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名將 青史留名

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鈺雯 編  頁數(shù):141  

前言

元朝末年,朝廷腐敗,天災泛濫,民不聊生。為了生存,韓山童、劉福通等在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率先起義。這些起義者頭裹紅巾,史稱紅巾軍起義。天下百姓紛紛響應,起義之火在全國各地迅速燃燒。亂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注定是一個英雄豪杰并起的時代。以朱元璋為首的草莽英雄們,他們順應時代召喚,積極投身反抗元朝腐朽統(tǒng)治的斗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才干、膽識,建功立業(yè),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也帶領著廣大百姓推翻了舊王朝的腐朽統(tǒng)治、迎接了一個新王朝的誕生。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鄧愈……幾百個青史留名的開國名將,就如一顆顆閃亮的星星,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忠心護主,不畏強暴,為了理想而勇猛直前,其可歌可泣的故事為世人所流傳。在作為明朝開國都城的南京側畔,明太祖朱元璋最后安葬在鐘山之陽的明孝陵,而眾多的明初開國功臣生前輔佐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身后還拱衛(wèi)在皇帝身邊,以鐘山之陰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其耿耿忠心有史為證。

內(nèi)容概要

明初功臣人數(shù)眾多。《開國名將青史留名(明初功臣傳選編)》以《明史》等正史為基礎,結合運用了各種野史、筆記等材料,從文獻記載的多位最終葬于南京的明初功臣中選出17位為其書寫小傳(另有一批雖有資料記載葬于南京卻最終葬在安徽老家的功臣,則選了薛顯、吳復、孫興祖三位列在附錄中)。《開國名將青史留名(明初功臣傳選編)》的編者周鈺雯希望這部傳記小書能向?qū)γ魇犯信d趣的讀者展示跌宕起伏、精彩而豐富的歷史故事,從而更好地了解眾多明初開國名將引人入勝的傳奇經(jīng)歷。

書籍目錄

前言葬于鐘山之陰的功臣中山王徐達傳徐達之死徐達的君臣對弈開平王常遇春傳岐陽王李文忠傳江國公吳良傳海國公吳禎傳吳良、吳禎墓滕國公顧時傳芮國公楊□傳皖國公仇成傳汝南侯梅思祖?zhèn)髦档抿湴恋暮笕嗽嵊诮裰醒腴T之外的功臣蘄國公康茂才傳康茂才施計戰(zhàn)龍灣東勝侯汪興祖?zhèn)髟嵊诮裰腥A門之外的功臣寧河王鄧愈傳黔寧王沐英傳虢國公俞通海傳百貓坊的傳說俞通海家族墓葬南安侯俞通源傳□國公俞通淵傳鄆國公宋晟傳附錄永國公薛顯傳安陸侯吳復傳燕山侯孫興祖?zhèn)骱笥?/pre>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搞定了陳友諒的漢政權,朱元璋集中兵力對付張士誠的吳政權。秋天,常遇春拜為副將軍,率軍伐吳。連戰(zhàn)連捷,先敗吳軍于太湖,于昆山,于三里橋,又在湖州擊敗張士誠派來的援軍,襲擊吳右丞徐義的水師,放火燒光了他的赤龍船,追擊破了他的水陸寨,攻下了湖州。接著進圍平江,在虎丘安營扎寨。張士誠派兵來偷襲,常遇春與他們在北濠大戰(zhàn),擊破敵軍,張士誠逃得快,不然就給抓住了。圍困了一段時間后發(fā)起總攻,諸將破了葑門,常遇春破了閶門,占領了平江,張士誠的吳政權就此告終。朱元璋大喜,進常遇春為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周圍的割據(jù)勢力陸續(xù)平定,朱元璋開始著手北上,大舉進擊元朝統(tǒng)治區(qū)。常遇春拜為副將軍,跟隨大將軍徐達率兵北征。臨行前,朱元璋對常遇春說:“即使面對百萬強兵,沖上去摧鋒陷堅的,大概都比不上你常將軍。我不擔心你不能戰(zhàn),只擔心你輕戰(zhàn)。你身為大將,卻好和小校角力爭勝,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常遇春知道這是為自己好,趕忙拜謝。北伐大軍先下山東諸郡,取汴梁,進攻河南。元朝5萬大軍在洛水之北陳兵,要跟北伐軍決一死戰(zhàn)。常遇春看到這陣勢,知道混戰(zhàn)起來不一定能討到便宜,于是決定從氣勢上壓倒敵人。只見他單槍匹馬就沖向了敵陣,敵軍一看高興了,以為是送死的,20余名騎士包抄過來,紛紛刺他。哪想到常遇春左刺右擋,一路向前,脫離了包圍,騰出手來,一箭就射死了元軍的前鋒。這下元軍傻了眼,常遇春這邊大舉進擊,元軍大敗,四散奔逃。

編輯推薦

《開國名將 青史留名:明初功臣傳選編》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開國名將 青史留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