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之殤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何清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何清  頁數(shù):271  
Tag標簽:無  

前言

從事教書和藝術理論研究多年了,面對浩渺的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學庫藏、繁星般熠熠閃爍的作家、各種生動豐富的文學活動現(xiàn)象,從哪里開始來表述自己對這個充滿樂趣的工作的感激,從什么地方切入觀察、研究的視角,又從何談起自己的感觸、感想昵?夜深,萬籟寂靜。此刻閉目而思,那些涌上心頭、泛起在記憶中的抹不去的痕跡,不就是一路走來,自己獨具的體驗嗎?所有的人生意義的繁復不同之處,不是正恰恰在于我們從生活中汲取的體驗的千差萬別嗎?于是,童年的生活畫片般浮現(xiàn),快樂、傷悲,模模糊糊又那樣清晰可見:學繪畫、學外語、學琴,接受那個年代出生之人少有的家教教育,其中最快樂也是最痛苦的是學習繪畫。開始是一個老先生教畫國畫,他那中國傳統(tǒng)儒生的修養(yǎng)和教學方法,使年少的我很是受用——他永遠都是輕言細語且慈祥的。每當畫完水果、地瓜一類的物品,他就允許我把這些“教具”帶走、吃下,那個貪玩、貪吃的年齡??!在他手把手教我握毛筆、感觸每種宣紙的吃水和蘊色能力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我注意到老先生右手無名指上的那個深深的凹痕,這是他經(jīng)年累月地握毛筆留下的吧?要是什么時候我的手指上也有這么個凹痕,我也會畫得像他那樣好了嗎?我時常這樣幻想。可是,有一天,老人的一個兒子回家來了,他30來歲,大約是在某個專業(yè)美術學院教授西洋畫的教師吧。

內(nèi)容概要

  《分離之殤:張愛玲創(chuàng)作心理再審視》通過研究童年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自戀傾向等對作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分析了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心理底色和創(chuàng)作心理動力,深入探討了張愛玲藝術世界的建構,并以“房子”“花”“月”等意象為例,對張愛玲藝術符碼進行解壓,對張愛玲創(chuàng)作心理進行全面審視。

作者簡介

何清,女,1986年畢業(yè)于西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F(xiàn)任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文藝學副教授,持證心理咨詢師。主要教學和科研方向為文學理論、文藝心理學、文學批評和影視評論。在國內(nèi)各類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多篇,編著《詩意之鹽——唐代鹽詩輯釋》一書,主持省廳級重點科研項目“鹽與唐代詩歌研究”,負責四川理工學院精品課程“文學理論”,主研各級各類研究課題4項。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回憶永遠是惆悵的”——創(chuàng)作個性心理底色分析第一章 審美體驗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系第一節(jié) 體驗使社會生活成為文學的創(chuàng)作對象第二節(jié) 體驗使客體顯露出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第三節(jié) 審美體驗使文學作品的意蘊深化,獲得讀者認同第二章 張愛玲的童年缺失性體驗與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童年體驗與藝術創(chuàng)作第二節(jié) 安全感缺乏——荒涼色調(diào)第三節(jié) 渴求與懷疑——焦慮書寫第四節(jié) 分離之傷——理想化防御第三章 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基本建構概述第一節(jié) 作家日常人格個性的形成第二節(jié) 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和表現(xiàn)第四章 從張愛玲的日常個性透視其創(chuàng)作個性第一節(jié) “一個行頭考究的愛情故事”——華麗家族遺留的風范第二節(jié) “人,是最拿捏不穩(wěn)的”——人性的悲觀第三節(jié) “我一直就是小報的忠實讀者”——敘事主題的解構第四節(jié) 繽紛意象——敘事的獨特魅力第五章 余華與張愛玲的童年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歷對創(chuàng)作影響的相似性第一節(jié) 童年經(jīng)歷與余華創(chuàng)作心理的建構第二節(jié) “血”與“死亡”意象的心理解讀第二部分 “出名要趁早”——創(chuàng)作心理動力分析第六章 聽“水仙”講故事——從自戀傾向看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自戀與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第二節(jié) 自戀傾向與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第三節(jié) “水仙”的身世第七章 “恫恫的威脅”——時間焦慮與張愛玲的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時間焦慮與藝術活動的關系第二節(jié) 張愛玲作品中時間表述分析第八章 愛的渴求恨的書寫——以《茉莉香片》為例第一節(jié) 閱讀到的故事第二節(jié) 品味到的“真實”第三節(jié) 愛恨交織的虛構第三部分 “會說是非的女狐子”——藝術世界的建構第九章 “陰陽交界處”——昏暗的家庭敘事第一節(jié) 自私冷酷的父母第二節(jié) 血脈相軋的家庭成員第三節(jié) 灰色病態(tài)的子女第四節(jié) 張愛玲家庭書寫的意義和同類比較第十章 “花凋”——女性形象和命運刻畫第一節(jié) “綠蜘蛛”、“白蜘蛛”——女性形象的錯位與丑怪第二節(jié) “她是一座沒有點燈的塔”——女性靈魂的空洞第三節(jié) “她像個焦憂的小母雞”——女性的存在焦慮第四節(jié) “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女性的瘋狂與反抗第十一章 “艷異的空氣的制造與突然的跌落”——在傳奇的世界里第一節(jié) “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第二節(jié) 以“傳奇”的方式書寫平凡人生第三節(jié) 文的自覺與評論和反評論第十二章 濃墨重彩畫靈魂絢爛華麗說蒼涼——張愛玲作品的色彩語言解讀第一節(jié) 每個靈魂都有色彩第二節(jié) 每樣色彩都有寓意第三節(jié) 每種寓意都指向蒼涼第四部分 “意象對話”張愛玲——藝術符碼的解壓第十三章 房子——空洞的容器與孤絕之所第一節(jié) “藍天下的小紅房”——依戀第二節(jié) “陰陽交界的邊”——逃離第三節(jié) “沒有光的所在”——空洞與棄絕第四節(jié) “我的心是所公寓房子”——反叛第十四章 欲望與壓抑的表達——張愛玲作品的“花”意象解讀第一節(jié) 殘缺之花:依賴和虛弱的靈魂寫照第二節(jié) 恐怖之花:環(huán)境和人物心理的暗示第三節(jié) 欲望之花:本能欲求的壓抑變形第十五章 月——拒絕與被拒絕的冷冰第一節(jié) “像石印的圖畫”——愛的失落與凄涼第二節(jié) “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女性的壓抑與瘋狂第三節(jié) “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命運的掙扎與輪回第十六章 冷脆與玄虛的世界——“鏡像”下的人性暴露第一節(jié) “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隔膜與壓抑第二節(jié) “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冷脆與玄虛第三節(jié) “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自憐自艾第十七章 “一切音樂都是悲哀的”——張愛玲意象世界的背景設置第一節(jié) “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如影隨形的命運第二節(jié) “鑼鼓是不問情由,劈頭劈腦打下來的”——人生如戲第三節(jié) “蘇三不要哭”——唱出心中的蒼涼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說《電報》時,他并沒有盡力去回憶當年他所經(jīng)歷的那些事件,而是珍惜發(fā)生事件的那個深秋季節(jié)給予自己的感受?!爸匾氖乔锾斓母杏X,與秋天所引起的感情和思想狀態(tài)。而一切所謂材料的東西——人物、事件、個別的詳情細節(jié)——按照我的經(jīng)驗,沒用到以前,都很妥善地保藏在這個秋天的感覺里。當我在寫某一篇小說時,再回到這種感覺中來,那么這一切立即便浮現(xiàn)在我的記憶之中,而落到紙上去。”巴烏斯托夫斯基的經(jīng)驗說明文學活動更需要通過對象化,把作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等通過審美體驗而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情緒記憶,然后才有可能讓作家以體驗化的方式消化生活材料,才能創(chuàng)作出具有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的藝術作品。一切文學理論都是文學實踐的總結和規(guī)律性的把握。所以,我們可以設想如果張愛玲沒有20世紀初期的生活經(jīng)歷,沒有在沾染了父親遺少習氣的家庭中生活過,沒有受到留過洋的母親的影響,沒有對動蕩時局、模糊晦澀的感情生活的體驗和記憶,就不會有《傾城之戀》、《金瑣記》等盡寫人情世態(tài)“蒼涼”的作品。那種“蒼涼”感,就正好說明了只有經(jīng)過作家體驗過的生活,才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際客體。于此,張女士自己坦言道:“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n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雹谠趶垚哿嵘畹臅r代,相信也應該還有許多的題材可以寫,可以作為創(chuàng)作的客體,而作家自己都說:“我以為用參差的對照的手法是比較適宜的。我用這手法描寫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下來的記憶。……一般所說‘時代的紀念碑’那樣的作品,我是寫不出來的,也不打算嘗試,因為現(xiàn)在似乎還沒有這樣集中的客觀題材。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沒有戰(zhàn)爭,也沒有革命?!睆埮康膭?chuàng)作經(jīng)驗說明,沒有體驗的生活是無法進入她的創(chuàng)作視野的。還有許多文學家都談到他們在創(chuàng)造的時候的那種體驗情形。喬治·桑曾這樣描述她的感覺:“我有時逃開自我,儼然變成一棵植物,我覺得自己是草,是飛鳥,是樹頂,是云,是流水……我時而走,時而飛,時而潛,時而吸露。我向著太陽開花,或棲在葉背安眠。天鷚飛舉時我也飛舉,蜥蜴跳躍時我也跳躍,螢火和星光閃耀時我也閃耀??偠灾?,我所棲息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張出來的。”屠格涅夫在創(chuàng)作小說《父與子》時,用將近兩年的時間替作品的主人公巴扎洛夫?qū)懭沼?。他說:“我寫《父與子》的時候,我一方面記著巴扎洛夫的日記。倘使我讀到一本新書,倘使我遇到一個有趣味的人,……我就依據(jù)巴扎洛夫的觀點把這些全記在那本日記里面?!备前萆踔琳f他在寫作《包法利夫人》時的情形是:“寫書是把自己完全忘卻,創(chuàng)造什么人物就過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時是丈夫和妻子,是情人和他的姘頭,我騎馬在樹林里游行,當著秋天的薄暮,滿林都是黃葉,我覺得自己就是馬,就是風,就是他倆的甜蜜的情話,就是使他們的填滿情波的眼睛瞇著的太陽。”@而當他寫到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殺的那些天,吃飯時,他的嘴里竟然都是砒霜的味道。

編輯推薦

《分離之殤:張愛玲創(chuàng)作心理再審視》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分離之殤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