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5-1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李輝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我與不少文化老人的交往,總是離不開書——寫書、借書、藏書、編書、品書…… 二十多年來,在撰寫傳記等作品之余,我曾主編過多種叢書,因而也就成了一些老人作品的編者、促成者。 老人與書,本是說不完的話題?;蛞环L(fēng)順,其樂無窮;或一波三折,陰陽晦明;或世態(tài)炎涼,困惑幻滅…… 海明威有小說名篇,日《老人與?!贰R黄略葡?,寂寞而倔強的老人穿行于浩淼煙波中。一切都將遠去,惟獨生命的守望與大海同在。喜歡這一詩意濃郁的意象,將之轉(zhuǎn)換為“老人與書”。對于那些終生與書為伴的老人來說,人與書之間,書與歷史之間,總有一些特別的意味久久留存。 諸事千變?nèi)f化,難以改變的是書里書外那些色彩斑斕的情懷。 “老人與書”,借本書的編選,我打撈著溫暖的記憶,讓它們撫慰心中無法散去的隱痛。
內(nèi)容概要
@綠茶
一次酒局上,問李輝兄怎么安排自己的時間,他的時間管理術(shù)讓人敬佩。不熬夜,不微博,能在辦公室以及各種吵雜的環(huán)境下寫作,他說這是做記者練就的本領(lǐng)。堅持閱讀英文材料和翻譯,把工作和生活嚴(yán)格區(qū)分。這些習(xí)慣和堅持,對于寫作的人而言,非常重要,可以把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到最大化。
于是,李輝兄一個人相當(dāng)于一個小出版公司的產(chǎn)量。每年編輯出版很多種書,自己的專著也不斷呈現(xiàn)。這本《老人與書》記錄了他親自參與編選、策劃、撰寫的書,每本書每位老人都有讓人回味的故事,閱讀這些故事,讓我們對這個時代多了一份理想和向往。但這只能是李輝兄和他交往的老人們的故事,當(dāng)下的編輯,再也不能有這樣的耐心和情懷,能傾
聽老人們講故事,幫他們把這些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
李輝兄說,編選這本《老人與書》,是一次溫暖的記憶打撈,讓它們撫慰心中無法散去的隱痛。作為讀者,閱讀這樣的溫暖記憶,感受這樣的隱痛,內(nèi)心也為之動容。老人們紛紛故去,而這些書成為永恒。
作者簡介
李輝,1956年生于湖北,1982年畢業(yè)于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先后在《北京晚報》和《人民日報》任文藝記者和副刊編輯,從事人物傳記和歷史隨筆寫作。主要作品有《胡風(fēng)集團冤案始末》、《滄桑看云》、《蕭乾傳》等。
書籍目錄
《老人與書》自序/001/B《巴金研究論稿》前記/001/德文版《巴金小說選》序/004/還原晚年冰心/009/C小書房,大風(fēng)景/020/D《書生累——深酌淺飲“三家村”》序/023/《北京小事》/025/在翻譯中自由呼吸/028/留在紙上的蒼涼/034/F陪都迷離處/044/《悔余日錄》整理說明/054/H《胡風(fēng)集團冤案始末》修訂本自序/056/《胡風(fēng)集團冤案始末》后記/058/《人在漩渦——黃苗子與郁風(fēng)》自序/060/結(jié)緣《萬歷十五年》/065/看那風(fēng)流款款而行/074/《傳奇黃永玉》自序/082/悠悠此情誰知/086/J賈先生和他的家書/095/書癡/105/L《監(jiān)獄陰影下的人生——劉尊棋傳略》自序/108/“不回顧焉能前瞻”/111/梁漱溟暮年讀信記/122/靈魂在飛翔/137/M馬國亮與《良友憶舊》/144/S另一個邵洵美/155/長空萬里,落葉蕭蕭/165/歷史追尋的誘惑/168/從文家書/172/施蟄存的海外書簡/174/思想者永不寂寞/182/T“二流堂”堂主不了情/196/《依稀碧廬》編后記與《備忘錄說明》/199/W自然天成汪曾祺/203/結(jié)緣《童年與故鄉(xiāng)》/206/畫里畫外/218/且看那電閃雷鳴時/225/X《北京城雜憶》編后記/236/《書評面面觀》編后記/238/《紅毛長談》的命運/240/蕭乾與福斯特/261/《浪跡天涯——蕭乾傳》后記/264/Y了不起的楊憲益/267/好一個“文壇新秀”/282/了猶未了,此生悠悠/287/Z為情而歌/290/用細節(jié)填補歷史/293/《搖蕩的秋千——是是非非說周揚》編后記/299/筆下春秋寫信史/301/
章節(jié)摘錄
一、最后的人生故事 認(rèn)識冰心老人是在她的晚年。 1983年,我第一次走進她的家門,請她談巴金印象,兼請她為我當(dāng)時所在的《北京晚報》“五色土”副刊開設(shè)個人專欄“伏櫪雜記”。自那之后幾年里,她不時交給我一些新作發(fā)表。我很喜歡去和她聊天?,F(xiàn)在想來,作為一個世紀(jì)老人,每次聊天,其實她是在為我講述歷史。從“五四”時期第一次投稿,到赴美輪船上和梁實秋等人一起辦墻報(同條船上還有后來的名將孫立人);從“文革,,中年過花甲仍被批斗、打掃馬路、干校勞動,到暮年為教育、為知識分子待遇大聲疾呼……關(guān)于自己,關(guān)于友人,她有講不完的故事。 走進晚年的冰心,在寫自己新的人生故事。她承認(rèn),她過去一段時間里,寫過一些今天看來不太有保留價值的文章。五六十年代,她和許多作家一樣,真誠地相信一切,把復(fù)雜的生活看得單純而透明。她說她的有些文章是人云亦云,并沒有自己真正的獨立思考。在自省中她走進了晚年,從而,晚年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與過去相比,仿佛發(fā)生了突變。“我的文章人家說燙手?!彼恢挂淮芜@樣對我說。 晚年冰心正是因為大膽干預(yù)生活的勇氣才贏得廣大讀者的敬仰。1988年,在“冰心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生涯七十年展覽”的開幕式上,蕭乾發(fā)表了這樣的感言:“可以向冰心大姐學(xué)習(xí)的很多很多,但我認(rèn)為最應(yīng)學(xué)習(xí)的是她那植根于愛的恨。那些滿足于現(xiàn)狀、維護現(xiàn)狀、利用現(xiàn)狀自己發(fā)旺的人,就生怕有人對現(xiàn)狀有所指摘。其實,這樣的人心里所愛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地位、權(quán)勢和既得利益,因而對生活中不合理的現(xiàn)象那么處之泰然,那么熟視無睹。不能恨的,根本也不能愛。” 晚年冰心,對于如何總結(jié)“文革”教訓(xùn),如何不忘歷史,一直縈繞于心。1986年,我所在的“五色土”副刊舉辦過一次“難忘一事”征文,我將其中由當(dāng)年的紅衛(wèi)兵、紅小兵所寫的回憶與懺悔文章,編選為《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一書,請冰心寫序。她欣然應(yīng)允。開篇寫道:“李輝同志送來十幾篇《孩子心中的文革》要我作序。剛好前幾天有位上海朋友給我寄來《新民晚報》上發(fā)表的巴金的《二十年前》,講的也是文革十年中的個人經(jīng)歷。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和一百個孩子筆下的‘難忘一事,都記載著文化大革命中萬民涂炭的慘狀。”序的最后她寫道:“孩子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只要他們把自己的‘難忘一事’永遠銘刻在心,英國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一段話‘既無法律,又無規(guī)則,由單獨一人按照一己的意志與反復(fù)無常的心情領(lǐng)導(dǎo)一切’的史無前例的怪事才不會重演!,,寫下這些文字時,老人已有八十六歲。 隨后,冰心一直惦記著《滴血的童心》的出版,寫給我的幾封信均問及此書。歷時兩年,1989年夏天,此書終于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我寫信告訴冰心,她高興地回信如下:李輝同志: 你信早收到了。不知遇過了什么麻煩?(這總難免?。? 《孩子心中的文革》終于出版,太好了!希望早日見到。我還好,吳青夫婦問你好。 問應(yīng)紅好。 問袁鷹他們好。我為《散文世界》寫的一篇東西,他收到?jīng)]有?能用么? 冰心,1989年8月20日 冰心就是這樣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種姿態(tài),續(xù)寫著最后的人生故事。 每次去看望冰心,她都會簽名送上新書,但不愛題跋,只有一次例外。1988年6月,她送我一本新出的《關(guān)于男人》,是剛拿到的樣書,簽名之后,她順手補上:“這是現(xiàn)在我手里僅有的一本?!边€開玩笑地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這一年,她八十八歲。 想到請冰心題跋,是在1987年。十月,北京舉辦《巴金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生涯六十年展覽》,請柬題簽由冰心題寫。展覽過后,我去看她,特意帶去請柬請她題跋。她在內(nèi)頁上寫道:“說真話,干實事,做一個真誠的人。冰心,1987,十一,十六。”半年后,我去上??赐徒?,請他也在這份請柬上題跋。巴金在請柬封面上寫道:“我不是一個藝術(shù)家。我寫,只是因為我的感情之火在心里燃燒,不寫我就無法得到安寧。巴金,八八年六月十三日?!睍r隔二十余年,這一份請柬雖薄,雖輕,卻因有兩位老人的題跋墨跡,而多了記憶的溫暖,多了思想與文學(xué)的厚重。 兩副題詞相呼應(yīng),勾畫出的恰是我心目中的晚年冰心。P9-11
編輯推薦
一片孤云下,寂寞而倔強的老人穿行于浩淼煙波中。一切都將遠去,惟獨生命的守望與大海同在。喜歡這一詩意濃郁的意象,將之轉(zhuǎn)換為“老人與書”。對于那些終生與書為伴的老人來說,人與書之間,書與歷史之間,總有一些特別的意味久久留存。 李輝編著的《老人與書》結(jié)合各個名人的前記、后序,寫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思考和感受。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