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中庸》新論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世忠,王毅強,楊德齊 編著  頁數(shù):177  字數(shù):261000  

內(nèi)容概要

李世忠、王毅強、楊德齊編著的《大學·中庸新論》立足于經(jīng)典文本,在解詞、釋義、譯文的基礎上,展示儒家思想的真諦,并對文本作出馬克思主義的解析。《大學·中庸新論》既有對儒家學說糟粕的深刻批判,也有對其精華的繼承與褒揚,“相關鏈接”又增強了可讀性和趣味性,借以起到開闊視野、啟迪智慧的作用。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大學》
緒論 《大學》及其作者簡介
【內(nèi)容提要】
第一節(jié)《大學》的歷史沿革
一、《大學》成書年代考證
二、《大學》在漢代至唐代的基本概況
三、《大學》在宋代的基本概況
【相關鏈接】程門立雪
【相關鏈接】朱熹詩詞兩首
四、《大學》在元、明、清三代的基本概況
第二節(jié)《大學》作者簡介
一、《大學》作者考證
二、《大學》作者曾參簡介
【相關鏈接】曾子殺彘
【相關鏈接】大學章句序
第一章 釋“經(jīng)文”章
第二章 釋“明明德”章
第三章 釋“新民”章
第四章 釋“止于至善”章
第五章 釋“本末”章
第六章 釋“格物致知”章
第七章 釋“誠意”章
第八章 釋“正心修身”章
第九章 釋“修身齊家”章
第十章 釋“齊家治國”章
第十一章 釋“治國平天下”章
第二篇 《中庸》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參考譯文】 所謂使意念真誠,意思是說:不要欺騙自己,要像厭惡污穢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色一樣,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的滿足,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自己獨處的時候,也一定會謹慎。那些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在私下里作惡多端,什么壞事都做得出來。他們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藏藏,掩蓋自己的惡,而顯示出自己的善。其實,別人看他的所作所為,就像看見了他的心肺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誠一定會在外表上顯露出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還不嚴厲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適安泰。所以,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文本解讀】 朱熹非常重視“誠意”,認為“更是《大學》次序,誠意最要”。(《朱子語類》卷十六)從朱熹的章句中可以大致看出,《大學》對“誠意”的闡釋和界定是基于三個基本的概念:“自欺”、“自謙”、“慎獨”。《大學》對“誠意”的解釋是:“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這里有三個關鍵詞,即“自欺”、“自謙”、“慎獨”,《大學》就是用這三個詞給“誠意”下了一個定義,將誠意與勿自欺、自謙、慎獨諸概念貫通起來,共同構(gòu)成“誠意”概念的全體。 第一,“誠意”的內(nèi)涵就是“毋自欺”。 要理解“毋自欺”,就要懂得什么是“自欺”。“自欺”是作為“誠意”的反面出現(xiàn)的,朱熹理解為:“知為善以去惡,而心之所發(fā)有未實也?!眱?nèi)心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知道要行善去惡,但還是沒有落到實處,就叫“自欺”。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卻假裝不知道而去做,就是“自欺”。產(chǎn)生“自欺”的關鍵是“知”未盡,由于“知”未盡,處于半知,而導致“自欺”。朱熹認為:“惟是知之有豪末未盡,必至于自欺?!保ā吨熳诱Z類》卷十六)“‘自欺’是個半知半不知底人。知道善我所當為,卻又不十分去為善;知道惡不可作,卻又是自家所愛,舍他不得,這便是自欺。不知不識,只喚欺,不知不識卻不喚做‘自欺’?!保ā吨熳诱Z類》卷十六)自欺是由于半知半不知導致的,不知不識不能叫做“自欺”。所以朱熹非??粗亍爸轮保瑥娬{(diào)“致知”務必窮盡,即要做到“即物窮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學 中庸》新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北工大老師編的,北工大老師講,感覺不錯,你懂的
  •   很適合初學者的教材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