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 作者:柴嬌 頁數(shù):182
前言
進入21世紀,我國體育課程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的改革活動,體育課堂教學有許多新的困惑與矛盾正在學校體育界爭論與探索。柴嬌的博士論文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全面審視體育課堂教學問題,可以說是一次全新的理論構建的嘗試。教學設計理論是近年來由西方國家輸入到我國的舶來品,盡管目前對于教學設計的本質、概念等存在一定的認識分歧,但其作為規(guī)劃課程與教學的科學手段,逐漸得到了體育專家和教師們的認同。特別是當前處于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的我國體育教學領域,更需要科學方法論上的支撐。教學設計從宏觀的學年教學設計到微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一個完整的體系,該研究選擇體育課堂教學這個微觀層次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對于解決當前我國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困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當然,每一節(jié)體育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該研究在對體育課堂設計進行研究時,同樣要考慮到教材的單元性質、課時所處的單元位置、學生的基礎特點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該研究成果對于當前我國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而言,提供了體育教學設計的新理論思路,解決了諸多操作層面的技術難題,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體育課堂教學屬于實踐層面的環(huán)節(jié),而課堂教學活動又受到教學理念的制約,教學設計正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因此,體育教學設計并不是單純解決操作層面的問題,其中還包含體育教學理念的確定、學習觀的選擇、教學設計模式的運用等多層次的內容。如當前爭論比較激烈的體育教學是以“技能傳授”為主還是“能力培養(yǎng)”為主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體育理論與教學工作者,在本研究中通過對教學設計理念與模式的分析,建立了“主客觀相結合”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原理,較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當然,該研究的實證檢驗還可以更深入和更大范圍地進行。
內容概要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推出,標志著我國的體育課程改革進入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體育新課程在部分地區(qū)實施以來,廣大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課程實施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教師們對體育新課程的理念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無章可循的現(xiàn)象。近年來雖然關于體育課程的研究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態(tài)勢,但給予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關注略顯不足,而采用教學設計手段有助于廣大中小學體育教師科學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制訂合理的教學策略,制訂出最優(yōu)化的教學方案,用來指導教學實踐,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在新課程推廣實施的背景下,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性顯得比以往更加突出,來自教學一線的需求呼聲比較強烈,這充分地體現(xiàn)出目前關于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以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為研究對象,采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視角,以文獻研究、調查研究、行動研究與個案分析為主要研究方法,分別對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本質、基本作用、理論基礎進行了分析與探索;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立了“‘主客觀”相結合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模式,并對其運行的步驟、方法、原則等展開分析;對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評價方法以及呈現(xiàn)形式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研究認為: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是在系統(tǒng)地分析教學問題與教學目標屬性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與資源,依據現(xiàn)代學習理論科學而系統(tǒng)地制訂教學實施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評價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實現(xiàn)體育教學的最優(yōu)化與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它是一項應用性很強的教學技術。體育課堂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的備課不是對立的關系,而是繼承、改善與發(fā)展的關系,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化,是備課的發(fā)展完善或超越。
作者簡介
柴嬌,1975年生人,祖籍黑龍江齊齊哈爾市。1997年畢業(yè)于齊齊哈爾大學體育學院,同年考取了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學期間,公派日本大阪教育大學體育系留學1年,2000年研究生畢業(yè)后留校任教,2003年考取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攻讀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學位,2006年畢業(yè),取得體育人文社會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多年來本人致力于中外學校體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工作,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先后參與多項國家級、部級課題研究,如北京市教委課題《全國體育名師教學集錦》吉林子課題負責人等;主持多項省級課題‘,如吉林省2008年教育規(guī)劃課題《吉林省體育新課程實施策略研究》等;參編多部教材編寫工作,如《學校體育學》(簡編本)、《學校體育熱點50問》、《小學生體育與健康成長手冊》(3—4年級分冊主編)等;先后在核心期刊等發(fā)表論文20余篇。對當前我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體育教學研究是本人特別關注的領域,該領域也是本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此外,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借鑒國外學校體育的先進經驗,更好地促進我國學校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也是今后重點研究的領域。
書籍目錄
1 選題依據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義1.3 研究目的1.4 研究的基本思路與內容結構圖2 文獻綜沭2.1目前關于教學設計研究的主要內容與進展2.2 體育教學設計的相關研究2.3 研究現(xiàn)狀的問題歸納3 研究對象與方法3.1 研究對象3.2 研究方法4 研究結果與討論4.1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概念、本質與基本作用分析4.2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及其原理4.3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原則4.4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現(xiàn)狀與問題的分析4.5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方法和內容4.6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表述與評價4.7 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的行動研究與案例分析5 結論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2.1.1.3 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帕頓在《什么是教學設計》一文中提出:“教學設計是設計科學大家庭中的一員,設計科學各成員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學原理及應用來滿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學設計是對學業(yè)業(yè)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這一定義將教學設計納入了設計科學的子范疇。從上述關于教學設計定義的分析中可知,從不同的角度,側重點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關于教學設計的定義。20世紀后期,系統(tǒng)科學逐漸進入教育領域,這些不同學派的理論進一步得到有機綜合,從而形成了現(xiàn)代教學設計思想。盡管目前對教學設計的定義還沒有達成一致,但是對于教學設計這一概念,卻能夠達成一些基本的共識:①“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包括了教師、學生、資源、學習方法、條件、情境等諸要素。教學設計就是要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系統(tǒng),并運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去解決教學中的問題。②教學設計需要以現(xiàn)代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為依據,轉變傳統(tǒng)的備課觀,體現(xiàn)教育主體和學習主體的相互作用。③教學設計以學習者的學習目標為出發(fā)點,確定學習者的需求和教學活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滿足學習者需求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可見目前關于教學設計的定義非常多,從不同的角度會得到不同的解釋。我國教育界人士更傾向于把教學設計理解為一門學科,這個學科是為了解決教學問題,科學而系統(tǒng)地制訂教學方案而存在的。2.1.2 關于教學設計的學科性質的研究由于教學設計學是融合了許多不同學科的重要理論概念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知識體系,所以對于它的性質爭論在所難免。
編輯推薦
《我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中國體育博士文叢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