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陶思炎 頁數(shù):259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生息在一個多水的星球之上,到處都有取之不盡、食之未絕的各種魚類。魚類作為“最早的一種人工食物”,對我們?nèi)祟惖纳娣毖堋⒒鸬睦?、工具的發(fā)明和族群的遷徙等,都產(chǎn)生過決定性的影響。正是原始初民的魚撈活動,推動了人類永無止境的以生產(chǎn)力改造自然力的偉大創(chuàng)造。魚類水際悠游、繁衍眾多的物種特點,以及它作為食物對人類生存的恩惠,喚起了早期人類的崇敬情感,被寄托了魚、人合一的親善企盼,并萌生出憑之而溝通天地的神話幻想。于是,各類魚圖、魚物、魚信、魚話、魚俗紛紜迭出,它們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依存,結(jié)成了歷時久遠、類型龐雜、數(shù)量浩繁、多姿多趣的一條文化長鏈。
內(nèi)容概要
魚文化是專題文化,也是符號文化,不論是有形的魚圖、魚物,還是無形的魚俗、魚信和魚話,都是以文化符號的方式承載著民族的旨趣和精神。它包容著藝術(shù)創(chuàng)作、神話幻想、自然探索、生活實用和哲學玄想等成分,可以作為藝術(shù)學、民俗學、人類學等學科追蹤研究的文化典型。本書內(nèi)容涉及魚的文化功能、符號考釋和歷史應(yīng)用等方面,作者很早就開始了對魚的圖像、魚的傳說、魚的信仰、魚的文獻、魚的風俗的整體考察,培養(yǎng)起覓蹤尋源、還原探究的興趣。
書籍目錄
自序一、緒論 (一)中國魚文化概說 (二)中國魚文化的功能 1.功能類型 2.功能特征二、內(nèi)涵舉釋 (一)捕魚之術(shù) 1.鉤釣網(wǎng)捕 2.舟取聲驅(qū) 3.動物漁獲 4.積柴做礁 5.光誘藥殺 (二)魚食制法 1.作醬法 2.作膾法 3.作鮮法 4.風魚法 (三)漁信漁忌 1.漁事信仰 2.漁事禁忌 (四)魚與軍旅 1.兵器 2.符信 3.陣法 (五)魚圖類說 1.單體魚與雙魚圖 2.連體魚與變體魚 3.人魚圖與魚鳥圖 4.魚龍圖與魚獸圖 5.異魚圖與魚物圖 (六)化生魚話 1.化魚 2.化物 3.化人三、功能探究 (一)中國魚文化功能的始生導(dǎo)向 1.圖騰崇拜物 2.表生殖信仰 3.豐稔物阜的祈望 (二)中國魚文化功能的外衍導(dǎo)向 1.辟邪消災(zāi)的護神 2.星精獸體的象征 3.世界之載體 4.溝通天地、生死的神使 5.表陰陽兩儀的轉(zhuǎn)合 6.通靈善化的神物 (三)中國魚文化功能的內(nèi)化導(dǎo)向 1.巫藥與占驗作用 2.祭祀與祝賀的禮物 3.游樂與賞玩的對象四、魚謎揭解 (一)魚類獻寶 1.實例 2.類型 3.探源 (二)和合與雙魚 1.何謂“和合” 2.仙蹤說源 3.雙魚與二仙 (三)鯀與烏魚 1.復(fù)活 2.建城 3.星感 (四)人魚與孟姜女 1-人魚類說 2.姜女化魚 3.形象揭謎 4.人魚傳說的誘因五、盛衰演進 (一)演進軌跡 (二)變遷之因六、因子不滅 (一)現(xiàn)實遺存 (二)重新聚合 (三)歷史與未來后記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科學的職務(wù),是在某一定群的現(xiàn)象的記述和解釋,所以每種科學,都可以分成記述和解釋兩個部門——記述部門,是考究各個特質(zhì)的實際情形,把它們顯示出來;解釋部門,是把它們來歸成一般的法則。……沒有理論的事實是迷糊的,沒有事實的理論是空洞的。格羅塞一、緒論中國魚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是中國文化史上光彩奪目的一章。它發(fā)軔于舊石器時期,至少在五萬至一萬五千年以前,魚類就已成為中華大地上的人類先祖的有意識、有心智的勞動實踐和藝術(shù)想象的對象,并寄托著融和自然、聯(lián)結(jié)生死、壯大族群的信仰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