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戎林海 頁數(shù):20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翻譯研究還應當重視翻譯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不論它們是“粗顆?!钡?,還是“細顆?!钡模ㄚw元任語),我們都要對它們進行觀察與思索,進而提出來于實踐、高于實踐的“升華”了的“理論”。彥琮當年提出的“八備”是他基于佛經(jīng)翻譯實踐提出來的;嚴復的“信達雅”是他翻譯了《天演論》之后提出的觀點;尤金·奈達的“等值說”是他翻譯、審?!妒ソ?jīng)》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傅雷的“神似說”以及錢鐘書的“化境說”也都是他們各自在大量而艱苦的翻譯實踐活動中總結(jié)提煉出來的“一家之說”。這些翻譯論點及其闡述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對翻譯實踐,也包括翻譯理論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次匯集在《翻譯問題探微》里的文章有的涉及翻譯的理論問題,有的涉及翻譯的技巧問題,有的涉及翻譯的批評問題,還有的涉及翻譯家研究和翻譯的教學與教材問題。應該說討論的都是一些非常細小的問題與命題。與市面上一些理論的“鴻篇巨制”相比,《翻譯問題探微》真是“小巫見大巫”。這也是為什么作者將這本小書起名為《翻譯問題探微》的原因所在。
作者簡介
戎林海,男,1957年生,江蘇常州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1985),教授,現(xiàn)任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曾先后在《中國翻譯》、《外國語》、《外語教學》、《外語界》、《南外學報》、《福建外語》、《辭書研究》、《北方論叢》、《外國文學研究》、《外國文學報道》、《南京師范大學學報》、《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常州工學院學報》等雜志發(fā)表論文40余篇;編寫教材4本;詞典5部(其中主編1部,副主編3部,參編1部)。正式出版和發(fā)表的譯著、著作、編著、論文等逾600萬字。學術(shù)研究方向為海明威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跨文化交際研究、雙語詞典編撰研究等。主要兼職有:江蘇省翻譯協(xié)會常務理事、江蘇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常州市翻譯協(xié)會會長、常州市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揚州大學兼職碩導、常州大學兼職教授。曾任江蘇省第十屆人大代表(2003.01.24-2008.12.31),現(xiàn)任常州市政協(xié)委員(2002.12.20- ),九三學社常州市委委員(2001.11- )。
書籍目錄
關(guān)于翻譯單位問題的思考談談翻譯中的對比翻譯的相對性與辯證觀翻譯與文化背景知識關(guān)于文學翻譯“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思考談談轉(zhuǎn)類形容詞的理解與翻譯略論英語抽象名詞的理解與翻譯漢語成語英譯芻議淺析矛盾修辭法的理解與翻譯略論EST中名詞和名詞性短語的翻譯英漢辭格比較與翻譯談談英語比較結(jié)構(gòu)的理解與翻譯英語含蓄被動現(xiàn)象芻議——兼論其翻譯方法談談有關(guān)“笑”的英譯問題談淡有關(guān)“哭”的英譯是弗羅伊德?還是弗洛伊德?——也談外國人名和地名的翻譯也談蔡駿的“譯寫”論瞿秋白的翻譯觀論趙元任的翻譯觀論文學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以趙元任譯《阿麗思漫游奇景記》為例譯事之本:信達是魂 靈活為要——趙元任譯《阿麗思漫游奇景記》和《鏡中世界》讀后感從“翻譯適應選擇論”視閾看趙元任譯《阿麗思漫游奇景記》翻譯須澹于名利 正譯益人——讀Mainline中譯文有感翻譯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觀照下的翻譯教材編寫理念
章節(jié)摘錄
2.3 國內(nèi)學者的觀點: 翻譯單位這一命題的提出與研究在國內(nèi)沒有跟上國外的步伐。只是近二十年來,隨著國外現(xiàn)代語言學的不斷引進與介紹,國內(nèi)翻譯界才開始注意并研究這個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在這個命題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一大批文章和專論陸續(xù)面世。主要觀點如下:王德春(1984)、王秉欽(1987)認為六個語言層次上的單位是翻譯單位;羅國林(1986)認為四個語言層次上的單位是翻譯單位;羅選民(1992)認為小句是翻譯單位;李愛玲、武景全(1995)認為句子是翻譯單位;呂俊(1992)、葛校琴(1993)、石淑芳(1993)、方夢之(1994)等認為語段、句群是翻譯單位;呂俊又認為“意象”也可作為翻譯單位;單其昌(1986)、王云橋(1998)認為段落是翻譯單位;郭建中(2001)認為自然段是翻譯單位;袁錦翔(1994)、奚兆炎(1998)、司顯柱(1999)等認為語篇是翻譯單位;劉士聰、余東(2000)認為主述位是翻譯單位;楊堅定、鐘莉莉(2004)認為修辭結(jié)構(gòu)段是翻譯單位;徐莉娜(2004)則認為翻譯單位是語義模塊(語義模塊的大小決定了翻譯單位的大小)等等。 2.4 國內(nèi)外學者觀點述評: 上述國內(nèi)外學者對“翻譯單位”的研究與闡述可謂“五花八門”,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孤立地看或僅從某一個角度看,應該說,每一種闡述或觀點都有理有據(jù)。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除卻呂俊等少數(shù)學者之外)都有一個不足之處:他們將翻譯單位看作一個靜態(tài)的、孤立的、一成不變的東西。他們各執(zhí)己見,不輕易承認和接受他人的看法。其實翻譯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譯者運用“對比”策略,始終不斷地調(diào)整(縮小或放大)自己的翻譯單位。所以,企圖用固定不變的翻譯單位去套或去規(guī)約翻譯者動態(tài)的運作和調(diào)整活動,就等于是“削足適履”,非常的不合適。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