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科學傳播的路徑》編寫組 頁數(shù):156 字數(shù):1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學傳播的路徑》編寫組編著的《科學傳播的路徑》收錄了由中國科協(xié)支持、在《科學新聞》雜志出版的科學傳播專欄的主要文章,重點針對科技界的廣大科學傳播工作者,充分吸收國際先進經(jīng)驗并結合中國的特點,從科學傳播對科研工作的價值、面臨的挑戰(zhàn)、國內外的經(jīng)驗、科學傳播方法和操作細節(jié)等各個方面,比較系統(tǒng)地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為從事科學傳播工作的機構和個人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參考。
書籍目錄
為何要傳播
科學家的科普責任
院士的科普責任
傳播:讓科學收獲豐碩的果實
科學傳播何時擺脫邊緣化
科學傳播:從理論到實踐的挑戰(zhàn)
科研與新聞的區(qū)別
激活科普主力軍
核恐慌背后的傳播邏輯
從非典到甲流:衛(wèi)生傳播路線圖
科學傳播經(jīng)驗
美國院士談科普——專訪《科學》雜志總編、美國科學院
前院長Alben Bmce
傳播為決策增添智慧——訪澳大利亞首席科學家Penny D sackett
搞笑促進傳播——記2011年Ig Nobel頒獎儀式
科學傳播:寫作的力量
傳播:科學家的職業(yè)習慣
科學傳播的體驗之旅
科學傳播在歐盟
科學新聞:改變世界的力量
科學傳播技巧
如何做好有效的科學傳播工作
科學家參與政府決策之道
我如何向決策者簡要通報與科學相關的事務?
評估科學傳播項目
如何向媒體和公眾解釋爭議性的話題
新創(chuàng)科技企業(yè)的傳播之道
媒體操作寶典
科學家應對媒體的秘籍
“媒體通”是怎么煉成的
科學家如何撰寫科研報道
如何建立科學博客
讓科學在社交媒體“流動”
熱點問題應對
科學爭議:傳播的機會
危機傳播寶典
從垃圾焚燒到參與式傳播
共識會議:嘗鮮轉基因
轉基因傳播:對話的基礎
從科學爭議到傳播責任——《爭議中的科學:促進熱點議題的社會融合》介紹
章節(jié)摘錄
2.科學是關于事物的,而新聞是關于人的。因此,在講述故事時,將故事擬人化并傳達個人感情,會讓故事更有賣點。而記者只是想讓你向普通老百姓解釋你的科研工作,故不要居高臨下,或是假裝自己很忙?! ?.什么是新聞?如果科研進展是世界第一次、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或最小等具最高級修飾的,就可能成為“硬新聞”,但通常這些信息會被隱藏在新聞稿中,一定要確保將最重要的信息清楚地表達出來。因為每天都有數(shù)百條新聞線索在編輯或記者的眼前傳遞,他們對你的新聞線索可能只有幾秒鐘的注意力,新聞要能快速抓住其注意力?!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記者的工作時間緊迫,新聞業(yè)的性質要求他們同時考慮幾個新聞故事,因此他們沒法等你第二天甚至一小時之后再答復。作為科研人員,在安排日程時,應優(yōu)先考慮媒體采訪,必要時甚至要放下其他事情。這樣做并非是給記者面子,而是利用媒體與成千上萬受眾溝通?! ?.競爭很艱難。讓媒體報道自己的科研故事并非易事。在很多地方,編輯都相信只有災難、政治或體育故事具有新聞價值。因此,科研人員必須好好“編故事”,突出其興奮點和相關性,吸引記者及編輯的注意力?! ?.準備與實踐。挖掘科研故事的有趣角度需要時間,只是陳述科研論文的摘要肯定行不通,因此,在聯(lián)系記者或是回復其采訪時,需要仔細考慮如何活靈活現(xiàn)地講敘故事。比較、類比、比喻,這些方法可能都有助于解釋科研工作。在準備接受采訪前,最好請非科學家的朋友聽聽你的故事。其他的準備工作還包括了解特定媒體或欄目、采訪的形式等?! ?.確保采訪正常進行。采訪中,確保始終圍繞主題,不要偏離到不相關的領域,也不要被不相關的問題所奴役。采訪前,如能將問題或回答做成卡片,將幫助你記住要說的話,并能指明要點,幫助記者準確地報道故事。如果受訪人分心或開小差,記者可能也會隨之失去興趣,或是寫出完全不同的故事?!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