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方厚樞 頁數(shù):652 字數(shù):60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方厚樞先生的《中國出版史話新編》歷經(jīng)多年撰寫、打磨即將由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將書稿寄給我并囑我為書作序,我頓時頗感困惑與不安。一來方先生今年83歲高齡,長我7歲,是一位在出版界德高望重的長輩;二來方先生是我國出版史研究卓有成就的出版史家。我本人雖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三十余年,但對出版史說不上有什么研究,至多是一個出版史研究和出版史料收集的愛好者。鑒于此,甚感力不能及,我婉辭再三,但仍推辭不掉?! ∥液头较壬嘧R于1996年。那時,為了適應編輯出版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學工作的需要,我和袁喜生、劉小敏同志曾先后編纂《中國當代出版史料》、《20世紀中國著名編輯家研究資料匯輯》,在編纂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惑和難題。我們就多次登門求教于方先生,他總是熱情接待,不吝指教,我們從中受益匪淺。此后,多年來我們和方先生之間電話不斷、書信頻繁,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深厚友誼。基于這樣的情況,老友情真意切,我只好不揣淺陋,對本書的出版及方先生的治學精神寫一點自己的印象和感想。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出版史話新編》是一部有關中國出版史料的新著文集。作者從事出版發(fā)行工作已近70年,擔任過有關部門的領導職務,親身參與或見證了出版行業(yè)中一些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由于作者長期以來收集了大量出版資料,并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特別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出版史料的著述,多為其親歷、親見或親聞,從而使《中國出版史話新編》記敘的史實比較準確,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出版史料,對讀者了解或研究中國的出版事業(yè),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方厚樞,1927年生,安徽巢湖人。中共黨員,編審。1943年進商務印書館南京分館為練習生,后任職員。新中國成立后,曾在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文化部出版事業(yè)管理局等出版發(fā)行單位工作。1980年后,歷任國家出版局研究室副主任、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出版年鑒》主編。多年從事中國出版史研究,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出版學科及《中國出版百科全書》兩書編委暨“中國出版史”分支學科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史料》副主編及多卷執(zhí)行主編,高校專業(yè)教材《中國編輯出版史》中的當代部分主編之一,《中國出版通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主筆(負責1949-1979年撰稿)。著有《中國出版史話》(前野昭吉曾將本書中文本譯為目文在日本出版)、《中國當代出版史料文叢》。
1991年10月獲國務院頒發(fā)“為發(fā)展我國新聞出版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表彰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序
寫在前面的話
古代出版史探索
中國文字和書籍的起源
文字的統(tǒng)一和圖書貿(mào)易的萌芽
中國最早的書籍
造紙術的發(fā)明
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
官府刻書和私人刻書的開端
中國古代出版業(yè)的黃金時代
中國古代科技著作的輝煌成就
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著作
光彩熠熠的唐代文學著作
“二十四史”出版史話
四部古典小說名著出版史話
中國辭書史話
中國年畫出版史話
古代出版史話三題
從目錄學入手
古籍版本談
琉璃廠書店史話
當代出版工作紀事
《中國出版通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卷》緒論
牢記“認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教導
——回憶毛澤東、胡喬木為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的題詞和講話
新中國圖書出版概況(1949年10月至1965年12月)
建國初期北京市處理反動、淫穢出版物紀事
新中國中央級出版社60年變遷紀實
新中國科技圖書出版60年
中國書刊的對外傳播
《郭沫若文集》編輯出版工作會議紀事
——三十年前一次會議的回憶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華書店工作紀事
“文革”時期毛澤東著作、毛澤東像出版工作的回憶
“文化大革命”時期圖書出版概況
當代中國出版史上一次特殊的會議
——記1971年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
“四人幫”覆滅前的最后一次反撲
——“文革”十年出版紀事的最后一篇
“三十春秋夢終圓”
——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從籌建到成立的曲折經(jīng)歷
歷史回望散記
我的書緣與編輯工作
我了解的商務印書館若干史事
——八十回望訪談錄
我和三聯(lián)人
我對兒童科教影片《書的故事》編劇的嘗試
兩部人名詞典編輯工作的回顧
“無名英雄”的甘苦
——從陳原同志對辭書編輯工作的一件批語說起
聽老編輯講那動人的故事
——《編輯之歌》編輯札記
內(nèi)部書出版發(fā)行的歷史回憶
新中國出版史研究中有特色的“個案”
——薛德震《為他人作嫁衣裳》序
出版史研究著作的新收獲
——《山西革命根據(jù)地出版史》讀后感言
我的“文革”經(jīng)歷與當代出版史
為中國出版史研究添磚加瓦三十年回顧
緬懷故人
追憶一輩子為讀者奉獻精品書刊的編輯家葉圣陶
懷念王益對出版史研究的關注和指導
懷念陳翰伯對我國辭書事業(yè)作出的突出貢獻
陳原的小屋和他的夢
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出版學、重視出版史料出版的先行者
——宋原放同志逝世五周年祭
默默奉獻的編輯人生
——懷念遠去的師友王仰晨
回憶葉再生對我國近現(xiàn)代出版史研究的成就
“不要忘記過去”
——懷念我的大哥、大嫂
附錄
中國出版的起源和發(fā)展大事記(公元前770年至194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大事記(1949年至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圖書出版統(tǒng)計(1949年10月至2008年12月)
章節(jié)摘錄
其實,無論伏羲造字或者倉頡造字都是不可信的。因為文字和語言一樣,是人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多頭嘗試到約定俗成,逐步發(fā)展形成,絕不可能是某一個人在某一天忽然造出來的。早在戰(zhàn)國時代,荀子就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說:“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保ā盾髯印そ獗巍罚┸髯又怀姓J倉頡有整理文字的功勞,而并非唯一的造字者。魯迅先生也曾生動地說過:“倉頡也不止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由來,恐怕也逃不出這例子的?!雹偎_地指出了文字是人民群眾集體創(chuàng)造,約定俗成的?! ∥覀儸F(xiàn)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大約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甲骨文雖然有許多是屬于象形文字,但形聲、會意、假借等進步的方法已在普遍運用,說明那時文字已發(fā)展到基本成熟的地步,因而漢字的源頭肯定比甲骨文要早得多?! 〗陙?,由于考古發(fā)掘的結(jié)果,據(jù)專家研究,我國文字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六千年以前,最早的遺跡,要算是在西安半坡等地發(fā)現(xiàn)的陶器上刻畫符號和在山東大汶口發(fā)現(xiàn)的陶器上的象形文字了?! ≡诎肫碌葘儆谘錾匚幕缙谶z址出土的彩陶缽口沿上,發(fā)現(xiàn)有各種各樣的刻畫符號,約有一百多個標本,五十來個種類。這些符號,都是刻畫在環(huán)底缽口沿外面那道黑色紋彩中??谭唵?,紋跡規(guī)正,并且所在器物部位、刻法以及符號形狀都很相似。這些符號,絕大多數(shù)是在陶器燒制以前刻上的,也有一些是在使用過程中刻上的。由于這種陶器出土的地點很廣泛,說明它在廣大地域內(nèi)的各個不同氏族部落中都代表了相同的意義。郭沫若同志認為:“彩陶上的那些刻畫記號,可以肯定地說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遺。”②半坡遺址經(jīng)放射性碳-14(或稱C14)測定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因此,我國文字的起源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了。(圖1)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