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北京郵電大學 作者:李文海主編 頁數:249
內容概要
本教材主要涉及通信網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及具體方式,還涉及網絡的規(guī)劃設計方法。
本教材中除討論了傳統(tǒng)電話網的基本概念、組成、網絡結構之外,還討論了中繼傳輸網、電信支撐網、用戶接入網、ATM寬帶網、Internet與寬帶IP城域網技術及軟交換及下一代網絡技術等。在本書還介紹了固定電話網、信令網、數字同步網及中繼傳輸網等各種專業(yè)網絡的規(guī)劃設計方法。
本教材側重闡述基本概念、應用技術及基本規(guī)劃設計方法,對一些理論上數學分析以夠用為度,刪減了過于繁瑣的數學推導。
書籍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通論系統(tǒng)與通信網
1.1.1 通信系統(tǒng)及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1.1.2 通信網的基本概念及構成
1.1.3 通信網的分類
1.1.4 通信網的基本結構
1.2 通信的質量要求
1.3 現代通信網的構成及發(fā)展
1.3.1 現代通信網的構成
1.3.2 現代通信網的發(fā)展
第2章 電話交換網
2.1 電話網的網路結構
2.1.1 電話網的等級結構
2.1.2 長途網及其結構演變
2.1.3 本地網
2.2 路由及路由選擇
2.2.1 路由的含義及分類
2.2.2 路由選擇
第3章 中繼傳輸網
3.1 傳輸介質及傳輸網
3.1.1 傳輸介質
3.1.2 傳輸網的基本概念
3.2 傳輸網的可靠性
3.2.1 基本概念
3.2.2 傳輸網的保護
3.3 基于PDH的傳輸系統(tǒng)
3.3.1 PDH的基本概念及系列速率
3.3.2 PDH傳輸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其弱點
3.4 基于SDH的傳輸網
3.4.1 SDH的基本概念及SDH的速率等級
3.4.2 SDH的幀結構
3.4.3 SDH的同步利用與映射
3.4.4 SDH傳送網的概念及SDH的基本網絡單元
3.4.5 SDH傳送網絡結構及自愈保護
3.4.6 SDH傳輸網的同步方式
3.5 SDH設備的定時工作方式
第4章 電信支撐網
4.1 引言
4.2 No.7信令網
4.2.1 No.7信令系統(tǒng)簡介
4.2.2 No.7信令網的組成及網路結構
4.2.3 我國信令網的網路結構及組網原則
4.3 數字同步網
4.3.1 數字同步網的基本概念及實現網同步方式
4.3.2 基準時鐘源及受控時鐘源
4.3.3 我國同步網的網路結構及組網原則
4.4 電信管理網
4.4.1 電信管理網的基本概念
4.4.2 TMN的功能
4.4.3 電信管理網的體系結構
第5章 用戶接入網技術
5.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5.1.1 接入網的演變及發(fā)展
5.1.2 接入網的定義及功能模型
5.1.3 接入網的傳輸技術及分類
5.2 有線接入網
5.2.1 銅線接入網
5.2.2 光纖接入網
5.3 無線接入網
5.3.1 固定無線接入網
5.3.2 移動無線接入網
第6章 ISDN及ATM寬帶網
6.1 ISDN
6.1.1 ISDN的基本概念
6.1.2 ISDN的網絡功能及ISDN業(yè)務
6.1.3 ISDN用戶一網絡接口及信道類型和接口結構
6.1.4 數字用戶環(huán)路
6.2 ATM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6.2.1 ATM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6.2.2 ATM基本工作原理
6.2.3 ATM協議參考模型
6.3 ATM交換技術
6.3.1 ATM交換基本原理
6.3.2 ATM交換機基本組成
6.3.3 VP交換和VC交換
6.4 ATM網絡連接及ATM網絡
6.4.1 ATM網絡連接
6.4.2 ATM網絡
第7章 Internet與寬帶IP城域網
7.1 Internet基本概念及特點
7.1.1 Internet的基本概念
7.1.2 Internet的特點
7.2 Internet網絡標準TCP/IP
7.2.1 概述
7.2.2 TCP/IP分層模式
7.2.3 編址與域名系統(tǒng)
7.2.4 無分類編址CIDR
7.3 寬帶IP城域網
7.3.1 寬帶IP城域網概念
7.3.2 寬帶IP城域網所提供的業(yè)務
7.3.3 寬帶IP城域網中的路由器和交換機
7.3.4 寬帶城域網的網絡結構和功能分層
7.3.5 寬帶IP城域網的傳輸技術
7.4 接入Internet的幾種方式
7.4.1 通過電話網接人Internet
7.4.2 通過數據通信網接入Internet
7.4.3 通過ADSL接人Internet
7.4.4 光纖混合接入模式
7.4.5 通過以太網接入Internet
7.5 下一代IP技術——IPv6
7.5.1 IPv6技術的引入及其特點
7.5.2 IPv6地址體系結構
7.5.3 IPv4向IPv6演進技術
第8章 通信網的規(guī)劃設計
8.1 固定電話網的規(guī)劃與設計
8.1.1 固定電話網建設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8.1.2 業(yè)務量與業(yè)務流量的預測與計算
8.1.3 本地網的規(guī)劃設計
8.2 No.7信令網的規(guī)劃與設計
8.2.1 我國的No.7信令網概況
8.2.2 No.7信令網的發(fā)展規(guī)劃
8.2.3 No.7信令網信令鏈路的計算
8.3 本地網智能匯接局組網方式設計
8.3.1 智能匯接局組網的概念及業(yè)務功能說明
8.3.2 智能匯接局組網的網絡結構設計
8.3.3 話務量與中繼電路容量計算
8.4 中繼傳輸網的規(guī)劃與設計
8.4.1 業(yè)務量與對應電路需求數量的一般計算方法
8.4.2 SDH中繼傳輸網設計舉例
8.5 傳輸網絡的生存性
8.5.1 傳輸網絡的生存性的基本概念
8.5.2 網絡冗余度與生存性的計算
8.6 用戶接入網的規(guī)劃與設計
8.6.1 城市接入網規(guī)劃的重點
8.6.2 SDH技術在接入網中的應用
8.6.3 接入網組網涉及的概念
8.6.4 接入網網絡組織結構
8.6.5 接入網的兩種主干光纖環(huán)形網絡結構
第9章 軟交換及下一代網絡技術
9.1 軟交換及軟交換系統(tǒng)構成
9.1.1 軟交換的定義及概念
9.1.2 軟交換的主要特點
9.1.3 基于軟交換網絡體系結構及工作流程
9.1.4 軟交換系統(tǒng)功能
9.1.5 軟交換系統(tǒng)支持的協議
9.1.6 軟交換系統(tǒng)組網實例及對軟交換設備的性能評價
9.1.7 軟交換系統(tǒng)的媒體網關
9.1.8 軟交換系統(tǒng)的信令網關
9.2 下一代網絡技術
9.2.1 下一代網絡的定義與概念
9.2.2 下一代網絡的特點
9.2.3 下一代網絡的分層
9.2.4 基于軟交換系統(tǒng)的下一代網絡體系結構
9.2.5 NGN的網絡發(fā)展策略
9.2.6 NGN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新一代高職教育信息通信規(guī)劃教材·現代通信網( 第2版)》側重闡述基本概念、應用技術及基本規(guī)劃設計方法,對一些理論上數學分析以夠用為度,刪減了過于繁瑣的數學推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