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客體論

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小玲  頁數:232  

前言

  訴訟法制是現代法治的重要內容和標志之一,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已經證明,訴訟制度是否健全與完善,直接決定著實體法律的實際效力:沒有相應的訴訟制度作為依托,實體權利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完善的訴訟制度予以保障,實體法律將無法如其所愿地實現其追求的立法目的。更為重要的是,訴訟法制的完善程度如何,還直接反映和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文明、民主和法治的程度,是區(qū)分進步與落后、民主與專制、法治與人治、文明與野蠻的標志。在現代法治國家,訴訟制度作為法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威廉·道格拉斯曾談道:“權利法案的大多數規(guī)定都是程序性條款,這一事實絕不是無意義的。正是程序決定了法治與恣意的人治之間的基本區(qū)別。”①  我國1999年憲法修正案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完善我國司法體制,提出了新的綱領和目標。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步發(fā)展則培育了公眾的權利觀念,并由此對司法公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大背景下,通過增設新的訴訟制度以充實公民實體權利的實現途徑,通過完善現行訴訟制度以保障實體法律的公正實施,從而推進依法治國,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步伐,已經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的關鍵所在。

內容概要

  《訴訟法學文庫2010:刑事訴訟客體論5》對大陸法系訴訟客體理論進行了細致梳理,揭示并澄清了其本來面目及應有功能,并結合我國特定的訴訟理念、訴訟模式和相關制度,從概念認識、原理闡釋與制度完善等層面,對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理論體系的構建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作者簡介

  張小玲,1976年生,安徽省銅陵市人。1994年至2001年就讀于安徽大學法學院,先后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F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曾在《政法論壇》、《法商研究》、《人民檢察》、《中國刑事法雜志》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出版合著、參著多部。

書籍目錄

錄第一章 刑事訴訟客體的概念第一節(jié) 大陸法系關于刑事訴訟客體概念的訴訟理論及其評析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訴訟理論二、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訴訟理論之比較與評析第二節(jié) 我國關于刑事訴訟客體概念的傳統理論探析——我國民國時期相關訴訟理論及其評析一、我國民國時期相關訴訟理論二、我國民國時期相關訴訟理論之評析第三節(jié) 我國關于刑事訴訟客體概念的現代理論述評一、我國相關訴訟理論之現狀二、我國相關訴訟理論之評析第四節(jié) 界定我國刑事訴訟客體概念的方法一、我國既有的概念研究方法:語詞分析法二、我國既有的概念研究方法的反思:語源考察與語境分析的缺失三、我國既有的概念研究方法的改進:語源分析法與語境分析法的引入第五節(jié) 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的內涵一、客體的內涵二、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的內涵第六節(jié) 我國刑事訴訟客體的外延一、對我國刑事訴訟客體外延的宏觀分析二、我國審前程序訴訟客體之外延三、我國審判程序訴訟客體之外延第二章 刑事訴訟客體的識別——單一性與同一性第一節(jié) 單一性與同一性的概念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訴訟理論及其評析二、我國刑事訴訟客體單一性與同一性的概念第二節(jié) 單一性的認定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訴訟理論與實踐二、我國刑事訴訟客體單一性的認定第三節(jié) 同一性的認定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訴訟理論與實踐二、我國刑事訴訟客體同一性的認定第三章 刑事訴訟客體的變更——以公訴變更為視角第一節(jié) 刑事訴訟客體變更的概念及其價值分析一、刑事訴訟客體變更的概念與方式二、刑事訴訟客體變更的價值與功能第二節(jié) 刑事訴訟客體變更的比較法考察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立法與實踐二、英美法系國家相關立法與實踐第三節(jié) 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改革與完善一、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二、我國相關立法的改革與完善第四章 刑事訴訟客體視野中的案件單位原則第一節(jié) 案件單位原則的含義一、案件單位原則的提出——日本案件單位說與人單位說的爭論二、案件單位原則的含義第二節(jié) 大陸法系國家相關訴訟理論與實踐一、日本相關訴訟理論與實踐二、德國相關訴訟理論與實踐第三節(jié) 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改革與完善一、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二、我國相關立法的改革與完善第五章 刑事訴訟客體視野中的訴審同一原則第一節(jié) 訴審同一原則及其理論基礎第二節(jié) 兩大法系國家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評析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評析二、英美法系國家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評析第三節(jié) 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改革與完善一、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二、我國相關立法的改革與完善第六章 刑事訴訟客體視野中的禁止重復追訴原則第一節(jié) 禁止重復追訴及其理論基礎一、大陸法系國家:訴訟系屬的效力與既判力理論二、英美法系國家:禁止雙重危險規(guī)則第二節(jié) 國外關于禁止重復追訴的立法與實踐一、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qū)相關立法與實踐二、英美法系國家相關立法與實踐第三節(jié) 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及其改革與完善一、我國相關立法與實踐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二、我國相關立法的改革與完善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平場博士認為,單一性和同一性的區(qū)別表現在:單一性是將已經認定的事實,即起訴書所記載的原訴因的存在作為前提,在此之上附加新事實,即追加訴因而產生的問題;而后者是在對已認定的事實即原訴因的全部或部分進行否定的基礎上,代之以新的事實,即新的訴因事實而產生的判斷。具體而言,平場博士認為,“公訴事實的同一性”是一個機能概念,也就是說,它僅僅是作為“訴因變更的界限”而存在,并非訴訟客體本身。以此為基點,他指出,公訴事實的同一性在什么樣的范圍內進行認定,其關鍵是無罪判決的一事不再理的效力,這是因為一事不再理的效力所及的范圍和審判的范圍是一致的。具體而言,有罪判決的一事不再理的效力就是根據憲法所規(guī)定的同一犯罪(一罪)的范圍。除了有罪判決外,無罪判決也認可一事不再理的效力,其范圍在法律政策上,同有罪判決是一樣的。對于提起的訴因,在可能判決為有罪的情況下,為了填補訴因和一事不再理效力之間的漏洞,而認可的補充,就是追加的訴因。因此,訴因的追加所允許的限度是一罪的范圍,也就是公訴事實的單一性。與此相對,預想此訴因無法被證明,那么,允許在無罪判決的一事不再理效力所及的范圍內變更主張,是實體正義的進一步要求。這就是訴因的變更,其限度是無罪判決的一事不再理效力所及的范圍,這是公訴事實的同一性問題?! ∧敲?,同一性與單一性之間具有何種聯系呢?平場博士認為,公訴事實的同一性與單一性在范圍上是一致的。他分析指出,如果有罪判決的一事不再理效力所及的范圍必須和無罪判決是一樣的話,公訴事實的同一性也必須和公訴事實的單一性范圍是相同的。假設原訴因被證明有罪,其一事不再理的效力能否適用于新訴因呢?對此如果持肯定的態(tài)度,那么,訴因的變更是允許的。也就是說,公訴事實具有同一性。因此,公訴事實同一作為假說的判斷.并沒有脫離公訴事實的單一性。

編輯推薦

  “訴訟法學文庫”是面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開放的大型專著叢書。自2001年面世以來,已出版發(fā)行了80余部以訴訟原理、訴訟規(guī)律為內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專著、譯著,對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導意義,對立法工作有參考價值。其中已有多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刑事訴訟客體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