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 作者: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命題研究組 頁數:114
內容概要
本書由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命題研究組編著,以教育部考試中心最新考試大綱和指定教程為依據,在研究歷次真題(最新最全)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本書章節(jié)安排與常規(guī)教程一致,主要內容包括:數據結構與算法、程序設計基礎、軟件工程基礎和數據庫設計基礎,每章末尾設置有“應試加油站”,該板塊匯集重點提示、解題技巧等部分,引導考生掌握重點內容,增強考生的解題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書末附有4套筆試真題和5套模擬試題,供考生考前實戰(zhàn)演練。
本書以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生為主要讀者對象,適合于考生在等考前復習使用,也可作為相關考試培訓班的輔導教材,以及大、中專院校及師生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1章 數據結構與算法
1.1 算法
1.1.1 算法的基本概念
1.1.2 算法復雜度
1.2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1.2.1 什么是數據結構
1.2.2 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
1.2.3 線性結構與非線性結構
1.3 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
1.3.1 線性表的基本概念
1.3.2 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
1.3.3順 序表的插入運算
1.3.4 順序表的刪除運算
1.4 棧和隊列
1.4.1 棧及其基本運算
1.4.2 隊列及其基本運算
1.5 線性鏈表
1.5.1 線性鏈表的基本概念
1.5.2 線性鏈表的基本運算
1.5.3 循環(huán)鏈表及其基本運算
1.6 樹與二叉樹
1.6.1 樹的基本概念
1.6.2 二叉樹及其基本性質
1.6.3 二叉樹的存儲結構
1.6.4 二叉樹的遍歷
1.7 查找技術
1.7.1 順序查找
1.7.2 二分法查找
1.8 排序技術
1.8.1 交換類排序法
1.8.2 插人類排序法
1.8.3 選擇類排序法
1.9 應試加油站
1.9.1 考試重點整理
1.9.2 解題技巧
1.10 過關練習與答案
1.10.1 過關練習
1.10.2 參考答案
第2章 程序設計基礎
2.1 程序設計方法與風格
2.2 結構化程序設計
2.2.1 結構化程序設計的原則
2.2.2 結構化程序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2.2.3 結構化程序設計原則和方法的應用
2.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
2.3.1 關于面向對象方法
2.3.2 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2.4 應試加油站
2.4.1 考試重點整理
2.4.2 解題技巧
2.5 過關練習與答案
2.5.1 過關練習
2.5.2 參考答案
第3章 軟件工程基礎
3.1 軟件工程基本概念
3.1.1 軟件定義與軟件特點
3.1.2 軟件危機與軟件工程
3.1.3 軟件工程過程與軟件生命周期
3.1.4 軟件工程的目標和原則
3.1.5 軟件開發(fā)工具與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3.2 結構化分析方法
3.2.1 需求分析和需求分析方法
3.2.2 結構化分析方法
3.2.3 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
3.3 結構化設計方法
3.3.1 軟件設計的基本概念
3.3.2 概要設計
3.3.3 詳細設計
3.4 軟件測試
3.4.1 軟件測試的目的
3.4.2 軟件測試的準則
3.4.3 軟件測試技術和方法綜述
3.4.4 軟件測試的實施
3.5 程序的調試
3.5.1 基本概念
3.5.2 軟件調試方法
3.6 應試加油站
3.6.1 考試重點整理
3.6.2 解題技巧
3.7 過關練習與答案
3.7.1 過關練習
3.7.2 參考答案
第4章 數據庫設計基礎
4.1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
4.1.1 數據、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
4.1.2 數據庫系統(tǒng)的發(fā)展
4.1.3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特點
4.1.4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內部結構體系
4.2 數據模型
4.2.1 數據模型的基本概念
4.2.2 E—R模型
4.2.3 層次模型
4.2.4 網狀模型
4.2.5 關系模型
4.3 關系代數
4.4 數據庫設計與管理
4.4.1 數據庫設計概述
4.4.2 數據庫設計的需求分析
4.4.3 數據庫概念設計
4.4.4 數據庫的邏輯設計
4.4.5 數據庫的物理設計
4.4.6 數據庫管理
4.5 應試加油站
4.5.1 重點提示
4.5.2 解題技巧
4.6 過關練習與答案
4.6.1 過關練習
4.6.2 參考答案
第5章 真題及答案解析
5.1 真題
5.2 真題答案與解析
第6章 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
模擬試題一
模擬試題二
模擬試題三
模擬試題四
模擬試題五
模擬試題一答案解析
模擬試題二答案解析
模擬試題三答案解析
模擬試題四答案解析
模擬試題五答案解析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5.可維護性好 由于下述因素的存在,使得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開發(fā)的軟件可維護性好。 (1)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開發(fā)的軟件穩(wěn)定性比較好。 (2)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開發(fā)的軟件比較容易修改。 (3)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開發(fā)的軟件比較容易理解。 (4)易于測試和調試。 在面向對象方法中,核心是類,它具有理想的模塊機制,獨立性好,修改一個類通常不會牽扯到其他類。如果只修改類的丙部算法或數據而不改變類的對外接口,則完全不會影響軟件的其他部分,這是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所不能做到的。面向對象技術特有的繼承機制、多態(tài)機制使得軟件易于修改和擴充,同時也為軟件的測試和調試工作帶來方便,使得測試和調試更易于進行。 2.3.2 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所有有關面向對象方法的定義都包括對象、屬性與方法、類、繼承、多態(tài)性等基本要素,下面分別介紹這些概念。 1.對象 對象是面向對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對象可以用來表示客觀世界中的任何實體,既可以是具體的物理實體的抽象,也可以是人為的概念,或者是任何有明確邊界和意義的東西。在面向對象程序中,客觀世界被描繪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裝的對象,這些對象通過外部接口訪問其他對象??梢?,對象是組成一個系統(tǒng)的基本邏輯單元,它由一組表示其靜態(tài)特征的屬性和其可執(zhí)行的一組操作組成。 對象是包含客觀事物特征的抽象實體,它是屬性和行為的封裝體,在程序設計領域,可以使用“對象一數據+作用于這些數據上的操作”這一公式來表達。對象的操作稱為它的行為,在面向對象設計中,通常把對象可以做的操作稱為方法或服務。對象包含的信息稱為屬性,其通常在設計階段已經確定。通過定義好的對象的操作可以改變屬性。 操作的對外過程是封閉的,即用戶只需要知道該項操作的結果,而不需要關心它是如何實現的,實際上,對象的這個操作是封裝在對象內部的,用戶也看不到,只是通過該對象提供的接口調用,對象的這一特征稱為對象的封裝性。 對象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①標識唯一性。對象是可以區(qū)分的,區(qū)分的依據是對象的內在本質,而不是通過描述來區(qū)分。 ②分類性。具有相同屬性和操作的對象可以抽象成一個類。 ③多態(tài)性。同一個操作可以是不同對象的行為。 ④封裝性。對外部只提供接口,方便用戶調用,內部實現對外不可見。 ⑤模塊獨立性好。從模塊的獨立性考慮,對象內部各種元素彼此結合緊密,內聚性強。
編輯推薦
為了引導考生順利通過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我們根據新大綱的要求,結合典型試題,按教育部考試中心指定教材的篇章結構,由從事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試題研究人員及在等級考試第一線從事命題研究、教學、輔導和培訓的老師精心編寫了《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全能教程一一二級公共基礎知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