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素娟
Tag標簽:無
前言
序3歲看大,讓你的孩子為自己的將來做主俗語有言:“3歲看大?!币馑际?,從一個人3歲左右的狀態(tài)就能看到他成年后的狀況。這不是謬論。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就能形成,從幾歲的孩子身上可以預測出他成年后的一些行為。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了試驗觀察,他們的研究對象是當?shù)氐?000名3歲兒童。測試結果表明,這些孩子分為充滿自信、良好適應、沉默寡言、自我約束和坐立不安五大類。到2003年,當這些孩子長到26歲時,卡斯比等人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并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調(diào)查,同時作了總結報告。報告上說,從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預示他們成年后的性格??ㄋ贡冉淌谥赋觯粋€人對3歲之前所經(jīng)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這個實驗報告作為強有力的證據(jù)證明了“3歲看大”的觀點,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卡斯比教授還指出,在孩子的幼年成長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有著不可忽視的重任。他還認為,雖然一個人的性格到成年后會隨著閱歷和各種教育方式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但這要看孩子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若是父母、老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給予正確的引導,那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就比較樂觀,反之亦然。有一個很好的例子。1920年,在印度發(fā)現(xiàn)了兩個“狼孩”,大的約七八歲,小的兩歲左右。牧師辛格將這兩個“怪物”帶到了村里,送進了當?shù)氐囊凰聝涸?,并給大的取名卡瑪拉,小的取名阿瑪拉。為了使這兩個“狼孩”學會和適應人類的基本生活方式,辛格牧師夫婦做了種種努力,終未成功。阿瑪拉在第11個月就死掉了;卡瑪拉用了5年時間學會了兩腳步行,7年才學會了45個單詞??ì斃恢被畹?7歲,但她直到死時也沒有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這個例子說明,如果錯過孩子3歲左右的學習關鍵期,就會影響孩子今后各種能力的發(fā)展,造成不可逆轉(zhuǎn)的后果。3歲前是孩子腦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幼兒有著強大的學習和吸收能力。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fā)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fā)育進行掃描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jīng)細胞之間建立聯(lián)系的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后,大腦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已經(jīng)基本定型,并且停止了新的信息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jīng)牢固成型。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大腦的發(fā)育過程已經(jīng)完全停止,但就如同計算機一樣,硬盤已經(jīng)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因此,我們應該及早開發(fā)孩子大腦的潛能,但是,如果我們把開發(fā)腦潛能理解成背古詩、認生字、算算術等,那么,我們的做法就有失偏頗了,因為這違背了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是“拔苗助長”。我們要讓孩子多體驗、多感受、親自動手,讓孩子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要怕孩子搞“破壞”、故意搗亂、犯錯誤,我們要給孩子在錯誤中成長的機會。從諸多的科學實驗中,我們發(fā)現(xiàn),0~3歲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記憶、思維、個性等)發(fā)展的關鍵期。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3歲左右的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有如下幾個方面:2~3歲是計數(shù)能力(口頭數(shù)數(shù)、按物點數(shù)、按數(shù)點物、說出總數(shù))發(fā)展的關鍵期;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fā)展的第二個關鍵期;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guī)范的關鍵期;3歲左右是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不同的敏感期就會接踵而至。我們要細心觀察,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有些做父母的很愛孩子,生怕孩子受苦受累,時時處處限制孩子的行動,不讓他干這個、動那個;或者嫌孩子做事笨手笨腳,代替他們做一些事情。殊不知,我們在一點點地剝奪孩子成長的權利,扼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主性。我們可以替孩子做事,但沒有辦法替孩子生活和成長;我們可以替孩子解決問題,但是沒有辦法替他們?nèi)コ袚麄儜摮袚呢熑?;我們可以替孩子?guī)劃未來,但不能替他們憧憬未來。一個沒有憧憬和希冀的童年,不能自主地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可能會有一個平庸痛苦的未來。懂得了這些道理的父母,請讓您的孩子為自己的將來做主吧!
內(nèi)容概要
教孩子沒那么累!關鍵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3歲的孩子,到底面臨哪些成長關鍵點——
■凡事對著干,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發(fā)展的加速期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動品質(zhì)的成就期
■從小小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體驗式學習的培養(yǎng)期
■和你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中國的家長總是最苦情的家長,不怕累,不怕苦,半輩子都在為孩子操心。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關鍵點。3歲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fā)展的關鍵期。懂得了這一點,父母們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書將3歲關鍵期的幼兒發(fā)展進行了詳細而通俗的講述,告訴家長如何在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長對了,那么以后就一勞永逸了。
作者簡介
陳素娟,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家教理論專家,兒童心理專欄作家。致力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心理學三元結合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論和方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曾主持中央教科所眾多課題。
書籍目錄
CHAPTER 01
凡事對著干,自我意識的塑造期
家里有個“小魔頭”
保持理性的客觀,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是非
讓孩子知道哭鬧不能左右任何事
讓“不要”遠離你
你建議,他(她)選擇
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主動示弱,滿足孩子的成長欲
沖動是魔鬼,別和孩子較勁
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為什么要反抗
自我意識越強的孩子反抗性越強
孩子能堅定地堅持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壞事
夸獎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CHAPTER 02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與情感的黃金期
尊重和關愛孩子假想中的朋友
引導協(xié)作游戲,但要掌握時間
支持和鼓勵孩子自己去發(fā)展新朋友
創(chuàng)設情境,給孩子更多的自我表達機會
別拿“旁邊的那個人”嚇唬孩子
巧妙教育孩子成為有禮貌的小標兵
不要為了自己的面子而當眾批評孩子
對孩子表現(xiàn)出的分享品質(zhì)表示贊賞
鼓勵孩子利用合作而非沖突解決問題
孩子之間的矛盾由他們自己去解決
注意孩子有了最初的性別區(qū)分感
你的鼓勵與信任是最好的親子調(diào)和劑
CHAPTER 03
從被動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發(fā)展的加速期
呵護孩子對任何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
孩子越愛提問,表明他們對生活越是用心
拆壞的東西遠沒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
切勿錯過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養(yǎng)觀察力
讓孩子親自觸摸或體驗,增強感受力
引導孩子進行動作練習,提升運動智能
復述練習,孩子的記憶力會令你驚奇
利用比較游戲,學習區(qū)分各種不同
排一排,數(shù)一數(shù),建立基本數(shù)的概念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多元智能開發(fā)
該休息的時候要休息,睡覺也能長智慧
CHAPTER 04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動品質(zhì)的成就期
重知識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
孩子笨手笨腳的時候要忍住不幫忙
過度保護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給孩子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給孩子題目,讓他自己去創(chuàng)造
給孩子工作,讓他自己去完成
給孩子機會,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干
少設置條條框框,給孩子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面對困難,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逼”著孩子自己去找問題的答案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勵他去做
適當“教訓”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
CHAPTER 05
小小追隨者到自由探索者,體驗式學習的培養(yǎng)期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從玩樂中開發(fā)智慧
不要過嚴斥責孩子出格但未出原則底線的行為
對由于探索發(fā)生的傷害或破壞要淡化處理
別將孩子看得太緊,給孩子機會自由探索
多帶孩子走出家門,讓孩子進行多項感官的體驗
發(fā)現(xiàn)孩子的探索欲望時,給予及時的鼓勵
把學習演變成游戲,增加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發(fā)起互動主題,引導孩子主動對事物進行探究
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難點,只給予必要的幫助
百聞不如一見,創(chuàng)造機會增加孩子的見識
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特潛能或興趣,并予以特別關注
CHAPTER 06
和你想的不一樣,卓然個性的定型期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把孩子當成你的附屬品
別以你的想法衡量孩子,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你只是配角
不和其他孩子橫著比,每個孩子都與眾不同
讓孩子在家庭中充當重要的角色,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
要想讓孩子尊重他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
樂于享受孩子給予你的感動和驚喜,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熱情
孩子應擔的責任要讓他去承擔,讓孩子知道這是一種美德
犯錯和失敗不是無能,保護孩子勇于嘗試的勇氣
絕不強迫孩子盲從,打破對孩子的粗暴和專制
孩子的個性要慢慢發(fā)掘、慢慢培養(yǎng),不要急于一時
CHAPTER 07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對孩子越苛求,你會越失望
少用命令,多用指導
制定規(guī)矩必須要結合孩子的能力
建立基本是非觀,培養(yǎng)孩子辨別真?zhèn)紊茞旱哪芰?br /> 事情做錯了,必然有后果
行為有偏差,一定要糾正
沖動是魔鬼,引導孩子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
誘惑無處不在,讓孩子了解誘惑背后的陷阱
巧妙地延遲滿足,有助孩子控制欲望
絕不縱容孩子,不應該得到的一定不要給
遇到難題不退縮,讓孩子體驗堅持不懈的成就感
原則面前家長態(tài)度堅決一致,不讓孩子有空可鉆
家長時刻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覺性
章節(jié)摘錄
家里有個“小魔頭”兒童出生時,兒童的意識是混沌的、萬物渾然一體的,要從這樣一個汪洋大海中脫離出來,是自我分離和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分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獙O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我們常聽到年輕的媽媽抱怨,孩子到了兩歲多,越來越不好帶了。自家的孩子就像是“大鬧天宮”的“小魔頭”,孩子只要不睡覺,就會天上地下的又跳又蹦。不是騎個小板凳當火車開,就是爬到沙發(fā)底下去找不知什么時候丟進去的玩具,要不就爬到爺爺或爸爸的背上,把他們當馬騎;再有可能就是用彩筆把雪白的墻涂花,拿著CD盤反復地插進CD機里,直到把盤劃花;家里的水池子是他們的最愛,經(jīng)常弄得滿地是水,渾身透濕;陽臺上爺爺種的花可遭了殃,經(jīng)常被小家伙揪片葉子、掐朵花,爺爺奶奶一批評,他們還不服氣,反而偷偷地掐得更多。給孩子洗手、洗臉,如果他不想洗,就給他洗不成,如果硬要給洗,他就咬他自己的手;自己做了“壞”事,還不讓別人說,一說要么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滾,要么就大聲說“不”來反抗。我們經(jīng)常納悶,孩子到底是怎么啦?是什么讓孩子成了“小魔頭” 孩子從兩歲左右開始,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同周圍的世界是分離的,他們的自我意識就會悄無聲息地萌發(fā),他們開始脫離父母的掌控,變得以自我為中心。隨著孩子的自主運用能力越來越強,活動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趨勢迅速上升。當他們具備獨立行走的能力后,他們就開始掙脫父母的懷抱,憧憬著獨“闖”天下。他們的好奇心也越隨之越發(fā)的強烈,他們會根據(jù)自己的偏愛和喜好來決定自己的行動,不愿受父母的約束和控制。隨之而來的,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日益增多,他們一刻不停地形成自己,排除他物,大聲地說出“不”,告訴別人“這是我的”,他們堅定不移地堅持著自己的看法。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們想嘗試很多東西,他們反抗著父母和大人的看管,獨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認為“幼兒不宜”的角落。在我們大人看來他們就是在搞“破壞”。用愛和寬容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滿屋亂跑,到處“探索”,我們很多年輕的父母本能的反應就是要保護孩子,限制他們的行為,用好話或好東西誘惑孩子,企圖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有的甚至大聲地訓斥或用武力“征服”孩子。父母可能不清楚,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敏感的心靈。我們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其實這是在“奴役”孩子。孩子可能變乖了、安靜了,但是,我們卻可能親手“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或牛頓。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下,給予充分的自由,或許孩子在我們的愛和包容之下,就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愛孩子,就是給他們“當家做主”的機會,認同他們的行為,寬容他們的探索活動。比如,孩子要把新買的玩具跑車拆掉,我們一般會疼惜玩具,把玩具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當你看了這本書后,就應該明白,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比起來,一個玩具汽車的價值是微乎其微的。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 如果我們家的“小魔頭”的做法是合理的,比如孩子在墻上畫畫,可能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到了,我們就有必要給孩子準備好畫紙和畫筆,或者把畫紙貼到墻上,鼓勵孩子在紙上畫。如果“小魔頭”的行為預示著他們可能有危險,我們也應該避免當面斥責,因為孩子聽不進反面的話,他們會用反抗或者報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孩子喜歡擺弄刀具一類的東西,我們可以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打開電視看他喜歡的節(jié)目,也可以帶他出去玩兒,給他一個喜歡的玩具,等等。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水壺,或者燃氣灶的火,我們可以拿著他的手靠近,當他感到燙時,就會停止這些行為了。有些“小魔頭”很會搞惡作劇,他會一邊做“壞”事,一邊觀察我們的反應,然后等著大人發(fā)作,他就會樂得邊跑邊逗大人。這時候,我們只要當做什么都沒看見,他們就會覺得沒趣,停止這些破壞行為。當然,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學會說“不”。當孩子的行為確實存在很大的危險或者會影響孩子成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說“不”,讓孩子學會遵守規(guī)則,學會遵從權威。但說“不”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提醒:中國有句俗話叫“3歲看大”,兩三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也是今后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寬容地對待孩子的一些“過分”行為。盡量采用溫和的方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fā)展的機會。一旦我們約束過多,就會限制孩子的正常發(fā)展,將來可能會使他形成自卑退縮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會讓孩子形成目中無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