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5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幼輝,王志銘 主編 頁數(shù):274
內(nèi)容概要
心理健康關系到生活質(zhì)量、事業(yè)成功、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精神文明水平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和廣大群眾的重視。本書以最新研究成果和新的視角回答了人們關注的有關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方面的問題。本書編者為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精神科醫(yī)學專家,取材既注意科學性、系統(tǒng)性,又聯(lián)系實際,注重應用,同時將先進的理論、新的科研進展與豐富的臨床實踐經(jīng)驗緊密結(jié)合,將專業(yè)性、科學性與通俗化、實用性融為一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深入淺出,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全書分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防治兩部分,共20個專題,涵蓋了心理健康涉及的相關問題,內(nèi)容豐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實用性強,是廣大群眾心理健康的良師益友,是防治心理疾病的好向?qū)А⒑脜⒅\,對精神科醫(yī)生、心理咨詢和心理研究工作者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書籍目錄
上篇 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
下篇 心理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孩子生悶氣肯定是有道理的,是由某件事情或某個情境引起的,比如舉手沒有被老師叫到,本來跟他要好的小朋友突然不理他了,爸爸媽媽說的一句話傷害了他小小的自尊心等。他不說出來可能是不懂得如何正確地表達,也可能是他有過被拒絕和誤解的經(jīng)驗而選擇自己默默消化。父母可以做的是:首先,接受孩子通過生悶氣表達情緒的方式,不要冠之于“無理取鬧”之名。在孩子悶悶不樂的時候,給他一個安靜而溫暖的擁抱,輕輕地問他是愿意說說話,還是一個人待一會,然后尊重孩子的意見,配合他的意愿。假如孩子愿意和你說說話,不妨耐心地引導他用語言來表述此刻的心情,讓他隨便打個比方或者說出一堆不滿的話。在整個過程中,重點在于傾聽和表示理解。假如孩子想自己待著,父母可以提供舊的毛絨玩具、一些畫筆和白紙、小杠鈴、幾本圖書等材料,讓孩子選擇自己習慣的發(fā)泄方式,如拍打毛絨玩具、胡亂涂鴉、做點運動、閱讀喜歡的書籍等。在門診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病例:孩子特別喜歡哭,考試沒考好哭,丟了東西哭,和同學鬧點小別扭哭,父母說她兩句,她還是哭。有時父母被她攪得實在不耐煩了,就會說出“再哭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這時,她會哭得更厲害,甚至歇斯底里,家長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其實很多時候,哭是孩子需要歸屬感的一種表現(xiàn)。孩子對歸屬感的需求低一些,他們只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同。即使是這樣,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滿足,家長會經(jīng)常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再不聽話不要你”之類的話。這樣是不可取的,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很大,孩子經(jīng)常因為擔心自己的父母不要自己而委屈自己,從而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
編輯推薦
《心理寶典》:無論您是職場中的白領,還是初為人父人母的年輕家長,無論您是步入中年的家庭支柱,還是夕陽無限好的老人,《心理寶典》都將在心理健康、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方面給您以最貼心的指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