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長北 編 頁數:26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華文明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燦爛文明之一。它那如江海般奔騰澎湃的力量,曾經感染了許多民族,曾經給周邊各民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以巨大的影響。迄今為止,中華文明仍然是全世界唯一未遭中斷湮沒的古老文明。藝術是中華文明史中的明珠。歷代留存的藝術品,是中華民族的心靈史,是中華民族形象化了的傳記,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然而,歷次戰(zhàn)爭和政治運動,特別是史無前例的“大革文化命”,對本民族有形的和無形的文化遺產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洗劫;改革開放以后的城市建設熱潮,則是對留存于世的建筑藝術遺產的空前浩劫。當人們終于開始認識,古建筑是城市活著的歷史、是本民族燦爛文明的見證時,古建筑只剩下了吉光片羽;人們還沒有足夠認識到,比古建筑的損壞更為可怕的,是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體意識的喪失!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不在于旅游或是懷舊,而在于證明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存在,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體意識。一個喪失了民族自信心和文化主體意識的民族,是不可能自強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在傳統(tǒng)文化迅速流失的當今,保護、發(fā)現和重鑄傳統(tǒng)文化,確立中華文化的主體位置,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和必須?! ”臼兰o元年,筆者為首的課題組接受了《江蘇城市傳統(tǒng)建筑環(huán)境的現狀調查和城市文化個性設計》、《江蘇古建筑藝術價值和保護研究》兩項省級課題。
內容概要
《江南建筑雕飾藝術•南京卷》作為田野調查的記錄與由此升華而來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南京現存于地面的古代建筑或見存于史而經今人修繕、擴建、重建的傳統(tǒng)建筑,按民居、會館、府衙、祠堂、書院、寺廟、園林、宮殿、陵寢、戲臺、其他等,分類進行記錄,鑒賞和評價,尤詳于記錄古建筑雕飾,同時探討其地理、歷史、文化諸方面的成因,歸納其藝術特色,論述其保護戰(zhàn)略??傉撌杖虢庹f性插圖50多張,各論收入彩照、黑白照600多張。全書足現存,關注當代,突出問題意識,文字翔實,圖文并茂,兼重普及性、欣賞性與學術性。編寫與出版的宗旨在于:為時代存照,搶救和保護作為物質文化遺產的古代建筑文化把建筑專業(yè)語言轉化為大眾欣賞語言,喚起民眾傳承傳統(tǒng)文化,保護城市文脈的自覺意識,同時,方便愛好傳統(tǒng)、研究傳統(tǒng)的讀者實地尋訪,兼供地方文化研究者、決策者和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民俗學、建筑學、設計藝術學等研究者作案頭參考。
作者簡介
長北,本名張燕,1944年生,揚州人東南大學教授。早年從事工藝美術設計和研究,繼而從事工藝美術史、美術史教學,調入東南大學以后,轉向設計藝術史、藝術史研究與教學,而于民間美術與傳統(tǒng)工藝美術研究始終著力。已出版著作有《中國藝術史綱》(專著,商務印書館,2006,署名“長北”)、《中國古代藝術論著研究》(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中國古代藝術論著集注與研究》(擷英、??保⑨?、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署名“長北”)、《圖說》(校勘、譯注、解說,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署名“長北”)、《揚州漆器史》(專著,江蘇科技出版社,1995)、《漆畫繪制工藝》(專著,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江南建筑雕飾藝術-徽州卷》(主編并著全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署名“長北”)、《南京民國建筑藝術》(主編并著全文,江蘇科技出版社,2000)、《揚州建筑雕飾藝術》(主編并著全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藝術人生》(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美學與藝術鑒賞》(主編并著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現代傳媒設計教程》(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中國民間美術大辭典》(合著,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中國傳統(tǒng)工藝全集•漆藝卷》(合著,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漆器卷》(合編,河北美術出版社,1998),《中國名硯鑒賞》(合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中國文化雜說》(合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等1 8種,發(fā)表論文、散文等200余篇。2004年來,多以筆名發(fā)表文字和出版著作。
書籍目錄
上篇 論南京傳統(tǒng)建筑雕飾藝術 一、南京古建筑的藝術特色 ?。ㄒ唬┠暇┟髑迕裼媒ㄖ乃囆g特色 (二)南京明清園林的藝術特色 ?。ㄈ┠暇┟髑宓钍浇ㄖ乃囆g特色 二、南京古建筑三雕和彩畫工藝 (一)石雕 (二)木雕 (三)磚雕 (四)彩畫 三、南京古建筑的生成背景 (一)南京的歷史沿革 (二)南京的地理形勢 ?。ㄈ┠暇┑奈幕叱毕缕∧暇﹤鹘y(tǒng)建筑雕飾藝術尋訪 一、老街坊老民居 (一)門西 1.南捕廳甘熙故居 2.糖坊廊老河房 3.釣魚臺吳家賬房老屋 4.釣魚臺196號河房 5.釣魚臺192號河房 6.大百花巷程先甲故居 7.殷高巷劉芝田故居 8.孝順里曾國藩故居 9.高崗里魏家驊故居 10.朱狀元巷朱之蕃故居 11.倉巷楊桂年故居 12.顏料坊49號老屋 13.胡家花園老屋 14.上浮橋老河房 (二)門東 1.馬道街沈萬三故居 2.長樂路秦大士故居 3.大石壩街李香君故居 4.三條營蔣壽山故居 (三)老城內其他 1.半山園王安石故居 2.龍蟠里魏源故居 3.清涼山掃葉樓 (四)江寧區(qū) 1.楊柳村古民居群 2.孫家邊古民居 3.佘村古民居 4.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老屋 5.史量才故居 ……結語 南京古建筑的保護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論南京傳統(tǒng)建筑雕飾藝術一般而言,建筑雕飾指的是建筑構件上的雕刻和彩繪。雕飾分割了建筑塊面,抵消了建筑給人的重壓感,使建筑的色、形、體、點、線、面變化豐富并且充滿情趣。同時,雕飾的部位如照壁、儀門、廊、檐、窗、軒等,又往往處于人們的視覺焦點,雕飾意味著強調,意味著吸引人們注目;雕飾更是一種符號,以方便人們識別各有個性的宅第。通過雕飾,直線的六面體為或松或緊、張弛有度的曲線打破,剛性的建筑具有了柔性美,單調刻板化作了動感和生氣,主人的價值觀念、時代的審美趣味、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等,也就在雕飾中傳遞了出來。古建筑及其雕飾,讓我們讀出了前人的生活方式,讀出了前人的生活智慧。而從本質上說,造型、色彩、圖案是一切視覺藝術形成美感的要素,建筑作為空間藝術,造型和色彩是比圖案更為重要的裝飾。脫離建筑空間、建筑造型和建筑色彩談論建筑雕飾,就像脫離一個人的整體氣質,而僅僅從眉、眼、鼻、嘴去品藻人物。因此,本書所指的建筑雕飾,是廣義的;圍繞本書所進行的南京古代建筑雕飾田野調查,其實是一次比一般古代建筑田野調查更為深入的各訪記錄。
編輯推薦
《江南建筑雕飾藝術(南京卷)》由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