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熊嫕 頁數:276
Tag標簽:無
前言
“設計像科學那樣,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是以共同的學術途徑、共同的語言體系和共同的程序,予以統(tǒng)一的一類學科。設計像科學那樣,是觀察世界和使世界結構化的一種方法,因此,設計可以擴展應用到我們希望以設計者身份去注意的一切現象,正像科學可以應用到我們希望給以科學研究的一切現象那樣”①。設計學家阿克在《設計研究的本質述評》中對“設計”作出的闡釋,渲染了它作為一門學科的學術性色彩,使“設計”與“設計學”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長期以來,人們都將設計的學科性質定位為“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綜合性學科”,如“設計學是以人類設計行為的全過程和它所涉及的主觀和客觀因素為對象,涉及哲學、美學、藝術學、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方法學等諸多學科的邊緣學科”②?! 】梢哉J為,藝術設計是所有藝術門類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門類,也是高等教育中發(fā)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雖然藝術設計的學科體系仍處于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的階段,其知識內容仍處于不斷建構與重構狀態(tài),但它已成為一門具有本體意義的、具有獨立價值的學科門類乃是不爭的事實,于是已有專家建議主管部門在學科門類、序列中將其單列,使它不再隸屬于“文學”乃至“藝術學”的門類之下。而設計學則相反,是發(fā)展較為緩慢的學術領域,它在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和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嚴重滯后,其基本事實是:從設計內在意義——事理學學理上描述歷史發(fā)展與形態(tài)演化的并具有歷史學價值的設計史著作還未出現,從作為“人為事物的”科學或“人工科學”的內在邏輯關系上論述“設計原理”的著述也還未問世,設計概論、設計美學、設計原理、設計學原理被混為一談,大多停留于簡史、分類、特性等一般格式的重復。設計心理學、設計符號學與語義學、設計方法論、設計管理學則處于名詞解讀與常識闡釋的起步階段,而設計批評學、設計思維與創(chuàng)意學、設計文化學等仍屬空白。
內容概要
學科與理論的缺項實際上也反映了課程設置的缺項與課程結構的偏頗,設計學——設計史、設計理論、設計批評等課程,與設計基礎、專業(yè)設計是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群中的三大組成部分,顯然,它在受重視程度方面,在課時、質量等方面,遠未達到與后兩者同等的程度,設計史與設計概論課程成為一種點綴或擺設。 因此,雖然我國設計教育界已經編著出版了為數不少的“設計概論”或“設計史”,但設計學領域仍有太多的空白有待填補,仍有巨大的空間可以開拓。本叢書的編著即是立足于當代設計實踐與設計理論發(fā)展的新狀況,立足于當代理論視野—當代設計景觀,立足于設計學學科的研究、教學等發(fā)展現實及趨勢。這一立足點的選擇規(guī)定了本叢書的理論敘述取向、知識框架與設計視覺景觀,決定了其體例、方法論關鍵詞及講授重心。這一切構成了它的一種令人興奮的挑戰(zhàn)性的閱讀張力。 設計學系列教材的編寫,以逐步建構設計藝術學學科的課程結構與教學體系為基本目標,具有理論研究與教學教材的雙重性,又不乏設計藝術學科各專業(yè)發(fā)展的適用性與廣泛性。著眼于各類高等教育中的藝術設計學學科的課程教學,也可用于研究生的參考與輔助讀物,還可供其他設計研究者參考。 設計學系列教材在設計對象、設計問題結構、設計的價值形態(tài)等方面表達一系列見解,進而對設計媒介、設計文本、設計語義、設計體驗、設計語境、設計文化、設計審美、設計批評等問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論述。還就后現代語境、設計的全球化現象、數碼技術對設計的影響、反審美、無意識的商品化、后情感與驚慕體驗、異趣溝通等概念與新現象方面作出敏銳的剖析。 事實上,正是理論研究、教學實踐與教學編寫三者的互動關系真正推動了設計學學科的發(fā)展,理論研究梳理歷史演進的線索,從設計現象中挖掘具有規(guī)律價值的內在邏輯,建構原創(chuàng)性的知識;而教學經過課程設計、實施及相應的課題設計與作業(yè)安排,將理論與知識進行具有實驗性、虛擬性與游戲性的驗證與演繹,而教材則將知識秩序化。編織成清晰的可供操作的規(guī)則。于是,設計學叢書的編寫出版將在其中起到獨特的作用。
書籍目錄
1 歷史與理論 第一章 設計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歷史回顧:設計管理意識的萌芽與成熟 第三章 走近設計 第四章 走近管理 第五章 走近設計管理2 課程與課題 第一章 課程概述 第二章 以溝通為目的的訪談課程 第三章 以認知為目的的調查課程 第四章 以論證為目的的展演課程 第五章 價值提煉:寫小結與寫總結 第六章 從確定選題到課堂展演:完全課題介紹 第七章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服裝學院“時尚管理”課程3 案例 第一例 起步宣言:不準掉頭 第二例 世家:木玩世家與中國木制玩具城 第三例 跨界:整合+專業(yè)化 第四例 推手:MOCA·兒童工作坊與藝術設計推廣 第五例 國際設計(制造)公司 設計管理課程“案例檢索與分析”課題4 閱讀與思考 第一章 讀“設計” 第二章 讀“管理” 第三章 讀“設計”管理 第四章 讀“中國” 第五章 讀“世界”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1 歷史與理論 第二章 歷史回顧:設計管理意識的萌芽與成熟 第一節(jié) 工業(yè)革命催生現代設計 工業(yè)革命改變了世界,也催生了現代設計?! 」I(yè)革命之前,藝術家和手工藝人實際承擔著不同階層人群(包括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設計。工業(yè)革命以后,針對“工業(yè)產品”和“消費社會”出現的專門人才需求,刺激了設計師職業(yè)的形成。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與設計師職業(yè)化過程同步出現的,是設計的組織化、產業(yè)化。這是手工生產與設計方式向工業(yè)生產與設計方式轉型的關鍵時期,設計、生產、銷售、消費、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比手工業(yè)時代更具獨立性,而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比以往更復雜,并共同為逐漸成型的各種產業(yè)鏈條提供動力?! 」I(yè)革命起源于英國,因而對“現代設計”的思考也首先出現在英國,無論是理論或實踐,19世紀前后的英國都表現出一種領袖氣質,毫無疑問成為歐洲現代設計思想啟蒙的中心。但是,這個中心在20世紀有所轉移,藝術史學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1902—1983)曾經這樣分析“轉移”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只要這種新風格實際上只是和上層富裕階級有關,那么英國可以為之付出代價。但當這件事一旦把全體人民都卷了進去,別的國家就會躍居于領先地位,這些國家從來沒有生活在、或者不再生活在‘古代政體’的氛圍之中,這些國家也不能接受、或者并不了解英國的特權階級和生活在城市郊區(qū)與貧民窟中的階級在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上的強烈對比?!倍聡兔绹^英國之后成為設計思想和設計實踐的主要實驗場,正因為這兩個國家此時都在奮力通過設計、設計師、設計教育進行各種社會改造,特別是美國積極興起的“大眾”意識形態(tài)塑造和物質生活革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