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梅創(chuàng)社 編 頁數:221
前言
計算機網絡是當前最為活躍的技術領域之一,網絡化已經成為計算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熟悉并掌握計算機網絡與網絡通信技術是IT行業(yè)對應用人才的需求之一?!坝嬎銠C網絡基礎”是高職高專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應當學習和掌握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涉及的知識面也較廣,但對高職學生來說應注重其應用和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有的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對網絡技術的應用有一個較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或掌握。本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具有簡單計算機網絡的安裝、調試、使用、管理和維護的能力。本教材只重點講述局域網應用系統(tǒng)的使用、安裝、規(guī)劃、管理和維護的基本知識。對目前使用較少或不是很流行的網絡應用系統(tǒng)則采取少講或不講。力求做到理論和實踐地密切結合。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網絡理論以夠用為原則,以網絡工程應用技術為重點?! 。?)力求使學生學完本課程后即可自己動手組建和維護網絡系統(tǒng),碰到故障可查詢解決方法?! 。?)側重于網絡應用技術、組網技術、配置管理和相關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 (4)以貫穿能力和技能培養(yǎng)于始終?! 。?)增強針對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學得快、用得上、記得牢、有興趣”?! 。?)使教科書和技術資料融為一體。 本書可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與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同時也給從事計算機工作的人員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本書的編寫大綱由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梅創(chuàng)社老師提出,陜西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劉省賢老師編寫了第1、2章,河南永城職業(yè)學院的雷冠軍老師編寫了第3章,陜西西京學院王旭啟老師編寫了第5章,陜西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梅創(chuàng)社老師編寫了第4、6章,張曉老師編寫了第7章,原建偉老師編寫了第8、9章,河南平頂山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李琳老師編寫了第10章。全書由梅創(chuàng)社老師進行統(tǒng)一修改、審校并統(tǒng)稿?! ”緯诰帉懙倪^程中參考了大量國內外近年來出版的教材和參考文獻,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捎诰幷咚接邢?,書中難免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教材重點講述局域網應用系統(tǒng)的使用、安裝、規(guī)劃、管理和維護的基本知識。對目前使用較少或不是很流行的網絡應用系統(tǒng)則采取少講或不講。力求做到理論和實踐地密切結合。 《高等職業(yè)教育特色精品課程規(guī)劃教材:計算機網絡基礎》可作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與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同時也給從事計算機工作的人員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書籍目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1.1 計算機網絡概述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1.1.2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過程1.1.3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1.2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與服務1.2.1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1.2.2 計算機網絡的服務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3.1 按傳輸技術分類1.3.2 按覆蓋范圍分類1.3.3 按拓撲結構分類1.4 網絡拓撲結構1.4.1 網絡拓撲1.4.2 拓撲結構的分類1.5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與發(fā)展1.5.1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1.5.2 計算機網絡帶來的問題1.5.3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本章小結習題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2.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2.1.1 數據和信號2.1.2 數據通信2.1.3 數據通信的主要技術指標2.1.4 數據的傳輸方式2.2 數據傳輸技術2.2.1 基帶傳輸2.2.2 頻帶傳輸2.2.3 寬帶傳榆2.2.4 串行與并行通信2.2.5 同步技術2.3 多路復用技術2.3.1 頻分多路復用2.3.2 寸分多路復用2.4 數據交換技術2.4.1 電路交換技術2.4.2 報文交換技術2.4.3 分組交換技術2.4.4 ATM技術2.5 差錯控制技術2.5.1 差錯產生的原因與類型2.5.2 差錯檢測與控制本章小結習題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3.1 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3.1.1 網絡體系結構的概念3.1.2 OSI參考模型3.1.3 TCP/IP的層次結構3.1.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3.2 計算機網絡協議3.2.1 協議的概念3.2.2 協議的應用3.2.3 Windows系統(tǒng)的三個基本協議本章小結習題第4章 網絡設備4.1 網絡服務器4.1.1 服務器在網絡系統(tǒng)中作用4.1.2 服務器分類與特點4.1.3 服務器的選擇4.2 網絡工作站4.3 傳輸介質4.3.1 雙絞線4.3.2 司軸電纜4.3.3 光纖4.3.4 無線介質4.4 網卡4.4.1 概述4.4.2 網卡的參數設置4.4.3 網卡驅動程序4.5 集線器4.5.1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4.5.2 集線器的應用4.6 交換機4.6.1 交換機的工作原理4.6.2 交換機的應用4.7 網絡其他互聯設備4.7.1 中繼器4.7.2 網橋4.7.3 路由器4.7.4 網關本章小結習題第5章 局域網及組網技術5.1 局域網定義和特性5.1.1 局域網定義與特征5.1.2 局域網的組成5.2 典型局域網標準5.2.1 以太網5.2.2 令牌環(huán)網5.2.3 令牌總線網5.3 以太網產品標準5.3.1 以太網產品概述5.3.2 常見以太網標準5.4 快速與高速以太網5.4.1 快速以太網技術規(guī)范5.4.2 快速以太網的網絡組成5.4.3 千兆位以太網技術5.5 局域網系統(tǒng)集成實例5.5.1 網絡系統(tǒng)的需求和規(guī)劃5.5.2 網絡的結構化布線5.5.3 網絡系統(tǒng)集成方案本章小結習題第6章 網絡規(guī)劃與設計6.1 計算機網絡的規(guī)劃6.1.1 網絡系統(tǒng)的需求分析6.1.2 可行性研究6.1.3 網絡分析6.1.4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選擇6.2 計算機網絡的設計6.2.1 網絡方案設計原則6.2.2 網絡方案設計的內容與過程6.2.3 局域網設計6.2.4 廣域網設計6.3 結構化布線與設計6.3.1 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的結構6.3.2 結構化布線的優(yōu)點及必要性6.3.3 結構化布線標準中設計要點6.4 網絡系統(tǒng)性能評價6.5 校園網集成實例6.5.1 建網背景與目的6.5.2 網絡設計原則6.5.3 網絡設計方案6.5.4 網絡設備選型6.5.5 綜合布線6.5.6 網絡集成預算標書本章小結習題第7章 Windows 2000網絡系統(tǒng)7.1 Windows 2000概述7.1.1 Windows 2000介紹7.1.2 Windows 2000體系結構7.2 Windows 2000的安裝7.2.1 安裝前的準備7.2.2 安裝Windows 2000 Server7.2.3 啟動Windows 2000 Server7.3 Windows 2000系統(tǒng)管理7.3.1 域或工作組管理7.3.2 Windows 2000的活動目錄7.4 Windows 2000安全性與可靠性7.4.1 Windows 2000安全性7.4.2 Windows 2000可靠性7.5 Windows 98工作站的設置7.6 Windows 2000系統(tǒng)的維護7.6.1 Windows 2000的硬盤管理及容錯技術7.6.2 Windows 2000系統(tǒng)的診斷與修復……第8章 Internet技術第9章 網絡安全第10章 常見網絡故障及解決方案附錄A 網絡系統(tǒng)集成工程項目投標書范例附錄B Cisco公司常用網絡設備產品介紹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目前計算機應用技術中空前活躍的領域。人們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實現信息的交換和共享,使計算機網絡成為信息存儲、管理、傳播和共享的有力工具,在當今信息社會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深刻地影響并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那么,究竟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呢?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什么是計算機網絡呢?簡而言之就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功能獨立的若干臺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在一起,由網絡管理軟件進行管理,能實現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系統(tǒng)”?! ≡诰W絡定義里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必須有至少兩臺或兩臺以上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tǒng)相互連接起來,以共享資源為目的。這兩臺或兩臺以上的計算機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相隔一定的距離,且每臺計算機均能獨立地工作,即不需要借助其他系統(tǒng)的幫助就能獨立地處理數據?! 。?)必須通過一定的通信線路(傳輸介質)將若干臺計算機連接起來,以交換信息。這條通信線路可以是雙絞線、電纜、光纖等“有線”介質,也可以是微波、紅外線或衛(wèi)星等“無線”介質。 ?。?)計算機系統(tǒng)交換信息時必須遵守某種約定和規(guī)則,即通常所說的“協議”。這些“協議”可以由硬件或軟件來完成?!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過程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和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計算機終端網絡階段 此階段也可稱為分時多用戶聯機系統(tǒng)階段,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那時,計算機系統(tǒng)規(guī)模龐大、價格昂貴。為了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和系統(tǒng)資源的利用率,將多個終端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連接在計算機上,在通信軟件的控制下,計算機系統(tǒng)的資源由各個終端用戶分時輪流使用。不過,嚴格地講,此時計算機網絡只是雛形,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網絡。 當時,人們開始將各自獨立發(fā)展的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起來,開始了數據通信技術和計算機通信網絡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有突破性的成果,為后來的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