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人因學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拉嘉·帕拉休拉曼,[美]馬修·里佐  頁數:490  字數:630000  譯者:張侃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一個新興領域,神經人因學的研究正處于蓬勃發(fā)展中?!?1世紀心理學專業(yè)前沿叢書·神經人因學:工作中的腦》首次將已有成果整合在一起,力圖展示對人類腦功能的理解如何給人因學以啟發(fā),從而設計安全、有效、愉悅的工作場景?!渡窠浫艘驅W:工作中的腦》展示了神經人因學如何基于現代神經科學和人因心理學與工程學,突破標準的實驗室研究,走到自然或仿自然情境中,幫助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復雜任務下的腦功能和行為。

作者簡介

Raja
ParasLtrarrlan,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學教授。從事人因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Matt
Rizzo。愛荷華大學神經學、工程學和公共政策教授。神經人因學學部主任,行為神經學和認知神經科學學部高級會員。他還是一家位于紐約的制作電視紀錄片的傳媒公司的業(yè)務發(fā)展經理和科學顧問。
張侃,工程心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人因學會會士、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心理學會原理事長,中國人類工效學會原理事長。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引言
第1章 神經人因學概述
第二篇 神經人因學研究方法
第2章 EEG在神經人因學中的應用
第3章 神經人因學中的事件相關電位(ERP)
第4章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高級方法及其在駕駛研究中的應用
第5章 腦功能光學成像
第6章 經顱多普勒超聲
第7章 眼動——探索認知加工過程的窗口
第8章 自然世界中的腦——在自然場景里追蹤人類行為
第三篇 知覺、認知和情緒
第9章 空間巡航
第10章 腦血流動力學與警戒
第11章 執(zhí)行功能
第12章 情緒和情感的神經學及其在決策中的作用
第四篇 應激、疲勞和體力工作
第13章 應激與神經人因學
第14章 神經行為功能的睡眠與晝夜節(jié)律控制
第15章 人體神經人因學
第五篇 技術的應用
第16章 自適應自動化
第17章 虛擬現實與神經人因學
第18章 情感喚起能力對于關系機器人的作用
第19章 神經工程學
第六篇 特殊群體問題
第20章 基于EEG的腦機接口
第21章 人工視覺
第22章 神經康復機器人技術與神經假體技術
第23章 醫(yī)療安全與神經人因學
第七篇 總結
第24章 神經人因學的展望
術語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4 外顯(Overt)和內隱(Covert)注意轉移 眼動數據的解釋通常都基于這樣一個假設,即觀察者眼睛注視的地方就是注意指向的地方。該假設稱為眼睛一心靈假設(eye—mind assumption),最早由Just&Carpenter于1980年提出。然而,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注意某些時候也可以是指向非注視點的。認知心理學家通常使用速示儀來研究注意。使用速示儀時,刺激快速呈現而不會產生眼動,這樣就可避免視敏度差異帶來的混淆。研究人員區(qū)分了兩種注意轉移:一是含有明顯頭動、眼動或軀體運動的外顯注意轉移;另一種則是不涉及感覺器官重定向的內隱注意轉移(Posner,1980)。 我們感興趣的是外顯和內隱注意轉移的相互關系。Posner(1980)提出了眼動(外顯)和內隱注意轉移問可能的四種關系。首先,邏輯上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即眼動和內隱注意轉移具有相同的神經基礎,兩者在功能上具有完全耦合的關系。然而,這一結論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注意的轉移有時候不會伴隨有明顯的眼動。而另一個極端的可能是注意轉移和眼動在功能上是完全獨立的。這一理論與眼睛~心靈假設以及我們的直覺感受——即注意和眼動具有密切的關系——是不相符的。Posner指出,介于完全耦合和完全獨立之間也存在這樣兩種理論:一是“非強制性功能耦合關系”(nonobligatory functional relationship),指的是眼動和內隱注意轉移在結構上不存在耦合關系,只是兩者傾向于會對相同的刺激和事件作出反應。而另一種是“傳出理論”(efference theory),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前運動理論(premotor theory)(Rizzolatti,Riggio,Dascola,& Umilta,1987)或眼動準備理論(oculomotor readness theory)(Klein,1980),該理論認為內隱注意轉移其實就是計劃好的,但尚未執(zhí)行的眼跳。也就是說,在眼跳行為發(fā)生之前,內隱的和外顯的注意轉移具有相同的神經基礎。 那么這些理論中的哪一個是正確的呢?雖然一些早期研究支持眼動和內隱的注意轉移不存在結構上的關系,只具有相似的功能(Klein,1980)。但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在眼跳執(zhí)行之前,內隱注意轉移的目標位置恰好就是眼跳的目標位置,這一結果是支持前運動理論的。例如,Hoffman & Subramaniam(1995)要求被試執(zhí)行眼跳到注視點上、下、左或右中的一個位置,同時對呈現在其中一個位置的視覺刺激進行辨別,該刺激先于眼跳刺激而呈現。結果發(fā)現,當刺激出現在眼跳目標位置時,辨別任務的成績是最好的。類似地,Deubel & Schneider(1996)要求被試完成一個辨別任務,目標刺激可能出現于三個位置(位于同一行)中的任意一個,被試同時被要求準備執(zhí)行眼跳至其中的一個位置。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對于我們有些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成長的人來說,一個必然的遺憾就是,我們的同事通常更感興趣于通過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研究來完善研究方法和理論概念,而不關心將我們的研究結果應用于現實工作環(huán)境。(神經人因學)提出的這些問題,包括腦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不僅為人因學家們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行為評估、主觀報告的研究途徑.也增強了基礎神經科學的研究。每一位真正關心本領域未來發(fā)展的人困學與功效學研究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告訴了我們本領域的前景以及為實現這些前景所需要做出的努力?!薄  狹arvin J.Dainoff,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榮譽教授,人因學研究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Parasuraman,Rizzo和他們的同事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概括了與這一概念相關的各種理論、方法和實踐。我們已經見誑了科技的突飛猛進所帶來的迷茫,現代社會似乎對于人類能否充分利用其自身能力的優(yōu)勢,并理解、掌控其在各方面不可避免的風險也已不抱幻想。(神經人因學),我們對人類的認知和感覺加工有吏基礎性的理解,重新把我們拉回到了對現代科學進步的積極探索,作為各種科技的集成,這本書存今后的幾年定將會廣受關注。本書呈現了神經人因學在自動集成系統(tǒng)、“智能機器人”、以及復雜動態(tài)人機交互系統(tǒng)中應用的例子,行文流暢,可讀性強,堪稱經典的參考書,值得各領域各學科專家們一讀?!薄  猂ene Jos.de Pontbriand,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副主任    “人因領域和來自于認知神經科學、腦成像和分子遺傳學的新方法、新結果在這本書里碰撞到了一起。本書告訴我們,利學與應用的結合是如何指引我們設計新技術,并讓科技更好的服務于人類。”  ——Michael Posner,俄勒岡大學榮譽教授,Sackler研究所Weill醫(yī)學院兼職教授    “Parasuraman和Rizzo讓我們以一個全新的方式來思考工作中的人。最初我列“神經人因學”這個名詞持著懷疑態(tài)度,不過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了從腦出發(fā)考察工作這一獨特視角的重要性和及時性。在這本書掣,各個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為神經人因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猅homas B.Sheridan,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工程與應用心理學(機械工程)教授

編輯推薦

《神經人因學:工作中的腦》展示了神經人因學如何基于現代神經科學和人因心理學與工程學,突破標準的實驗室研究,走到自然或仿自然情境中,幫助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復雜任務下的腦功能和行為。

名人推薦

“對于我們有些在認知心理學領域成長的人來說,一個必然的遺憾就是,我們的同事通常更感興趣于通過嚴格控制的實驗室研究來完善研究方法和理論概念,而不關心將我們的研究結果應用于現實工作環(huán)境?!渡窠浫艘驅W》提出的這些問題,包括腦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不僅為人因學家們提供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行為評估、主觀報告的研究途徑,也增強了鏨礎神經科學的研究。每一位真正關心本領域未來發(fā)展的人因學與功效學研究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它告訴了我們本領域的前景以及為實現這些前景所需要做出的努力。” ——Marvin J·Dainoff,邁阿密大學心理學榮謄教授,人因學研究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Parasuraman,Rizzo和他們的同事為我們建立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概括了與這一概念相關的各種理論、方法和實踐。我們已經見證了科技的突飛猛進所帶來的迷茫,現代社會似乎對于人類能否充分利用其自身能力的優(yōu)勢,并理解、掌控其在各方面不可避免的風險也已不抱幻想。《神經人因學》讓我們對人類的認知和感覺加工有更基礎性的理解,重新把我們拉回到了對現代科學進步的積極探索。作為各種科技的集成,這本書在今后的幾年定將會廣受關注。本書呈現了神經人因學在自動集成系統(tǒng)、“智能機器人”、以及復雜動態(tài)人機交互系統(tǒng)中應用的例子,行文流暢,可讀性強,堪稱經典的參考書,值得各領域各學科專家們一讀?!?——Rene Jos.de Pontbriand,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副主任 “人因領域和來自于認知神經科學、腦成像和分子遺傳學的新方法、新結果在這本書里碰撞到了一起。本書告訴我們,科學與應用的結合是如何指引我們設計新技術,并讓科技更好的服務于人類?!?——Michael Posner,俄勒岡大學榮謄教授,Sackler研究所Weill醫(yī)學院兼職教授 “Parasuraman和Rizzo讓我們以一個全新的方式來思考工作中的人。最初我對‘神經人因學’這個名詞持著懷疑態(tài)度,不過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了從腦出發(fā)考察工作這一獨特視角的重要性和及時性。在這本書里,各個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為神經人因學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Thomas B.Sheridan,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工程與應用心理學(機械工程)教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神經人因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真的木有印象這本書講的什么,買的太早了
  •   將認知神經學引入傳統(tǒng)工效學,挺好的,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