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金龍 主編 頁數(shù):214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jù)巖土工程專業(yè)的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基礎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和施工等最新規(guī)范,同時注意學科的系統(tǒng)性和技術的新成就及發(fā)展編寫而成。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巖土工程中常見的基礎類型及其設計原理、計算方法和施工技術。全書共分7章,分別為緒論、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連續(xù)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及其他深基礎、土壓力和土坡穩(wěn)定性、特殊土地基。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巖土工程專業(yè)、土木工程專業(yè)、水電工程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參考書以及有關專業(yè)科技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地基與基礎的概念 1.2 基礎工程的研究內容 1.3 基礎工程的發(fā)展簡介 1.4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學習要點第2章 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2.1 概述 2.2 淺基礎的類型和特點 2.3 淺基礎的埋置深度 2.4 地基基礎設計原則 2.5 淺基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確定 2.6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2.7 擴展基礎的設計 2.8 基礎的變形控制要求及技術措施 思考與練習題第3章 連續(xù)基礎 3.1 概述 3.2 地基計算模型 3.3 柱下條形基礎 3.4 筏形基礎 3.5 箱形基礎 思考與練習題第4章 樁基礎 4.1 概述 4.2 樁的分類 4.3 豎向荷載作用下單樁的工作性能 4.4 單樁承載力的確定 4.5 樁的水平承載力與位移 4.6 樁基礎設計 思考與練習題第5章 沉井基礎及其他深基礎 5.1 沉井的作用及適用條件 5.2 沉井的類型和構造 5.3 沉井的施工 5.4 沉井的設計與計算 5.5 沉井基礎算例 5.6 其他深基礎簡介 思考與練習題第6章 土壓力和土坡穩(wěn)定性 6.1 概述 6.2 擋土墻上的土壓力 6.3 朗肯土壓力理論 6.4 庫侖土壓力理論 6.5 常見情況下土壓力的計算 6.6 關于土壓力的幾個問題 6.7 土坡的穩(wěn)定性分析 思考與練習題第7章 特殊土地基 7.1 概述 7.2 軟土地基 7.3 濕陷性黃土地基 7.4 膨脹土地基 7.5 凍土地基 思考與練習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2章 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2.3 淺基礎的埋置深度 基礎的底面到天然地面的距離稱為基礎的埋置深度,簡稱埋深,一般用符號d來表示。基礎的埋深與持力層的選擇直接相關,除此之外,選擇基礎埋深還應當考慮其他一些因素?! ÷裆钪苯佑绊懡ㄖ锏陌踩驼J褂?、施工、造價以及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等,因此埋深的選擇是基礎工程設計中重要的一環(huán)。以下是埋深選擇時要考慮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滿足各種要求的情況下,原則上基礎應盡量淺埋。 2.3.1 工程地質條件 地基中直接與基礎底面相接觸的土層稱為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各土層稱為下臥層。為了滿足地基的承載力和變形的需要,基礎應盡可能埋在承載力高、壓縮性小的良好土層上,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當存在軟弱下臥層時,還必須注意下臥層的承載力和變形是否滿足要求?! ∵x擇地基持力層時,當從上至下各土層均是滿足要求的良好土層時,可由其他因素來決定基礎埋深;當從上到下各土層都是承載力低或壓縮性大、不滿足持力層要求的軟弱土層時,若上部結構荷載較小,各土層仍可作為持力層時,可看成良好土層來對待。若各土層不能滿足要求,可考慮采用底面積較大、剛度較好的基礎形式,如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必要時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礎方案,具體可做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對于上部是良好土層而下部為軟弱土層的情況,可根據(jù)良好土層的厚度和上部荷載的大小來確定埋深。若荷載較大,良好土層較薄,可看成從上到下均為軟弱土層來處理,若荷載不大,軟弱土層能達2m以上,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寬基淺埋”甚至不埋的基礎方案,例如前述的無埋深筏基等?!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