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絡安全新型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出版時間:2011-03-01  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洪偉  頁數(shù):219  

內容概要

  公鑰密碼系統(tǒng)面臨的挑戰(zhàn)不僅包括尋找和實現(xiàn)安全算法,還包括建立支持公鑰認證的基礎設施。在傳統(tǒng)的公鑰基礎設施PKI中,證書用來保證公鑰和身份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公鑰的認證。但是,PKI在實踐中面臨很多挑戰(zhàn),例如可擴展性和證書的管理。為了解決PKI的這些問題,Shamir在1985年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密碼體制(IBC)。在IBC中,公鑰直接從用戶唯一可標識的身份信息中獲得,例如用戶的姓名或者Email地址等,公鑰的認證不再需要證書。IBC是解決公鑰認證的另外一種有效方法,和傳統(tǒng)PKI相比,IBC在密鑰管理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Shamir在提出IBC概念的同時構造了第一個基于身份的簽名方案,但是在基于身份加密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沒有多大的進展。直到2001年,Boneh與Franklin首次利用Weil對提出了一個實用安全的基于身份加密方案,使基于身份的公鑰密碼重新成為一個研究熱點,許多基于身份的密碼系統(tǒng)相繼提出。然而,在IBC中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公開問題,如密鑰托管、密鑰撤銷、密鑰進化、安全模型等問題。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對IBC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毒W(wǎng)絡安全新型技術研究及其應用》針對IBC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取到了一些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李洪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講師(享受副教授待遇),擔任了國際會議“The 8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Dependable Autonomicand Secure Computing”的程序委員和分會主席,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加拿大博士后,近年來在LNCS、Journalof Systems Engineeringand Electronics等國內外期刊或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SCI、EI收錄9篇,主持多項科研、教改項目,教學課程《計算機網(wǎng)絡基礎》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書籍目錄

第1章 網(wǎng)絡安全風險分析1.1 TCP/JP協(xié)議缺陷1.2 路由協(xié)議實現(xiàn)缺陷1.3 軟件缺陷1.4 操作系統(tǒng)安全問題1.5 網(wǎng)絡安全風險1.6 本章小結第2章 網(wǎng)絡安全體系結構2.1 信息安全總體框架2.2 0SI安全體系結構2.3 本章小結第3章 基于身份公鑰密碼概述3.1 基于身份公鑰密碼體制的研究背景和意義3.2 基于身份公鑰密碼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存在的問題3.3 本章小結第4章 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4.1 橢圓曲線4.2 雙線性映射4.3 BDH及相關難題4.4 基于身份的公鑰密碼系統(tǒng)4.5 可證安全基礎4.6 網(wǎng)格安全4.7 本章小結第5章 基于身份的認證協(xié)議研究5.1 -種基于身份的無線局域網(wǎng)認證協(xié)議5.2 本章小結第6章 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研究6.1 引言6.2 一種改進的基于身份的加密算法IIBE6.3 IIBE安全性的形式化證明6.4 仿真實驗及分析6.5 本章小結第7章 基于身份的密鑰進化算法研究7.1 引言7.2 一種基于身份的前向安全加密7.3 一種基于身份的抗入侵加密IBE-1R7.4 本章小結第8章 基于身份的密碼算法在網(wǎng)格中的應用8.1 引言8.2 一種基于身份的網(wǎng)格體系結構8.3 一種基于身份的網(wǎng)格加密算法8.4 一種基于身份的網(wǎng)格簽名算法8.5 一種基于身份的網(wǎng)格認證協(xié)議8.6 一種網(wǎng)格安全標準GSI的改進方案8.7 本章小結第9章 本書總結及其展望9.1 總結9.2 展望參考文獻縮略詞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網(wǎng)絡安全新型技術研究及其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