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生命

出版時間:2012-2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夏曉虹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前言

“珍藏生命”原是筆者為耶魯大學教授孫康宜的自敘《把苦難收入行囊》(又名《走出白色恐怖》)所寫的讀后感篇名,用來作為本書的題目,多少有些感慨。    近些年來,隨著父母以及一些師友的不斷離去,為此而寫作的紀念、回憶文章也漸漸多起來。特別是與我同輩的親人與朋友的早逝,尤其令人痛惜。其中最年輕的一位美國朋友,只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29年。而這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隕落,以及對這些師長、親友的記憶,已經(jīng)構(gòu)成了個人生命史的一部分,無法忘懷,也時常感念。剔除那些已經(jīng)收入其他集子的文字,剩下的七篇,構(gòu)成了本書的“懷人小輯”。    或許真是由于年齡的緣故吧,現(xiàn)在落筆為文,往事很容易占據(jù)紙面。小學、大學(我的中學基本空白)的讀書生活,巳戍為我反復吮吸的源泉。那篇追憶小學時代所經(jīng)歷的教改實驗的短文在《文匯報》刊出時,原來的標題《“常為新的”學?!繁痪庉嫺囊诪椤哆@是我一生的福分》,雖然私心并不喜歡這樣感情外露的表達,但我也應該坦白承認,從景山學校到北京大學,確實是我極為珍視的教育背景。’而這些關(guān)于往事的點滴記述,即編為本書的“憶往小輯”。    旅游是我的一大愛好。每年借著開會或講學的機會,都會有幾次長途出行。舊歷年底,家庭的一樁大事便是整理一年行蹤,由夫君主持,我貢獻意見,制作成兩張賀年卡,發(fā)送給眾多親朋好友。因已成為每年的固定節(jié)目,所以,現(xiàn)在臨近春節(jié),總會有朋友提前寫信來預約我們的電子賀卡。當然,照片攝下的是場景,更多的人情世態(tài)、學術(shù)因緣,只能依靠文字記錄。以前曾經(jīng)出版過一本《返回現(xiàn)場——晚清人物尋蹤》,現(xiàn)在將更多面向的旅行隨筆集合在一起,便結(jié)成了本書的“記游小輯”。    “談書小輯”則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全為書序。我唯一為長輩寫過的三篇序,都屬于我的導師季鎮(zhèn)淮教授的著作。最早的一篇《序》乃是受季先生之約,敬謹應命而作,先生的虛懷若谷讓我感佩。收在集中的是另外二文。編入“大家小書”的《司馬遷》為舊書重印,《季鎮(zhèn)淮文選》是為紀念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百周年系慶特別編選的“北大中文文庫”中的一種,為了撰寫序言,重溫先生的著述,也不斷喚起許多珍藏的記憶。身為老師后,又不免應學生之托,為其即將付梓的新著作序;自己寫完或編成一本書,交代緣起或余話的前言后記更是必不可少。而無論指導學·生,還是個人撰述,都是自我生命史上重要的關(guān)目,值得銘記。至于“談書小輯”的第二部分,所收基本為書評。不過,其中很多著作者還是我的師友,記下讀后感的同時,我也不時會由書及人,或由人及書,為書籍背后的主人留下若干剪影。    將這些生命中的片段憶述匯集成書,首先要感謝王得后先生的提議和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邀約。作為我所有文章的第一讀者,陳平原提供了很多中肯的意見,現(xiàn)在的書名,也是他最后敲定。                     夏曉虹              2011年6月23日于京西圓明園花園

內(nèi)容概要

  《郁金香書系:珍藏生命》主要內(nèi)容包括:尋夢者的漂泊之歌——父親周年祭、父親與《新民報》、父親的“書碑”、失去的是最珍貴的——懷念媽媽、詩人的夢想——紀念表哥邢序鳳、在學術(shù)中得到快樂與永生——葉曉青、《西學輸入與近代城市》編輯感言等。

書籍目錄

自序懷人小輯  尋夢者的漂泊之歌——父親周年祭  父親與《新民報》  父親的“書碑”  失去的是最珍貴的——懷念媽媽  詩人的夢想——紀念表哥邢序鳳  在學術(shù)中得到快樂與永生——葉曉青《西學輸入與近代城市》編輯感言  我的美國朋友柯佩娜憶往小輯  少年景山  歷久彌新的小學課本  “常為新的”學?!拔母铩鼻氨本┚吧綄W校教改實驗瑣憶  東中街42號  我的走讀生活  從北大起步——《燕園學文錄》自序  結(jié)緣梁啟超  我的第一本書——《覺世與傳世——梁啟超的文學道路》新版序  一次壯觀的購書行動  大清歷史完結(jié)處  “傷腦筋”的家瓏記游小輯  透過晚清人的眼睛看世界——《返回現(xiàn)場:晚清人物尋蹤》后記尋找梁啟超澳洲文蹤  緣起墨爾本悉尼北京布里斯班  在美國“發(fā)現(xiàn)”歷史  奠基石與自由鐘李鴻章的歷史遺存海外遺編的得失  紐約的音樂消費  劉索拉的藍調(diào)國殤日的音樂中央公園的《卡門》百老  匯的“國王”  初看歌舞伎  教學相長  我的“加爾東尼市場”  臺灣茶話談書小輯一  從西南聯(lián)大走出的學者——《季鎮(zhèn)淮文選》前言  為了非專業(yè)的讀者——《司馬遷》新版序  北大緣——《北大精神及其他》序  史學與文學的聯(lián)姻——《西風東漸:衣食住行的近代變遷》序  人文知識分子的學術(shù)思考——《彷徨英雄路》序  北京研究的新視角——《士林交游與風氣變遷:世紀宣南的文人群體研究》序  追尋現(xiàn)代散文的來蹤去脈——《文學語言與文章體式——從晚清到五四》序  晚清無處不在——《晚清的魅力》后記  新舊之間——《舊年人物》(重編本)后記  上海之于我——《晚清上海片影》自序  溫厚情誼薪火相傳——《清華同學與學術(shù)薪傳》緣起  酒中味知者言——《酒人酒事》小引談書小輯二  與舒蕪先生結(jié)鄰  珍藏生命  方寸洞天  出版者的眼光  文學史的缺席與在場  讀晚清小說第N種法  精益求精的清末民初小說目錄

章節(jié)摘錄

父親的“書碑”    父親劉嵐山(1919—2004)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老編輯。他對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過多次書寫,各個階段的劃分頗為復雜。而在我看來,1952年8月調(diào)人人民文學出版社,應該屬于其中最重要的分際。此前,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漂泊者,從安徽和縣的家鄉(xiāng)出發(fā),足跡南至桂林,北及延安,西到重慶,東履上海,不但遍及大半個中國,而且,1951年3月更參加新華書店總店組織的戰(zhàn)地文化服務隊,前往朝鮮;可一旦進入人民文學出版社,此后的日子里,父親再也沒有與之真正脫離關(guān)系。即使1958至1961年,他一度在作家出版社(歸作協(xié)領(lǐng)導)工作,但葉落歸根,分離出來的作家社最終仍回歸母體,成為人文社的一個副牌。    最初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父親擔任了總編室原稿整理科科長。這顯然與他早年在出版社與報館的工作資歷有關(guān)。起碼自1946年起,父親就在《新民報(晚刊)》做過校對、記者與編輯,1949年又主編皖南新四軍游擊隊總部機關(guān)報《黃山報》,重回上海后,則轉(zhuǎn)到《人民文化報》編文藝副刊。    而原稿整理科這個在現(xiàn)行出版體制中已無存留的機構(gòu),對于1951年3月才剛剛成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而言,卻相當重要。其職責是對各編輯部發(fā)排的稿件進行技術(shù)加工,如改正錯別字、查對引文、加專名線、謄清原稿等,后來也對書稿提出問題與意見,甚至有否定書稿的事發(fā)生。大致而言,其設(shè)置的目的是為了改進與提高發(fā)稿質(zhì)量,同時培訓和提升編輯(主要是助編)的業(yè)務水平。輔仁大學出身的著名編輯龍世輝,1953年由中央文學研究所畢業(yè),初人人民文學出版社,即先經(jīng)過了原稿整理科的訓練。這段經(jīng)歷也是父親與龍世輝一生友誼的基礎(chǔ)。日后龍叔叔說起整理科,還大為稱贊,認為它培養(yǎng)出了不少優(yōu)秀的編輯人才。    此后,父親又擔任過總編室稿件科科長,具體負責稿費核定與平衡工作。1956年,他才正式調(diào)進一編室(即后來的現(xiàn)代部),處理詩歌稿件。由此父親又回到了他喜愛并熟悉的崗位,延續(xù)著《新民報C晚刊)》時期已經(jīng)開始的編發(fā)優(yōu)秀詩歌作品、扶植年輕詩人的工作。    1960年,作家出版社設(shè)立了詩歌散文組,父親先任副組長;作家社撤銷,歸并人民文學出版社之后,他又被提為組長。這個位置給了父親更大的施展空間,多年的積累由此噴發(fā)而出,一些富有意義的編輯設(shè)想因此增加了付諸實行的可能性。    “文化大革命”中,父親也由于說不清的歷史問題受到?jīng)_擊,打入“黑幫”行列。1969年9月,更隨同數(shù)千文化部系統(tǒng)的干部一起,來到位于湖北咸寧的向陽湖“五七”干校,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強制性體力勞動。干校結(jié)束后,重返北京的父親起初是在校對科,1976年才調(diào)回詩歌散文組,干他的老本行。“文革”浩劫過去,父親又恢復了組長職務,繼續(xù)勤勤懇懇、興致勃勃地工作。家里書桌的玻璃板下壓著一張他抄錄的老友臧克家的詩句:“老牛明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蹦且彩歉赣H的心聲。    1982年12月,由于癌癥動了切除右腎大手術(shù)的父親,聽從醫(yī)生的建議,出院后不再到出版社上班,并于1984年辦理了退休手續(xù)。仿佛具有某種預感,生病前的6月,父親寫過一份《業(yè)務自傳》,對他一生的編輯與寫作進行了總結(jié)。這份父親極為看重的材料(目前至少留下了四份草稿與清抄稿),可以視為他向一生珍愛的出版事業(yè)告別的致辭,也是我據(jù)以了解他在人文社工作狀況的可靠依據(jù)。    本來,我對父親當年的編輯工作并沒有多少真切的了解?!拔母铩焙蟮拿τ趯W業(yè)與住校,使我沒有更多關(guān)注父親的出版活動。而早年的隔膜,除了自己的年幼無知,總在忙碌的父親也沒有很多余暇和我們閑話。印象中最清晰的是,“文革”前,我基本不知道父親什么時候睡覺。起初,他有一個獨立的小工作間,后來因宿舍調(diào)整,退還給出版社,就在新分到的臥室中用木板做了一堵墻,隔出半間充當書房。他就在那半間小屋中看稿、作詩、寫評論,熬夜成為生活的常態(tài)。直到退休以后,他發(fā)表的一系列文學編輯經(jīng)驗談,還取名為《編輯夜話》,那對父親而言本是寫實。這個記憶也寫進了我的小學作文《我的爸爸》中。    沒有寫進作文的是家中每到周末的宴請。在父親的小工作室里,星期天常常有客人來訪:高談闊論,然后是留飯??腿硕喟攵际窃娙?,有過去的老友,也不乏因編輯書稿而新結(jié)識的作者。由于父親的好客和樂于助人(如資助朋友子女、買書送人等),工資收入本不算低的家中常常發(fā)生“經(jīng)濟危機”,每到月底都要唱“空城計”,甚至于要向出版社預支薪水。執(zhí)掌日常開支的姑媽也積累了經(jīng)驗,月初一拿到父親給的生活費,便立刻把一個月需要的糧食、雞蛋等買足。在我的記憶里,家里有點存款:反倒是“文革”中父親被扣發(fā)工資以后——朋友多不再來往,也因為錢少而更加精打細算。P17-P20

編輯推薦

夏曉虹編著的《珍藏生命》是由懷人小輯、憶往小輯、記游小輯、談書小輯一、談書小輯二組成的。是自序《把苦難收入行囊》所寫的讀后感篇名,用來作為本書的題目,因為種種原因,最后定名為本書的書名“珍藏生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珍藏生命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