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胸部影像學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高劍波  頁數:248  

內容概要

艾滋?。ˋIDS)是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嚴重的免疫抑制性臨床綜合征。人類關于艾滋病的確切記載始于1981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歷程,全世界感染HIV者超過4000萬人,艾滋病流行已由吸毒者、暗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肺部是艾滋病最常見受累器官,肺部的機會性感染成為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艾滋病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患很多,諸如細菌性肺炎、卡氏肺孢子蟲(囊蟲)肺炎、肺結核、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支氣管擴張、肺不張、肺氣腫、胸膜炎等。由于艾滋病影像表現的復雜性,雖然是不同的合并疾病,各有不同的病原與病理基礎,且不同的病理基礎可以有不同的影像學表現,但常常出現“同病異影”和“異病同影”現象。影像學診斷不能單獨定性,因此,正確的診斷必須結合臨床檢查,如痰細菌學與細胞學的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活檢、經皮肺穿刺等多種檢查方法。    本書著重于探討艾滋病胸部機會性感染疾病的臨床、病理、影像學表現特征及規(guī)律等。從實例的角度綜合評價艾滋病胸部機會性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學特征,在影像學平臺上探討其表現規(guī)律,反過來診斷艾滋病,達到正確認識和診斷艾滋病,及早發(fā)現艾滋病。其具有重要的臨床實用價值。    本書全部病歷均有詳細的臨床資料,共收集400余幅圖片,著重于影像學征象與臨床表現及病程的結合。重點突出影像學診斷,書中編配典型圖片予以分析,達到圖文并茂,深入淺出,以利于讀者分析參考。    本書的資料均是作者在從事艾滋病臨床研究中多年的收集。本書對于在臨床醫(yī)學、基礎醫(yī)學和預防醫(yī)學,以及管理領域的工作者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高劍波,鄭州大學(原河南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主任,醫(y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學分會全國委員、CT學組副組長。中華放射學會腹部學組委員,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放射分會委員,河南省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學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艾滋病救治專家委員會專家、醫(yī)技專家組組長?!吨腥A放射學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實用放射學雜志》等多種專業(yè)核心期刊編委。
1985年河南醫(yī)科大學本科畢業(yè)并留校工作,1998年被遴選為河南醫(yī)科大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影像學博士畢業(yè),2006年被遴選為鄭州大學影像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為河南省青聯常委、河南省自主創(chuàng)新十大杰出青年。獲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優(yōu)秀青年專家、河南省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河南省師德標兵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獲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廳級成果二等獎5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10篇。主編、副主編專著9部。主持并參與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腫瘤早期診斷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4項,主要參加省、廳級科研項目4項,獲得河南省杰出青年
基金計劃1項。

書籍目錄

第一篇 艾滋病基礎知識 第一章 艾滋病的歷史   第一節(jié) 艾滋病的出現   第二節(jié) 艾滋病病毒的起源及歷史紀要 第二章 艾滋病的病原學特性   第一節(jié) 艾滋病病毒的分型   第二節(jié) 艾滋病病毒顆粒結構   第三節(jié) 艾滋病的發(fā)病機制及艾滋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第四節(jié) 艾滋病病毒分型和亞型的地理分布 第三章 艾滋病的傳播特征 第四章 艾滋病的流行狀態(tài)   第一節(jié) 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狀態(tài)   第二節(jié) 我國艾滋病的流行狀態(tài) 第五章 艾滋病的診斷標準  附錄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艾滋病診斷標準和處理原則  附錄2 關于CDC l993年修訂的HIV感染分類及艾滋病診斷標準 第六章 艾滋病的實驗室檢測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艾滋病病毒抗體與抗原檢測   第三節(jié) 艾滋病分子生物學與細胞學檢測 第七章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生物學和免疫學   第一節(jié) 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   第二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病理變化及免疫激活與重建   第三節(jié) 艾滋病的疾病譜第二篇 胸部基本病變影像學表現 第八章 肺部病變   第一節(jié) 肺氣腫   第二節(jié) 肺不張   第三節(jié) 肺實變   第四節(jié) 支氣管阻塞   第五節(jié) 空洞與空腔   第六節(jié) 結節(jié) 與腫塊   第七節(jié) 肺間質病變   第八節(jié) 支氣管擴張   第九節(jié) 鈣化 第九章 胸膜病變   第一節(jié) 胸腔積液   第二節(jié) 氣胸與液氣胸   第三節(jié) 胸膜增厚、粘連及鈣化   第四節(jié) 胸膜腫塊 第十章 縱隔病變第三篇 艾滋病與肺部感染 第十一章 艾滋病與感染性疾病  第一節(jié) 艾滋病合并感染的發(fā)病機制及常見病原體  第二節(jié) 艾滋病合并感染的常見部位及臨床表現  第三節(jié) 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第四章 艾滋病與腫瘤 縮略詞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篇 艾滋病基礎知識  第一章 艾滋病的歷史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種慢性致死性傳染病,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ms,HIV)引起。HIV感染后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缺陷,從而發(fā)生機會性感染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病死率幾乎達l00%。HIV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靈長類免疫缺陷亞屬?,F已證實HIV分為兩型:HIV-1型和HIV-2型。它們又有各自的亞型,不同地區(qū)流行的亞型不同,同一亞型在不同地區(qū)也存在一定差異。  第一節(jié) 艾滋病的出現  人類關于艾滋病的確切記載始于1981年。在此之前,我們對這種疾病一無所知。我們不知道在20世紀的70年代,或者更遙遠的過去,有多少人感染了艾滋病,也不知道它究竟起源于何處。艾滋病從一開始就被籠罩在重重迷霧之中。雖然眾說紛紜,其中不乏合理的猜測和頗有科學依據的推論,但還沒有哪一種觀點能夠得到世人的公認。但我們所知道的是,HIV這個沉默的殺手在人類對它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悄然發(fā)起了攻擊;隨后,又以一種不引人注目的方式開始了它的傳播。有研究艾滋病的專家用“寂靜”概括了艾滋病在早期蔓延時的特點。但我們注意到,HIV選擇的攻擊目標是人類的整個免疫系統(tǒng)?! ?981年3月至4月間,有2種疾病的異常動向引起了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專家的注意。這兩種疾病分別是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和卡氏肺孢子蟲(囊蟲)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艾滋病胸部影像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