會計治理思想基礎與概念框架
 2.1 契約理論:會計治理的組織思想基礎
 2.2 產權理論:會計治理的主體思想基礎
 2.3 會計治理的基本概念框架
3 會計與資源配置優(yōu)化:會計治理的目標向度
 3.1 會計的資源配置功效的規(guī)范性分析
 3.2 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有效
 3.3 誰來配置會計信息資源
 3.4 小結
4 會計與公司治理:會計治理的基本維度
 4.1 公司治理概要
 4.2 公司治理與會計的關系:一個概覽
 4.3 公司治理與會計目標
 4.4 公司治理與財務報告信息披露
 4.5 會計治理效用的一個推理:以計量模式的選擇為例
 4.6 小結
5 會計行為治理機制
 5.1 責任機制
 5.2 透明與誠信機制
 5.3 小結
6 會計工藝技術治理
 6.1 關于會計與會計信息的技術主義立場
 6.2 會計工藝技術概覽:一個經典的四部曲
 6.3 會計技術立法的體制性安排:原則抑或規(guī)則導向
 6.4 會計要素的技術認證之本:資產負債觀
 6.5 會計信息技術新觀念的邏輯框架
 6.6 會計技術理性批判
 6.7 會計信息價值及其工藝再造:基于體驗時代的斷想
7 會計治理的倫理學
 7.1 話語與視角轉換:倫理學方法論的引入
 7.2 會計行為倫理:若神不在,一切皆無
 7.3 追本溯源:會計行為的道德推理模型
 7.4 “應然”與“實然”的辯證思考
 7.5 和諧會計秩序的原則性構想
 7.6 小結
8 會計治理的全球化
 8.1 全球化與全球化治理:社會學的觀點
 8.2 會計治理的全球化:關于會計國際化的拓展觀點
 8.3 中國會計制度的演變:國際趨同與“特色”危機
 8.4 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毫無疑問,在會計領域中引入契約與委托代理理論,導致了會計理論和方法論的重大轉型和突破。詹森等人(1980)指出,財務報表和審計的出現,就是為了減輕業(yè)主、股東和債權人的契約代理成本。會計不僅作為一種契約參數,它還通過降低信息不對稱來節(jié)約契約代理成本,同時由于只有監(jiān)督的企業(yè)才可能得到實施,于是就引申出作為監(jiān)督方法的審計在契約中的重要作用。很顯然,會計對于組織契約的履行與完善發(fā)揮著基礎性作用。在企業(yè)契約聯結網絡中,會計是實現契約達成與監(jiān)控的工具,而如何處理會計信息提供者、審計人、被審計人和委托人之間的關系,顯然構成了會計治理結構的核心內容。實證會計理論大師瓦茨和齊默爾曼(1986)的名著《實證會計理論》就得益于契約思想的運用,并成為會計信息契約觀的代表作。企業(yè)會計政策的選擇正是基于不完全契約條件下的企業(yè)剩余權利,在初始契約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的情境與事項為企業(yè)管理層進行會計選擇提供了空間,使得公司的會計政策選擇與變更成為可能,“如果會計是企業(yè)訂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代理成本以及企業(yè)價值和經理人員的報酬因不同的契約而變化,那么會計程序就有可能影響企業(yè)的價值以及經理人員得到的報酬”(瓦茨 & 齊默爾曼,1986)。他們指出了會計選擇的契約不完備性,認為會計政策的不同選擇導致會計盈余的差異性,也即說明會計政策是具有經濟后果的,經理人員為了取得剩余控制權,攫取更多的剩余權利,因而會在不同會計程序間作出選擇,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盈余操縱,以獲得更多的報酬、防止債務契約的約束和避免高額的政治成本等。夏恩?桑德(Shane Sunder)(1997)的《會計與控制理論》是關于會計的契約思想研究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品。書中不僅指出會計以及審計在企業(yè)契約關系中的重要地位,而且把會計師事務所本身也視為一套契約的集合,要通過報酬政策、業(yè)務培訓、內部質量控制等形式,以引導審計師選擇其他人期望的行為,確保業(yè)內各成員之間的穩(wěn)定協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契約與代理理論之所以構成會計(實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論范式之一,其主要吸引力在于這套理論允許我們明確地考量利益沖突與激勵問題,這恰恰與會計治理命題的價值主張息息相關。這里存在兩個不可或缺的論題,即信息特征與會計控制如何影響到報酬與激勵問題,另一方面,激勵和報酬又如何影響到會計的信息特征以及會計治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架構,這兩個方面糾纏在一起,導致會計治理問題的復雜紛呈,甚至直接關系到組織、社會與人之間互動的有序性。   國內關于會計的契約性治理的思想淵源也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但在形成相對系統(tǒng)的思想和理論體系方面,一些眼光敏銳的青年學者似乎走在了前面,當然不乏也離不開會計先輩們睿智的思想啟迪乃至直接的指引。謝德仁(1997)以交易成本為分析工具研究了會計準則制定權的合約安排,提出“會計準則的性質是一份公共合約”的觀點;雷光勇(2004)則充分借鑒現代企業(yè)理論,并提出會計契約論,把會計當作企業(yè)契約耦合體的內部游戲規(guī)則,其本質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契約,而會計政策則成了企業(yè)契約耦合體中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均衡契約,作為會計信息載體的報告就被看作信息供求各方博弈達成的格式化契約。會計與契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不僅舊式的復式簿記具有契約屬性,而且現代財務會計中的幾個基本命題,如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政策、財務報告等,都可以從契約角度加以詮釋。會計作為企業(yè)契約耦合體的內部游戲規(guī)則,具有計量貢獻、確定利益、提供履約信息、維護締約主體市場地位的流動性,以及提供各契約主體之間談判博弈的共同知識基礎等方面的功能(雷光勇,2004)。在企業(yè)契約耦合體中居于中心地位。一個主要的表現就在于,由于契約的不完全性,許多事項在初始契約中不能加以明確規(guī)定,因而報酬契約具有很大的“公共領域”,其剩余控制權主要掌握在經理手里,可以通過對計量其績效的會計方法與程序進行操縱,來為自己獲取更多的報酬。此外,經理的工作性質和人力資本特征,使得其工作具有很大的不可觀察性,契約的自我履行機制難以有效實施,因而在實際中廣泛使用以會計變量(如收入、產量、成本、利潤、投資報酬率、每股盈余和每股市價等指標)為主的替代變量來對經理人的工作業(yè)績進行衡量,履行報酬契約。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公眾公司會計治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應該說還可以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