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椎牛祭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湖南師大出版社  作者:張子偉,張子元 著  

內(nèi)容概要

  《湘西苗族椎牛祭》主要內(nèi)容包括:生存環(huán)境概述、儀式基本資料、儀式過程與構(gòu)成、壇班與傳承、表演與形式、特征與價值共六章,以及附錄《椎牛祭》全堂法事科儀輯錄等。

作者簡介

張子偉,土家族,1942年9月19日生,花垣縣人,國家一級編劇。歷任湘西州第九、十、十一屆人大常委,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劇學(xué)會湖南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理事,國務(wù)院公布的“中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程湘西州綜合試點”第一責(zé)任人、州專家委員會主任,原州民族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所所長。著有9部大型悲劇和30余部中小型戲劇、小品、曲藝節(jié)目,其中多部獲國家級獎項。20世紀90年代初轉(zhuǎn)向本土文化研究,被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等聘請,參加文化部審批的“中國地方戲與儀式之研究”計劃,擔(dān)任研究員。著書11部(含與人合作),約446萬字。主編《中國儺》、《湘西儺文化之謎》、《湘西文化大典?藝術(shù)卷》、《湘西獲獎劇作精選》等書,約135萬字。此外,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生存環(huán)境概述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及人口組成第二節(jié) 開發(fā)史略及基本生計第三節(jié) 家庭及宗族第四節(jié) 信仰及祭祀第二章 儀式基本資料第一節(jié) 名稱、演藝沿革第二節(jié) 祭典組織第三節(jié) 預(yù)定項目第四節(jié) 其他第三章 儀式過程與構(gòu)成第一節(jié) 聚落及儀式場第二節(jié) 準備工作第三節(jié) 儀式過程。第四節(jié) 儀式用器具第五節(jié) 重點儀式解析第四章 壇班與傳承第一節(jié) 壇班沿革第二節(jié) 壇班組成第三節(jié) 法器第四節(jié) 禁忌第五節(jié) 技藝傳承第五章 表演與形式第一節(jié) 儀式劇場第二節(jié) 儀式劇目第三節(jié) 音樂第四節(jié) 舞蹈第五節(jié) 巫術(shù)第六節(jié) 服飾、道具、面具第七節(jié) 演藝狀況實錄第六章 特征與價值第一節(jié) 基本特征第二節(jié) 保護價值附錄 《椎牛祭》全堂法事科儀輯錄第一堂 法事開天門(budcheidsob)第二堂 法事吃豬(nongxnbeat)第三堂 法事細向(xibxangb)第四堂 法事求布(njoutnbut)第五堂 法事倒神壇(jitzhangdseab)第六堂 法事椎牛(lotdouxniex)第七堂 法事合牛(huxniex)第八堂 法事吃散牛飯(nheudlietsanbniex)第九堂 法事吃牛頭(nheudbleidniex)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第一章 生存環(huán)境概述椎牛,俗稱“吃牛”,苗語謂“弄業(yè)”,有的苗區(qū)(包括貴州東部)稱之為“吃牯臟”,屬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下簡稱“非遺”)名錄項目。它是苗族七十二堂祭典中最為神圣隆重、活動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祭祖儀式,耗資之多、場面之大超過了苗鄉(xiāng)的還儺愿,故苗族人有句俗話:“吃不起牛去跳儺”(苗語為:nongx niex jid niangs god qongxznal)。古時舉辦一次費時月余,需殺七頭牛①。延至明清,祭祀減至十五天,耗資仍頗大。雍正七年“改土歸流”之后,官府曾多次明令廢除這種“陋習(xí)”②。但每次禁止不久又很快得以恢復(fù),祭祀縮至七天。這種祭祖儀式融合了苗族遠古時期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歷史與資料。雖曾有學(xué)者撰文涉及,卻無專著論述。1993年,國家文化部批準實施“中國地方戲與儀式之研究”計劃,這項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獲得了許多專家學(xué)者的支持和參予。筆者被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聘為研究員,與我弟張子元一道對花垣苗族的椎牛祭進行田野考察與研究,歷時兩年多,完成了這部書稿,被王秋桂先生納入研究計劃并出版,填補了課題空白。

編輯推薦

《湘西苗族椎牛祭》由湖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湘西苗族椎牛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