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話短說中國史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作者:孟巖嶺  頁數(shù):275  字數(shù):230000  

前言

歷史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學習歷史?這是個被不同時代的人問了干百遍、注定有無數(shù)個答案的問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當下,再問一次,仍有必要。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歷史的傳統(tǒng),歷史的功能,特別是道德教育和政治借鑒功能被拔得很高,放得很大。從孔夫子作《春秋》,歷史便不僅僅是個時間意義上的大事記,而是成了寓褒貶、明善惡的東西。所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寫你好,就流芳百世;寫你壞,就遺臭萬年,歷史的作用,大矣哉!    到了司馬遷寫《史記》,乃至后來包括《史記》在內的“二十四史”,同樣堅持了孔子的春秋筆法,循吏、酷吏、忠臣、佞幸,把人分得清清楚楚,就像京劇的臉譜,一眼就能看出好壞。歷史對于現(xiàn)實社會治理的借鑒意義,也在歷代“正史”中被始終強調和不斷抬高,成了修史、讀史的重要目的之一。到了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干脆將歷史書變成了政治課本,以“資治”為要義,皇皇巨著直接成了帝王施政的政治參考書。    凡此種種,當時看,自有它存在的意義,這算得上是對歷史認識上的大傳統(tǒng)。    與官方的宏大敘事不同,對歷史,販夫走卒,蕓蕓眾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方式?!度龂萘x》開篇的那首臨江仙(明·楊慎所作)說得好:“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是老百姓看歷史的態(tài)度。讀歷史,從中學到了人生智慧、處事的道理,固然好,沒學到,也無所謂,看小說、聽評書、賞戲文,圖的其實就是一個樂兒。這,算是民間的小傳統(tǒng)。    時至今日,對于歷史,這兩種傳統(tǒng)還都在起作用。從小到大,歷史教科書總是告訴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這話沒錯,與我們過去的大傳統(tǒng),一脈相承。但對于個體而言,很多時候不會目的性這樣強,也不太可能時時刻刻想這么多。捧起本歷史書就先想到如此眾多的偉大意義,書得多重,哪里還拿得起來,讀得下去。所以,我們還是不妨回歸到小傳統(tǒng)中去,用平常心、正常心,來看待我們的歷史。書讀得多了,如果不自覺中生發(fā)出了那些積極情感,自然是善莫大焉。沒有,也沒關系,長了知識,多了見識,甚至是娛樂了一把,也是件好事情。    今天,科技發(fā)達,經濟發(fā)展,對個人來說,安身立命的方式多多,早已不是古時候皓首窮經的時代,沒讀過“二十四史”,不丟人,很正常。而且,就謀生來說,學歷史,遠不如學門技術好使。打個比方,工具性、技術性的學科好比面包,生活中離不了,不學它們,難找工作,生存都成問題;而歷史乃至一切藝術,不學習,不了解,生活照舊,無關性命。但這并不是說這些學科和知識全無意義,就拿歷史說,它更像維生素片,不吃照樣活,但吃點兒身體好。讀點兒歷史書,我相信,對你的生活一定有好處。    噦唆了這么多,其實我想說的是,我?guī)Ыo大家的這些文字,您最好也能當成維生素片看,它們不是什么必備之物,不看對生活也絕無影響,但要是您撥冗看上幾眼,一定會覺得有所收獲,有些益處。    說到這兒,該介紹一下書的內容了,您自己判斷,它們夠得上夠不上是維生素。    “長話短說中國史”是個系列,計劃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寫到清朝結束,算是一部完整的中國古代史。這是個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如果您愿意等,我就盡可能一直寫下去。    寫作之前,我給自己定了幾條規(guī)矩,照著這些規(guī)矩寫,也就有了這套書的一些特點。    1.簡明扼要,長話短說,絕不拖泥帶水。當前通俗說史的讀物不少,常常是一個朝代六七本,雖說有不少好作品,但也有不少,車轱轆話來回說,主次不分,兌水嚴重。所以,我這部“長話短說”系列,特別注意了突出重點,避免繁冗,爭取讓讀者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了解盡可能翔實的歷史。也就是說,長話短說,并不是沒有歷史細節(jié),我盡量做到該細講的地方細講,該略述的地方略述,努力達到詳略得當、繁簡適宜。    2.文字通俗生動,有文學性,但絕不戲說,更不惡搞。書中所講的歷史事件、人物,均于史有據,不虛構,不演義,更不編造杜撰,在細節(jié)方面,做了文學化的描寫。此外,拋棄了當下一些通俗說史讀物為搞笑而搞笑的做法,對歷史保持了平和、嚴謹、尊敬的態(tài)度。一味搞笑,甚至不惜為了搞笑隨意聯(lián)系現(xiàn)實、胡亂解讀歷史,這種方式,我不喜歡,也不做。    3.書中融入了我自己對歷史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讀后不僅僅得到一些歷史知識,還能夠對歷史有不同以往的認識。這些思考和認識只是“一家之言”,絕不是什么標準答案,看完了,贊同還是反對,都是您自己的事。但我希望,您也能和我一樣,讀完以后,產生出些想法,生發(fā)出些感慨。    再簡單概括一下這套書的特色,那就是:    輕松,但絕不戲說;    淺顯。但滿含思索;    歡快,但也流露悲憫;    有笑,有淚,有歷史的豪情與寂寞。    總之,我希望這是一部看上去輕松。但其實有重量的書。    能不能做到,只有看過后您才能做判斷。    鑒于這套書的寫法和上述特點,我覺得,這是一套適合不同年齡層次人群閱讀的書,中學生能看,大學生也能讀,孩子看不覺得深,大人看不覺得淺。當然,還是那句話,這是我的設想,是不是這樣,能不能做到,最終還是讀者您說了算。    最后我想說,讀這套書的過程中,如果您笑了,哭了,感動了,領悟了,其實都和我沒什么關系,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歷史帶給您的。    老孟    2012年11月

內容概要

《長話短說中國史·戰(zhàn)國爭雄》是“長話短說中國史”系列的第二部,講述從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到秦掃平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歷史,歷時不到兩百年。
戰(zhàn)國時期,國家間的戰(zhàn)爭越發(fā)慘烈,生存的競爭空前激烈。為了求得生存、富國強兵,從戰(zhàn)國早期的魏國開始,楚國、齊國、秦國、韓國、趙國都進行了變法。魏國、齊國、趙國,都因為變法而強盛一時,特別是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制度嚴苛,但成效顯著,秦國被改造成為以軍事立國的戰(zhàn)爭機器。戰(zhàn)國中期以后,秦國國力大盛,將東方六國遠遠甩在身后,奠定了它最終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
戰(zhàn)國時期,名將輩出,游士活躍。有將才者奮戰(zhàn)于沙場,有辯才者游走于各國,特別是一些習得縱橫長短之術的人,他們或組織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或倡導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他們縱橫捭闔,攪動了當時的國際格局,成為一言一興邦、一言以喪邦的“關鍵先生”。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更加野蠻,殺戮更加血腥,面對殘破、動蕩的社會,智慧超群的思想家們痛心疾首,他們積極思考著救世之道。他們游走于各國,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彼此論戰(zhàn)爭勝,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的思想大爆發(fā),空前絕后,也成為后世中國各種政治、社會思想的源頭和淵藪。
總之,這是一個殺伐不斷、征戰(zhàn)不休的時代,這是一個雄健、野蠻、蓬勃、肆意的時代,在血色紛爭之中,全新的大一統(tǒng)帝國體制在醞釀、生成,并最終一統(tǒng)天下,開啟了未來兩千年中國歷史的走向。這就是戰(zhàn)國,在戰(zhàn)火和死亡中,生命的力量倔強升騰,讓今天的我們在大悲大喜之中,感受著那段壯闊宏大的歷史。

作者簡介

孟巖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yè),史學碩士。從事出版工作十多年,資深編輯,副編審。近年來致力于大眾歷史讀物的寫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寫作風格和創(chuàng)作理念。

書籍目錄

戰(zhàn)國:野蠻殺戮中的新生
第一章 齊國大變局
第二章 別了,晉國
第三章 誰在改變魏國
第四章 改革大潮
第五章 騰飛的秦人
第六章 我的兄弟,我的仇人
第七章 和張儀做對手
第八章 騙你沒商量
第九章 楚地悲歌
第十章 千年一遇武靈王
第十一章 豪俠傳奇
第十二章 蘇秦,間諜人生
第十三章 齊國是個紙老虎
第十四章 弱國無外交?
第十五章 活下來,為了成功
第十六章 仇,總是要報的
第十七章 長平劫
第十八章 誰來拯救趙國
第十九章 嬴政的時代來了
第二十章 同門恩怨:李斯和韓非
第二十一章 刺秦
第二十二章 一統(tǒng)天下
第二十三章 諸子大辯論(上)
第二十四章 諸子大辯論(下)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吳起,這位軍事天才,隨后被任命為西河守,駐守在河西地區(qū),他和他的強大軍隊,始終如懸在秦人頭上的一把利劍,讓他們膽戰(zhàn)心驚但又無可奈何。 吳起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zhàn)績,既因為他善于用兵,多奇謀良策,還在于他善于練兵和帶兵。練兵,前面講了,編練武卒,所選的士兵個頂個都是技藝非凡的武士;帶兵,吳起講軍法,但更注意善待士兵,收買人心,與他們同甘共苦。 吳起是大將軍,但在軍中,一點兒架子也沒有,和最底層的士卒吃住在一起,行軍趕路,士卒步行,他絕不坐車騎馬。士兵身上生了疽(膿瘡),他親自為他們把膿血吸出來。如此穢物,吳起面無難色。遇上這樣的將軍,士兵們感動得就剩下哭了,一旦上戰(zhàn)場,哪個不拼死一戰(zhàn),以一當十。吳起要的就是這個,他明白,這樣的軍隊才能戰(zhàn)無不勝。 北伐與東進 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年),也就是魏國完全占領秦的河西地區(qū)后,魏國兵鋒北向,向中山國發(fā)起了進攻。 中山國為白狄所建,領土主要在今天河北省的中南部,挨著趙國,和魏國并不搭界,魏國進攻中山,要經過趙國。中山和趙國的關系一直不好,雙方時有征戰(zhàn),中山國不大,但軍隊卻相當強悍,算得上趙國的一個勁敵?,F(xiàn)在,魏國主動討伐中山,但趙烈侯并不高興,一開始不想答應。盡管他厭惡中山國,但更不想魏國的勢力趁機進來。 謀臣趙利看到了趙烈侯的猶豫,勸他說:“您該答應這件事。您想想,魏國打不下中山,必定要倚重我們趙國;打下了中山,隔著那么遠,中山它守得住嗎,早晚還不是我們趙國的?!?趙烈侯一聽有道理,況且,當時魏國正如日中天,真要生硬拒絕,趙國也怕得罪了魏國,趙利這么一說,趙烈侯解了心結,正好找著了臺階,于是他同意,借道給魏國。 魏國負責進攻中山的將領是樂羊。關于他,歷史記載也不多,僅見的幾條記載,還充滿傳奇,有點兒像小說,真假難辨。 據說樂羊進攻中山的時候,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所以一開始樂羊帶兵進攻中山,很多人不信任他,和當初吳起在魯國的遭遇有點兒像。這種情況下,顯出了魏文侯作為一個偉大君主的過入之處,戰(zhàn)事一拖幾年,但他始終沒有懷疑樂羊,在樂羊最困難的時候給了他最強有力的支持。

后記

“長話短說中國史”系列的第一部《春秋霸業(yè)》和第二部《戰(zhàn)國爭雄》,我寫了一年多的時間。工作繁忙,家務事也不少,想要寫點兒東西,只能孩子睡后再點燈熬油。一年多來,與孤燈為伍,和殘夜相伴,可謂備嘗辛苦。如今,書稿既成,批檢校閱,甚感欣慰。    書稿即將付梓之際,照例要感謝很多人,家人朋友,領導同事,但在這里,我最想感謝的是我所在的單位。這是這里自由融洽、寬松包容的氛圍,讓我產生了寫作該書的想法,也給我創(chuàng)造了寫作該書的可能。現(xiàn)在,這本不厚的小書能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沒有單位給予我的這個環(huán)境是不可能做到的。    寫作本書的過程中,參閱歷史文獻與今人的著作多部,擇其要者列示如下:《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縱橫家書》、《帛書(戰(zhàn)國縱橫家書)各篇年代和歷史背景》(馬庸)、《戰(zhàn)國史》(楊寬)、《國史大綱》(錢穆)、《中國通史》(傅樂成)、《中國史綱》(張蔭麟)、《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易中天)、《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話說中國·列國爭雄》(陳祖懷)、《秦始皇的秘密》(李開元)。    此外,還參考閱讀了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不能一一列示,在此一并深表謝忱。    中國歷史悠久浩繁,我雖盡其所能,然學識淺陋、天資駑鈍,書中的錯漏之處一定不少,讀者閱讀中如有所發(fā)現(xiàn),歡迎給我指出來,以利于我今后學業(yè)的長進。讀者在閱讀中如有所思所想,也歡迎與我交流。任何批評、意見、建議和感想,請發(fā)我郵箱tianxiwater@sina.com或QQ:945422367。不勝感謝之至!    老孟    2012年12月

編輯推薦

《長話短說中國史:戰(zhàn)國爭雄》是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長話短說中國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讀戰(zhàn)國七雄的歷史可以學到很多哲理
  •   剛看過春秋 戰(zhàn)國還沒怎么看 但是感覺挺好的
  •   值得一看的書,不分年齡限制,長幼都能閱讀的書,畢竟是值得被尊重的歷史
  •   語言清新自然,人物形象鮮明,在妙趣橫生的故事閱讀中,不知不覺的了解到關于歷史學的概念,翻開書,就是打開了一面鏡子,它呈現(xiàn)給你那些古老歲月中的燦爛和輝煌,帶你重返往昔神奇的時光之旅。
  •   除了封面不怎樣,內容很豐富,也說得很詳細又易懂
  •   作為一本普及性的歷史讀物,作者的治學和文筆是應該被肯定的,特別是最后的諸子百家辯論,亦莊亦諧,是一個頗有意思的寫作創(chuàng)新。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