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邱淑蘋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10出版) 作者:邱淑蘋 頁數:197
前言
我和臺灣的邱博士至今未曾謀面,通過網絡信件我們認識了。當她“強烈”要求我為她的作品《旅游犯罪研究及應對機制》寫序時,除了用心地看完她的書之外,還花了一點時間上網搜集了一些她的相關資料。據我了解,邱博士的學科背景頗具復合性:圖書信息學+犯罪學;過去十多年來,她發(fā)表過三十多篇學術論文,主要的研究均與圖書館和犯罪領域有關,諸如圖書館安全、被害者的身心創(chuàng)傷、報案行為反應等。此外,我發(fā)現(xiàn)她很喜歡旅行,還曾在中國大陸、貝里斯、巴拿馬從事國際志愿者工作。近年來,邱博士開始致力于旅游犯罪學的研究,是個對學術研究相當執(zhí)著的人。毫無疑問,旅游產業(yè)已躍居為全球最重要的產業(yè)。我國旅游業(yè)盡管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速,現(xiàn)已經躋身于世界旅游大國的行列,正在朝著世界旅游強國的目標邁進。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影響著旅游決策和旅游發(fā)展,正在成為我國學界、業(yè)界和政府關心的重要問題。國外對于旅游安全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相比而言,國內的研究還處于初期的探索階段,研究論著少而凌亂,涉及的領域也比較有限。從這個意義上說,邱博士從犯罪專業(yè)的視角入手,選擇旅游犯罪及其防范作為研究對象,頗具匠心。
內容概要
《旅游犯罪研究及應對機制》內容共分十章:第一章主要內容在于說明旅游犯罪問題、旅游犯罪的損害及代價、全球旅游安全的演進、研究旅游犯罪的意義及旅游犯罪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討論旅游犯罪的定義及旅游犯罪學應該探討的范疇。第三章討論旅游犯罪的集中性、規(guī)律性、弱勢性、多元性和隱匿性。第四章則以“理性選擇理論”、“日?;顒永碚摗薄ⅰ吧钚螒B(tài)理論”、“中立化技術理論”及“沖突理論”,來解釋旅游犯罪與被侵害現(xiàn)象。第五章從游客的特征與習性、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及旅游產業(yè)的整體結構問題,說明出外旅行者易于受到犯罪侵害的原因。第六章及第七章則是從旅游者的觀點揭示旅游犯罪現(xiàn)象。第八章主要談旅游社會失序現(xiàn)象,也是對于旅游騷擾問題的關切。第九章及第十章則從政府單位、旅游業(yè)、旅游社區(qū)及旅游者個人方面,提出旅游犯罪預防與控制的解決對策。
作者簡介
邱淑蘋,臺灣中央警察大學犯罪學博士,淡江大學圖書信息學碩士。愛好旅游,在多個國家從事國際志愿者工作。 研究領域為旅游安全、犯罪學、圖書館安全。 現(xiàn)為臺灣中央警察大學專任教師,臺灣警察??茖W校兼任教官。 出版專著網部,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多次參加海峽兩岸學術會議。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旅游犯罪現(xiàn)象一、旅游犯罪問題二、旅游犯罪的損害和代價三、全球旅游安全的演進四、研究旅游犯罪的意義五、旅游犯罪學研究方法第二章 旅游犯罪的概念一、旅游犯罪的定義二、旅游犯罪學研究的范疇第三章 旅游犯罪特性一、旅游犯罪地區(qū)的集中性二、旅游犯罪時間的規(guī)律性三、游客易于被侵害的弱勢性四、旅游犯罪形態(tài)的多元性五、旅游犯罪經驗的隱匿性第四章 旅游犯罪侵害相關理論一、機會理論與旅游犯罪侵害二、中立化技術理論與旅游犯罪侵害三、沖突理論與旅游犯罪侵害第五章 旅游犯罪發(fā)生成因一、游客的特征與習性二、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三、旅游產業(yè)的整體結構第六章 旅游犯罪侵害的迷思一、迷思的概念與形成二、旅游犯罪侵害的想法三、旅游犯罪侵害的迷思與澄清第七章 旅游者主觀風險認知一、旅游風險概念二、旅游者對犯罪的主觀風險認知第八章 旅游社會失序現(xiàn)象——旅游騷擾一、旅游騷擾現(xiàn)象二、旅游騷擾的概念三、旅游騷擾的主要類型四、被騷擾游客的特性五、游客受騷擾的原因六、反騷擾行動第九章 旅游犯罪預防與應對機制一、政府方面二、旅游業(yè)方面三、旅游社區(qū)方面四、旅游者方面第十章 旅游安全規(guī)劃一、外觀打扮二、保護隱私三、旅游裝備四、保持健康五、防范器具六、緊急代號七、行程規(guī)劃八、住宿安全九、交通安全十、當地法令及風俗十一、娛樂活動十二、不幸遭偷、搶、騙的處理方式附錄一 出境旅游常見偷竊、搶奪、詐騙案例手法及防范之道附錄二 出境旅游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簡本附錄三 防范恐怖暴力活動附錄四 遭犯罪分子侵害怎么辦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旅游犯罪現(xiàn)象一、旅游犯罪問題有研究指出,當游客選擇旅游地點時,感覺是最重要的,游客大多是到感覺不錯的城市旅游,安全問題當然會影響感覺;之后,才會考慮一些理性因素,例如有哪些景點可去、當地的消費情形如何、是否方便到達等等,最后才會作出決定(Hauber and Zandbergen,1996)。因此,游客想要規(guī)劃一個完美的行程,安全感自然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安全是指平安、無危險、不受威脅。根據馬斯洛(Abaham Maslow)層次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從最低層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與歸屬需求、受尊重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等五種層次需求中,層次越低,越屬于人類基本的需求。安全是人類繼生理需求之外的第二基本需求,需要優(yōu)先獲得滿足。除了需求層次外,馬斯洛更進一步指出,人一生當中的需求會隨時隨地改變,許多潛在需求會因應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讓個體感覺到它們的迫切性。因此,當旅游者到達一個全然陌生的旅游社會,原來存在井然有序的生活需求層次也發(fā)生了變化,進而形成旅游生活中另一個新的需求層次(鄭向敏,2003)。旅游本質上是流動的、異地性的,且具有暫時性特點,旅游者在尚未適應旅游地新環(huán)境時,易于產生不安全感,因而對安全的需求會升高;另一方面,旅游的目的便是為了放松、愉悅,因而旅游期間的游客常疏于安全防范。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于運用學科整合的方式,結合犯罪學、法學與旅游學的相關理論,運用犯罪學理論分析了旅游犯罪現(xiàn)象,系統(tǒng)地闡述了旅游犯罪的實質內涵,揭示了旅游犯罪的規(guī)律性。在此基礎上,從多方面完整地探索了對旅游犯罪行為的防范、控制與管理機制。本書無論從全書架構還是內容的論述看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理論性、系統(tǒng)性與實用性。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北京旅游發(fā)展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韓玉靈 身為一個旅游學者,我對旅游學術的發(fā)展及其未來趨勢相當感興趣,在全球關注與重視安全的今天,旅游安全研究已迫在眉睫,我也相信旅游安全是個龐大且復雜的系統(tǒng),這樣的研究極具有挑戰(zhàn)性。很高興邱博士能以她犯罪學的專門學科背景,為旅游學術開拓出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相當難能可貴。 ——高雄餐旅學院校長 教授 容繼業(yè)
編輯推薦
《旅游犯罪研究及應對機制》:旅游研究前沿書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