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學基礎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月紅,高麗君 主編  頁數(shù):245  

內(nèi)容概要

旅游美學是一門新興的應用美學學科。它的問世不僅基于我國旅游及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同時也切合了我國美學理論界向應用美學、生活美學靠攏的趨勢。這本《旅游美學基礎》由吳月紅和劉麗君主編,作為應用理論課程,不僅從概念、規(guī)則、規(guī)律等方面使學習者理解和掌握旅游美學的學科知識和規(guī)律,并具體到審美關系中的情與景、主與客、旅游者和導游及飯店員工這些需要著力透視分析的重要現(xiàn)象,同時也關注旅游者的審美能力和技能的培養(yǎng),導游、飯店員工的審美能力和技能的培養(yǎng),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影響下,探索促進旅游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旅游美學導論
 第一節(jié) 美與旅游審美
 第二節(jié) 美學與旅游美學的產(chǎn)生和研究
 第三節(jié) 旅游美學的定義和基本特征
 第四節(jié) 旅游美學的研究對象與范圍
 第五節(jié) 學習旅游美學的意義和方法
第二章 旅游審美活動概述
 第一節(jié) 旅游活動中的審美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審美與現(xiàn)代審美
 第三節(jié) 旅游審美活動的多重效應
第三章 旅游審美活動中的主體與客體
 第一節(jié) 旅游審美主客體及審美接受
 第二節(jié) 審美活動中的感應差異
第四章 旅游景觀審美特征及觀賞方法
 第一節(jié) 旅游景觀概述
 第二節(jié) 景觀的審美意義
 第三節(jié) 旅游景觀的審美特征
 第四節(jié) 旅游觀賞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 自然景觀的旅游審美
 第一節(jié) 自然景觀的構(gòu)成
 第二節(jié) 自然景觀的審美特性
 第三節(jié) 欣賞自然景觀與欣賞藝術美和社會美的異同
第六章 人文景觀的旅游審美
 第一節(jié) 旅游審美中的人文景觀
 第二節(jié) 靜態(tài)人文景觀欣賞
 第三節(jié) 動態(tài)人文景觀欣賞
 第四節(jié) 古跡人文景觀的審美氣氛
第七章 旅游審美主體的審美過程
 第一節(jié) 旅游審美的生理心理協(xié)諷
 第二節(jié) 旅游審美主體的認識過程
 第三節(jié) 旅游審美主體的情感過程
 第四節(jié) 旅游審美主體的意志過程
第八章 旅游者與導游的審美關系
 第一節(jié) 旅游服務概述
 第二節(jié) 導游工作者在審美關系中的定位
 第三節(jié) 導游工作者的美學修養(yǎng)
第九章 旅游者與飯店員工的審美關系
 第一節(jié) 飯店服務概述
 第二節(jié) 旅游者對飯店員工的審美評價
 第三節(jié) 飯店員工的審美教育
第十章 旅游審美應用
 第一節(jié) 旅游資源開發(fā)中的審美應用
 第二節(jié) 旅游區(qū)形象設計中的審美應用
 第三節(jié) 旅游管理中的美學問題
附錄
 附錄一 國內(nèi)主要節(jié)慶介紹
 附錄二 國外主要節(jié)慶介紹
 附錄三 導游人員管理條例
 附錄四 導游人員管理實施辦法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詩人、畫家最愛登山臨水。他們對于山水,既是撫愛的、關切的,又是超越的、硒脫的。這種傳統(tǒng)的審美觀照法用于欣賞自然景觀,同“部分代表全體”原則相結(jié)合,就產(chǎn)生了“評頭論足”的問題。(3)欣賞社會美可激發(fā)入世思想;而旅游中欣賞自然景觀,卻可引發(fā)超世思想。社會美是一種現(xiàn)實形態(tài)的美,包含了社會生活的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而社會生活并不是一塊純金,不是單顏色,而是由真善美和假惡丑共同構(gòu)成的一種對立的統(tǒng)一體。這也就是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fā)展。作為審美主體(人),欣賞社會美,尤其是人的美,就要在“見賢思齊”的內(nèi)省方面下工夫,而不只是拿著手電筒,光照別人的外貌。人的一生,面臨著各種抉擇。所謂“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正是強調(diào)社會美。從審美評價的效果上看,社會美,尤其是人的美的審美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有著獨立的欲望、情感和意志,涉及倫理道德的規(guī)范,一有誤差,社會影響不可挽回。而旅游中欣賞的自然景觀,不是活生生的人,沒有獨立的欲望、情感和意志,不存在對其審美評價的滿意不滿意,乃至“批評不得,表揚不得”的情狀。魏晉政治動蕩,世俗黑暗,迫使一些文人放浪形骸,顯示自身孤傲、怪誕的風度和品性,但他們畢竟還擺脫不了倫理道德的干涉。在借酒佯狂、服藥祈求長生的同時,他們還暢游山水,把自身的欲望、情感、意志加以對象化,作出一種正面的、肯定性的確證?!鞍羾[”就是釋放自身的郁悶之氣和扭曲的生命的能量,讓其聲充斥于廣闊的山水之間,以至大至剛為美。山水不同程度回應“傲嘯”之聲,變無生命的客觀對象為有生命的審美對象,物我為一,從而他們在精神上獲得了在社會美中難以得到的一種心理滿足,神超理得。這應該算是一種超世思想。(4)山水景物中的人文因素,溝通了旅游中欣賞自然景觀與欣賞社會美的情感體驗和價值判斷。中國山水景物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作家徐遲說過:“凡是旅行家,都是在大地上尋找知識、德行和美感?!睆倪@個意義上講,旅游是對真、善、美的欣賞和領略,從中可以接受人自身完善的理想的昭示和啟迪??梢院敛豢鋸埖卣f,山水景物美與社會美幾乎在這里匯聚一體,甚至出現(xiàn)有悖于常理的情感體驗。

編輯推薦

《旅游美學基礎》為面向“十二五”高等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研究成果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旅游美學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