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郭濤 頁數(shù):329
Tag標簽:無
前言
《西游記》中唐僧說得最多的兩句話,一句是“你這潑猴”,另一句是“悟空救我”。這是非常矛盾的兩句話,說的是同一個人,一邊是在責罵,一邊又在求救。使用最多的方法也是兩個,一個是“念緊箍咒”,另一個也還是“悟空救我”。這也是非常矛盾的兩個方法,一個是對付“潑猴”的方法,一個是對付妖怪的方法。可見唐僧對這個徒弟是不滿意的,不是一個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徒弟。但是這個徒弟又是有用的,見不得又離不開。因為唐僧的本事是念經(jīng),打架不行,是非不分,又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還很容易上當受騙,而且是個“名人”,這種人就需要保護。即便是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他們的本領在我們看來也遠在唐僧之上,那為什么這幾個人心甘情愿地跟著唐僧?跟著一個比自己本領差的人呢?只是因為他是“老板”嗎! 其實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有罪之人”。 孫悟空是一個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反政府武裝力量,因為大鬧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豬八戒因為性騷擾,調(diào)戲嫦娥,被貶下界,淪落福陵山云棧洞,占山為王,吃人度日。沙和尚因為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界,落難流沙河,饑寒難忍,生活落魄。這三個人都是有罪之人,而且對自己的現(xiàn)狀表現(xiàn)出不滿,認為現(xiàn)在過的都不是自己想過的生活,所以對他們來說等待的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將功贖罪、翻身“正名”和過上好日子的機會。機會說來就來,唐僧的出現(xiàn)就是給他們這樣一個機會,只有跟著唐僧,保護唐僧,直至取經(jīng)成功,才能獲得合法地位,“重新做仙”,過上好日子,不然你在這個神仙社會上就沒法混下去。 這里順便說一下,唐僧也是一個有罪之人,見《西游記》第一百回,如來說:“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謾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zhuǎn)生東土?!本唧w金蟬子干了什么呢?據(jù)說是上課睡大覺。但是這是有問題的,第一,罪不至此,上課睡覺絕不至于打人凡間,量刑過重,罪名太輕,名不符實。第二,邏輯有問題,上課睡大覺就是“輕謾我之大教”嗎?不一定吧!完全有可能是你講得不好,不能引人人勝,聽者乏味,所以睡覺。第三,將個人和組織畫上等號,將私人問題上升到組織問題,將個人恩怨上升到組織矛盾。我們來看罪名是什么呢?“不聽說法,輕謾我之大教?!蹦蔷褪钦f我就代表大教,不聽我說法就是輕慢我大教,其實都是被代表。古往今來,這個問題經(jīng)常犯。 這四個人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就可以定性為“恐怖組織”。 而孫悟空反政府的原因十分可笑,竟然是不愿意從基層干部做起。自恃有些本事,慕虛名,好頭銜,認為工作有貴賤之分,不是干一行愛一行。給了一個弼馬溫的基層干部,剛開始還稱職,養(yǎng)得馬兒肉肥膘滿,后來一打聽說官小,就不干了。想自己以前稱王稱祖,現(xiàn)在卻落得個“未人流”,就開始鬧情緒。而且認為這是一個下賤工作,“養(yǎng)馬者,乃后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就掀翻辦公桌,辭職報告也不寫,一路打出南天門。 孫悟空的這些認識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也是大膽和前衛(wèi)的,和主流認識有很大差別。我們現(xiàn)在的主流意見是什么呢?“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shù)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惫ぷ鳠o貴賤,崗位無差別,都是為社會做貢獻,這是我們的主流意見。這句話沒錯,可是很多人不相信,認為這是騙人的鬼話,說這里面有前途的恐怕只有張華吧。但是這怎么可能呢?張華也有可能賣豬肉,售貨員也有可能當老總。人的命,天注定,那是他認命,愿賭就要服輸。其實人的命,誰都不注定,過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自己選的,走上這條路,就不要羨慕別人走上另一條路。那么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命運在自己手中,任何人都不能輕言放棄。魯迅先生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就表達過同樣的觀點:“沒有什么人有這樣的權(quán)力:能夠教你們永遠被奴役。沒有什么命運會這樣注定:要你們一輩子做窮人。你們自己不要小看自己……”時代變了,條件變了,但這其中的意思沒有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說了一種可能性,要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現(xiàn)實,就要看你怎么做,權(quán)利在你手里,路在你腳下,怎么設計人生,自己做主。所以當現(xiàn)實不可避免的時候,不要在乎做什么,而要關(guān)注怎么做。有些事情是因人而異,不因行業(yè)而異。 孫悟空就是一個不在乎做什么,也不在乎怎么做,卻在乎掛什么職稱的人。從知道官銜大小的前后變化就可以看出,不知道官銜的時候相當稱職,“那些天馬兒見了他,泯耳攢蹄”。但是一旦知道這是個“未人流”的干部,連編內(nèi)都不算頂多是個編外的時候,馬上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不干了。實際上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這是自己氣自己,事情沒法改變,能改變的是你的看法,不管你知道它是“人流”還是“未入流”,編內(nèi)還是編外,你都是個養(yǎng)馬的,這是個事實改變不了。即便給你個很大的頭銜,你還是養(yǎng)馬的。知道和不知道,這對做什么并沒有改變。這從后來做齊天大圣也可以看出,齊天大圣是一個什么職位呢?有名無實,有官無祿,有職位無職務,是個閑差,而且不發(fā)工資。但是孫悟空喜歡,“話說齊天大圣到底是個妖猴,更不知官銜品從,也不較俸祿高低,但只注名便了”。但是往往“慕虛名而處實禍”。三國的曹操就說過這話,曹操的名言就是“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講求名至實歸。 但是人都是要面子的。玉帝也是小題大做,走吧便走吧,反正是個“未人流”,大不了重新招聘嘛??墒怯竦鄄贿@么認為:一個未人流的都敢這么跟我叫板,這還了得,卻要拿來問罪。這便開啟了大鬧天宮的序幕。后來招安,給了個齊天大圣,其實也就是掛了個名,有官無祿。又怕猴子閑暇無事惹出事端,就給了個差事,權(quán)管蟠桃園。其實這也就是個看園子的嘛,和養(yǎng)馬的有區(qū)別嗎?但是這次孫悟空不在乎,“大圣歡喜謝恩”,因為他已經(jīng)是齊天大圣了,即便這個齊天大圣也只是個看園子的。結(jié)果權(quán)管蟠桃園,卻將桃兒吃個干凈。怎么吃呢?偷吃。將土地、力士支走,這就說明他是明知故犯,明知不能吃卻偏吃。再者,這桃是公家財產(chǎn),或者說是王母的私人財產(chǎn),不管怎么樣,都不是你孫悟空的個人財產(chǎn),你只有管理權(quán),沒有經(jīng)營權(quán),更沒有使用權(quán),只是“全權(quán)管理,好生在意”,不得私吞、侵占和據(jù)為己有。但是猴子才不管這么多,猴子愛吃桃,也沒有這個是非觀念,就將桃兒吃個干凈。再說了,一個齊天大圣吃個桃子有什么問題!沒有問題。職位越高,權(quán)力越大,束縛就越大。如果沒有外界約束,這種束縛主要靠自律。孫悟空顯然是個新手,沒有經(jīng)驗,過高地估計自己的權(quán)力。這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挪用公款,以權(quán)謀私,侵占他人財產(chǎn)。 桃子是吃了,可問題也來了。有兩個問題孫悟空就沒有搞明白,第一,桃子給誰吃;第二,孫悟空吃了誰的桃子? 表面上看是吃了王母家的,實際上桃子也不是供王母一個人享用,是要分給大家的。有些東西一出生命運就已經(jīng)確定,就注定成為某些人的盤中餐,午餐肉。比如桃子。桃子一出生就已經(jīng)名花有主,誰是誰的桃子就已經(jīng)被分好,熟了誰吃都已經(jīng)被確定。蟠桃會就是見證這一盛舉的時刻。所以孫悟空你現(xiàn)在吃了大家的桃子,大家吃什么?這就大大的不應該,所以桃子吃了,孫悟空也犯了眾怒,招來了殺身之禍,這就是辦事前不做好調(diào)查的結(jié)果。這樣一來孫悟空的戰(zhàn)斗面馬上擴大,與整個天庭為敵,這就是他最主要的失利。你可以與王母為敵,可以與玉帝為敵,但是你不能與整個天庭為敵,不能沒有群眾基礎。孫悟空的問題就在于他沒有群眾基礎,是單干。 后來又因為聽說王母設宴沒請他大為不滿,這個在我看來純粹是自己氣自己,沒事找事。首先這個消息的真假不得而知,來源不可靠,獲得消息的渠道就不對。從誰那里聽說的呢?從摘桃仙女那里聽說的,一個摘桃仙女她不是送請?zhí)?,請誰不請誰她怎么知道。渠道就已經(jīng)決定了這個消息的可信度,道聽途說,經(jīng)驗之談,這話的可信度就要打點折扣。而且摘桃仙女說的是“上會有舊規(guī)”,今年是什么新政策,她們不知道。有沒有請孫悟空,她們也只是沒聽說。所以到底有沒有請,從這幾個摘桃仙女這里看不出來。如果一定要知道別人有沒有請你,直接問;如果不好意思,找?guī)讉€有可靠內(nèi)幕的人確認一下不就可以了嗎?而且即便退一步來講,真的沒請,也可以理解,那是人家王母的私人聚會,家庭聚會,請的都是多年的老知交,老相好,跟你又不熟,請你做什么!但是猴子一不確認,二不理解,就認定是沒請。“??!?。∽?!”好大圣使個定身法,定了這幾個摘桃子的仙女。還假傳圣旨,支走赤腳大仙,變作大仙模樣前往瑤池,先偷桃,后偷酒,攪亂蟠桃大會,又竊取老君仙丹,后來酒醒,知道自己罪過不小,竟然敢做不敢當,而是“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又跑了!害怕追究責任,再次擅自離職。后來還知錯犯錯,只道地上的酒不好吃,又跑去天上偷來御酒開酒會,還說什么“今朝有酒今朝醉”。這句話本身沒錯,可你不能偷別人家的酒啊,你不能拿偷來的錢揮霍,搶來的錢瀟灑,喝得瀟灑,可這瀟灑是追求一種個人享樂主義。 等到天兵問罪,竟然還說:“我就是干了,你能怎么著?”這分明是“惡霸”語言,蠻不講理嘛。被天兵捉了些小兵,竟然說:“捉的都是些虎豹狼蟲、獾獐狐駱之類,我同類者未傷一個,何須煩惱?”沒有把替他賣命的兄弟當成自己人,所以說“移民”未必是好事。后來還跟如來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要讓玉帝搬家,將皇宮讓與他,便可罷休,否則永無清平。實際上他只是看到了玉帝的名氣和權(quán)力,而沒有看到責任,做玉帝不是掰手腕,誰力氣大誰做,需要的是管理能力,治世之能力。即便是好好好讓你孫悟空來做,又會怎么樣呢,頂多是改帝不改制,天下改姓孫了而已。 可惜天下沒有改姓孫,孫悟空卻被壓在五行山下。 豬八戒被貶是因為性騷擾。職銜本來是很高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總司令,天河這片地盤可以說就他說了算??墒遣恢涝谀囊淮瓮跄概e辦的蟠桃會上,來了興致,喝了點酒。但是有興致無雅致,酒后亂性,就去騷擾嫦娥。這個人以前有沒有前科我們不知道,沒有記載。但是沒有記載和有沒有是兩碼事。有沒有自己知道,沒有記載只是沒有被大家知道,公眾沒有知情權(quán),反正擺平這個事情的方式有很多。有句話說“丑事人人有,不露是高手”,從后來的表現(xiàn)來看,天蓬極有可能就是個高手。敢這么明目張膽地做,就絕對不是一次兩次。但是高手也有露馬腳的時候,我們知道這次他幾杯酒下肚,就攪亂了那花花腸子,帶酒戲弄嫦娥。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因為酒能亂性,所以有些人為了某些事情故意喝酒,他平時不敢,喝酒壯膽,一出事就往酒身上推,“哎呀,這個我不知道啊,可能是喝了點酒”。于是大家就原諒了他,奏效,下次還喝,最多就是酒后失德嘛。其實哪里有什么德呀?一個君子是不會因為喝了點酒就成了小人,小人也不會因為喝點酒就成了君子。酒能亂什么性呢,都是人在亂性,人以酒亂性,所以酒有時候就成了借口,成了“替罪酒”,成了為某些人開脫的理由,為非作歹的手段,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天蓬極有可能就是想找一個借口,是留了一手的。因為按照正常的邏輯,喝酒無非幾種情況:不盡興了繼續(xù)喝,喝醉了當場睡,這是第一種情況,第二種情況就是喝完酒了回家,這也是一個正常的想法,回家睡覺、休息,這還算清醒,喝了酒但沒醉,似醉非醉,最起碼知道家門在哪。但是你要說你連家門都不認識,跑到別人家里去睡覺,那就是裝醉。而且是跑到一個“寡婦”家里,那這就說不過去了,這就是第三種情況:沒醉裝醉,借酒賣醉,別有用心。 那么騷擾嫦娥的地點是哪里呢?廣寒宮。就是說天蓬喝完酒不是回家,而是直奔廣寒宮。這就讓人納悶了,你不回家跑廣寒宮干嗎?你說你回家路過,可這也不順路呀!你要非說是順路,這就繞遠了。當然這么一來,我們就知道了,天蓬之意不在酒,其目的很明確,就是借酒發(fā)揮。但是你說你發(fā)揮得有點水平、講點情調(diào)吧,不,沒情調(diào)。干什么呢?“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眲邮謩幽_的,這就讓人很不愉快了,沒有哪個人喜歡這種粗暴的方式,這種不尊重的方式。天蓬這次他惹錯人了,擾錯對象了。騷擾嫦娥,嫦娥是誰呀,是個寡婦,“正史”記載是玉帝的外甥女,“野史”記載撲朔迷離。反正“寡婦門前是非多”,嫦娥這淌水多深啊,這次事件就成為天蓬元帥輝煌生涯的結(jié)束。據(jù)天篷自己說天庭里對性騷擾這種事情的處理非常嚴厲,按律當斬。玉帝也沒有格外開恩的意思,沒有因為天蓬的級別高就從輕發(fā)落。如果要減刑,方法有很多,為了避免政治影響,革了官銜也可以嘛,大不了以后重新提干,或者調(diào)離本職工作崗位安排在其他地方任職也可以。但是玉帝沒有這么做,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非常嚴厲,不以酒后失德論,而是認定就是性騷擾,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隨便對別人進行性侵犯,更不能以酒為借口進行I生騷擾。天蓬也沒有辯駁,認了,這最起碼還敢做敢當,雖然無恥但不至于無賴。后來多虧太白金星求情,改“重責兩千錘”,貶出天庭,投入凡胎,結(jié)果錯投豬胎。這個差錯是前所未有的,天庭里貶了這么多神仙,錯投豬胎的,天蓬是第一個。所以有人因為這個事情說玉帝用了他的上帝之手,暗中使壞,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天蓬元帥錯投豬胎我們不得而知。玉帝和嫦娥是什么關(guān)系,我們也說不清。反正天蓬是被開除了。而被貶下界之后,那幫原來的部下和朋友也是沒有來看過這個前任天蓬元帥。直到碰見觀音出差,菩薩讓等一個取經(jīng)的有緣人。 沙和尚是有點委屈了,沒有個人作風問題,也沒有太大的是非問題、原則問題和政治性錯誤,僅僅只是因為失手打碎了個玉琉璃盞就被貶下界。最多是個過錯,但卻被治以刑罰,可以說是量刑過重。后來多虧赤腳大仙求情,才免死被貶下界。后來也是受觀音指點,等一個求經(jīng)的有緣人。 而且我們從中可以看到,這三個都是因為在王母的Pany上惹的禍,一個攪亂Pany,一個在Pany后騷擾嫦娥,一個在Party上失手打碎玉琉璃,可見這個Party確實惹了不少麻煩啊。 不管怎么樣,這三個人的最終結(jié)果都是沒得混,一個被壓在五行山下,一個成了頭豬,一個淪落流沙河,都是無期徒刑,等于說這輩子就完了。所以只能跟著唐僧,憑表現(xiàn)減免罪刑,重新獲得名分。這是他們跟隨唐僧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我們可以看到,這三人都是受了菩薩的指點,不看僧面看佛面,菩薩的話總得聽吧,上面安排下來的事情總得做吧。而且話不白聽,活不白干,有好處,有承諾。雖然沒有正式合同文本,但是有口頭協(xié)約,也算是“簽”了合同的,而且出家人不打誑語,菩薩這話可信。 對悟空的承諾,第一,恢復自由身。第二,面包牛奶。五行山下五百年孫悟空的飲食標準是什么?如來的安排是:“但他饑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融化的銅汁飲。”這在我們現(xiàn)在看來,簡直沒人性,虐囚嘛,這東西比三鹿厲害多了,直接結(jié)石。而且,這是上面的安排,到下面執(zhí)行的時候又不知會克扣什么,說不定拿出去賣爛銅廢鐵了,所以能不能按時吃到鐵丸,喝到銅汁,這都是個問題,面包牛奶很誘惑。第三,入我佛門,再修正果,恢復聲譽。孫悟空一生最在乎的就是面子,西行途中孫悟空最反感的就是別人叫他弼馬溫,可是孫悟空最反感什么別人就叫他什么,擺明了要跟孫悟空對著干。孫悟空一惱,別人就笑。為什么呢?這讓孫悟空很沒面子,自己有面子,氣勢上先勝一籌。人活臉,樹活皮,面子不能丟,名聲很重要,所以孫悟空決定出來干。但是我們說面子要有,不能死要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一個不要臉的人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死要面子的結(jié)果是讓你很沒面子。 對八戒的承諾,將功折罪,“管叫你脫離災瘴”,恢復人身。對沙僧的承諾,脫離苦惱,功成免罪,復你本職,這個承諾也很誘惑,但是有條件,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不看過程,只看結(jié)果。對白龍的承諾,免死。面對這些承諾的誘惑,這幾個人的反應是:悟空“愿去!愿去!”八戒“愿隨!愿隨!”沙僧“我愿皈正果,愿領教誨!”白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一個個都歡喜得不得了。 那為什么這幾個人都愿意呢?心不死,日子沒法過。深層原因加上現(xiàn)實原因,就必然導致他們欣然接受。一個人心要是死了,就沒什么想干的了。心灰意冷什么都提不起興趣,不管你說什么我不在乎。但這幾個人恰恰心不死。這幾個人的心態(tài)是什么呢?不做大哥好多年。報名的時候往往都是“我乃齊天大圣孫悟空是也”、“我乃天蓬元帥是也”、“我乃玉帝身前卷簾大將是也”,都活在歷史之中,總在“想當年”,沒有活在當下,其實懷舊是因為看不到未來,沒有未來就沒有幸福,尤其是對有過去的人來說,沒有未來就生活在過去。正是因為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對現(xiàn)實的嚴重不滿,所以他們愿意出來干。 再者,唐僧上頭有人。選定唐僧去取經(jīng)的原因之一就是唐僧是如來的二徒弟,是自己人,取經(jīng)這么重要的事情當然還是交給自己人來得放心。另一方面,唐僧是唐太宗皇帝的御弟,擁有人類社會的官方背景。所以這就是唐僧的厲害之處,不看僧面看佛面。 跟隨唐僧的第四個原因是感恩。《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遭唐僧驅(qū)逐的時候就說過:“老孫因大鬧天宮,致下了傷身之難,被我佛壓在兩界山;幸觀音菩薩與我受了戒行,幸?guī)煾妇让撐嵘?;若不與你同上西天,顯得我‘知恩不報非君子,萬古千秋作罵名’。”一是感恩,二是怕背罵名,說白了還是面子問題。但是這是有問題的,表面上看好像是唐僧救了他們,實際上這是上頭的意思,如來許的諾,觀音傳的話,唐僧只是一個執(zhí)行者。但是在孫悟空看來就是唐僧救了他,知恩圖報是一個原因。但是這個知恩也是有問題的,是如來放的他,也是如來關(guān)的他,失去了五百年的人身自由出來還得謝人家。一關(guān)一放就造就了一顆感恩的心,如來沒有損失,孫悟空失去了五百年的自由,還要感謝那個當初把他壓進去的人現(xiàn)在把他放出來。 《西游記》中我們最痛恨的就是唐僧人妖不分,愚昧迂腐,其實是我們對唐僧要求過高和誤解了唐僧。 第一,唐僧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就不能用神的標準來要求他。 第二,神仙妖怪怎么界定。唐僧說:“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菩薩說:“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奔热灰磺心д隙际切哪?,一切本來又皆屬無有,你怎么判斷?神仙妖怪絕不是他們名片上印的那個東西。有些事情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簡單,這個世界上最難的鑒定是對人的鑒定。 第三,人就沒有壞人嗎,妖就沒有好妖嗎?人與妖的本質(zhì)區(qū)別絕不在于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是妖他媽生的,跟他們的媽沒有關(guān)系。魔由心生,是妖是人,不在于形而在于心,不在于他們長什么樣,而在于他們做什么事。一個人最主要的是要戰(zhàn)勝自己的心魔,心向善,那就是佛,心向惡,那就是魔。所以唐僧是有自己的處世哲學,為人原則,那就是不以集體論個體,不以組織論個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說這個組織是好的里面就沒有壞人,那個組織不好里面就沒有好人,大多數(shù)并不代表全部。 而且唐僧身邊跟著的這三個,哪個不是妖,孫悟空自己就承認自己是妖。那既然這三個妖怪可以是好一點的妖怪,為什么別的妖怪就不可以呢。而且后來很多菩薩神仙的童子,坐騎,都占山為王,稱妖稱魔,那這到底是妖還是仙,說不清。只能說妖也有好妖,人也有壞人。 第四,一切都是變化的,神仙也有可能成為妖怪,妖怪也有可能成為神仙。 對于《西游記》中唐僧的成功,我想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只許成功,不能失敗,這是一場官方行為,有背景。就是一小撮不知死活的小妖,看著別人說吃唐僧肉,自己也要吃,結(jié)果是胄討苦吃。這些計劃外的妖怪對于唐僧西行的大進程來說只是螳臂當車,蜻蜓撼柱,結(jié)果都被打死。計劃內(nèi)的妖怪比如菩薩坐騎類,神仙童子類什么的,那都是安排好的,就被收回。所以唐僧的取經(jīng)其實是自編自導,自導自演,成功是必然,取經(jīng)只是形式,磨難只是增加一些故事性和曲折性,讓這次事件有些嚼頭,這是一場真人秀。雖然也有意外發(fā)生,但總在控制之內(nèi)。 第二,講“身份”就要付出代價,妖怪們的失敗在于大概這些妖怪成精之后就有了些人性,愛干凈,或者是消化能力不行了。以前都是蟲狼虎豹什么的,生吃,而且連皮帶毛地吃,現(xiàn)在不行,成了“人”了,有了身份,講究了。非要泡一泡、洗一洗,有些還要把唐僧餓上幾天,排凈體內(nèi)的糞便才吃。這哪里還是動物世界,分明是人類社會嘛。有的還要吃熟食,要剝了洗了之后再蒸了煮了,這樣才能吃,這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解救的機會。而吃一口唐僧肉就可以長生不老,這些妖怪非要把人家整個吃了,與眾兄弟們分著吃了,有的還要把親戚朋友請來一起分享。就這樣太講究,以至于后來不但沒有吃上唐僧肉,還或被打死,或被收編。有背景的就被收編了,沒背景的就被打死了,實際上在我看來跟有沒有背景沒有關(guān)系,具體的來說是計劃內(nèi)的被收編了,計劃外的被打死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敵人們的失敗就是我們的勝利,所以妖怪們的失敗也可以看做是唐僧成功的一個原因。 第三,全方位二十四小時實時監(jiān)控保護:四位徒弟的強力保護自不用說,“六丁六甲、五方揭帝、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輪流值班,暗中保護,還有一個二十四小時值班的“金頭揭帝”晝夜不離左右。菩薩許的諾是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實際上唐僧這邊在走著,西天那邊就在現(xiàn)場直播,實時監(jiān)控,一切都盡收眼底。 這豈有不成功之理,一切都是“有驚無險”,只是需要增加一些故事,一些劫難,讓這個過程更好看,而這些劫難又在可控之中,其目的是提高“收視率”,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所以成功是必然的。這是一部宣傳片。 《西游記》是吳承恩的,不是玄奘的,男主角是悟空,不是唐僧。吳承恩的《西游記》看似說神,說魔,說佛,說道,其實都是說人。因為不管神魔佛道,都離不開人性,縱使神通廣大,也都跳不出人類社會的那些條條框框。九九八十一難,恰恰說明玄奘之路的不容易,著力去說孫悟空也恰恰說明吳承恩不相信沒有神力玄奘能夠成功,甚至他干脆認為玄奘就是神仙,是金蟬子轉(zhuǎn)世。但是不管相不相信,事實就是這樣,真實的唐僧就是這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我們從《西游記》中看到了故事,讀出了精彩,讀出了思考,同樣也讀出了玄奘的艱辛。神話尚且如此,真實又將如何? 真實的唐僧就更不容易了。現(xiàn)實沒有神力,只有人力;事不在神助,而在人為;成就絕非天生,而在后天努力。真實的玄奘不是金蟬子,也沒有那么多光環(huán),只是眾多僧人中的一個,不光上頭沒人,而且是偷渡出國。玄奘的西游記沒有悟空,沒有八戒,沒有沙僧,也沒有白龍馬,有的只是一匹赤瘦老馬和自己。如果非要在玄奘的西游記和吳承恩的《西游記》中找一些相同的話,那大概就是同樣的艱辛,同樣的驚心動魄,同樣的舍身求法,同樣的毫不畏懼,同樣的堅持不懈,同樣的完滿歸國。但是他比吳承恩的《西游記》更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人不是神,面對種種的困難,能解決問題的只有自己。但正是因為他是人,更值得我們敬佩。 今人再走玄奘路那是走不來的,因為玄奘走的是山路,水路,不是高速公路,用的是雙腳,不是汽車。而且最關(guān)鍵的是玄奘是走自己的路,而別人都是在走玄奘的路,這就有本質(zhì)不同。玄奘走的是無路之路,后人走的是有路之路,后人走玄奘之路大多認為玄奘之路是一條從中國到印度的路,這只是一條形式之路,雖然路線相同,卻未必是玄奘之路。因為玄奘之路的真正意義不是路線本身,而是其精神內(nèi)涵,是一條溯本之路,求真之路,對真理永不停歇的追求之路,將理想付諸有效實施的實踐之路,而不是地圖上勾勒出的那條路,那條路只是一條形式之路。心中的方向決定了腳下的方向,我們要追隨的是前人的目標,不是他們的腳印。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走玄奘之路才恰恰是不走玄奘之路。精神上的一致才是本質(zhì)上的一致,而形式上的一致卻容易誤導人們以為這是一條正確之路,其實早已偏離目的地。形式主義從來都不是真實意義,當形式大于內(nèi)容時,形式也就取代了內(nèi)容。而后人走玄奘之路的又大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追隨者,一種是尾隨著,還有一種是盲從者,追隨者是慕玄奘之名,尾隨者是圖自己之利,盲從者從本質(zhì)上來講是一種“偽”隨者,他們只是形式上的追隨者?,F(xiàn)在人大多只追求其形式,而不注重其內(nèi)涵,而玄奘之路恰恰是無冀名譽,不求功利,只為求無上正法,是一條無路之路。首先他連簽證都沒有,是非法偷渡。沒有媒體,沒有宣傳,就是靠著心中堅定的信念和自己的雙腳一步步的走向那個遙遠的地方。 公元627年,玄奘西行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路在何方”,玄奘的回答是路就在腳下,堅定而豪邁地走出了西行的第一步: 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罷艱險又出發(fā) 幾番番春秋冬夏 一場場酸甜苦辣 翻山涉水兩肩霜花風云雷電任叱咤 一路豪歌 向天涯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一千多年以后的這首歌如果讓玄奘來唱該是何樣動情,這種發(fā)自肺腑的聲音唱出來的歌又是怎樣的一種豪壯呢? 我們就把距離拉近,把鏡頭拉回,把歷史還原,一起回到公元600年,去看看真實的玄奘,看看這位偉大的旅行家、思想家、翻譯家、宗教學家…… 那將是怎樣的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內(nèi)容概要
由郭濤編著的《留學僧》雖然是平民立場,“俗人”觀點,但全是尊重,靜下心來,盡最大努力追求卓越,《留學僧》的作者懷著一顆真誠和崇敬的心來描寫這位法師的傳奇一生,續(xù)寫這位法師人性的偉大,思想的偉大,精神的偉大,與大家共勉。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章身世迷離
第二章師從何來
第三章皈依佛門
第四章求學之路
第五章京城佛難
第六章西行求法
第七章有詔不許
第八章即日起程
第九章負笈出行
第十章勒令回京
第十一章西出陽關(guān)
第十二章命懸一線
第十三章險象環(huán)生
第十四章一箭射來
第十五章沙漠孤征
第十六章被困高昌
第十七章高昌結(jié)義
第十八章屈支辯法
第十九章逢遇可汗
第二十章改變國風
第二十一章初入印度
第二十二章輝煌不再
第二十三章無法無天
第二十四章死里逃生
第二十五章曲女傳奇
第二十六章火燒玄奘
第二十七章成名不易
第二十八章那爛陀寺
第二十九章歸國奇緣
第三十章曲女法會
第三十一章歸國之路
第三十二章面見太宗
關(guān)于玄奘
后記
致謝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正月初九,傍晚,玉華寺。一位僧人在跨越后院一條已經(jīng)習以為常的小水溝時不慎跌倒,小腿上擦破了皮。這本來是個輕傷,但卻直接導致了二月三日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唐高宗李治的緊張不安。 二月三日,京城長安,朝堂之上,駐玉華寺的政府代表許玄備上奏此事,唐高宗李治聽聞后,即刻下令御醫(yī)制藥,組織專家會診,前往玉華寺,看望此僧,為之診斷。 二月五日①,御醫(yī)張德志、程桃棒剛剛煎制好藥,來不及休息,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坊州玉華山玉華寺,快馬加鞭,速度之快,大概只有戰(zhàn)事匯報和楊貴妃的荔枝堪與相比了。但是,雖然馬不停蹄,畢竟長安距離坊州(今銅川)的路途遙遠,關(guān)鍵時刻,一分鐘也是漫長的,等專家們到達的時候,為時已晚,醫(yī)藥已經(jīng)沒有任何作用,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 而就在御醫(yī)們捧著御藥急忙從長安趕往玉華寺的時候,坊州刺史竇師倫正急忙從銅川趕往長安,兩個擦肩而過的隊伍,關(guān)系著同一個人,一個前去救人,一個前往報喪,都是大事,各自抓緊時間,沒得時間招呼。 二月五日夜,這位因損足染病的僧人整個身體從腳往上慢慢變涼,氣息漸漸微弱,與世長辭。事關(guān)重大,坊州刺史竇師倫第一時間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上奏,這就與專家們的隊伍呼馳而過。 二月九日①,消息傳至京城,朝野震驚,舉國悲痛。唐高宗驚呼“朕失國寶矣,朕失國寶矣”,說“朕失法師一人,就像行駛于苦海中,船槳俱沉,行走于暗室中,燈絲俱滅,可以說是四生無導,這讓朕可怎么辦呀!”說完就悲傷不止,連續(xù)數(shù)日不理朝政。一時間從皇帝到文武百官,從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舉國上下,都陷入了沉痛的悲傷之中,只是因為一個人的離世。 這個人是誰呢?玄奘。 這位趟過湍急的大河,越過熾熱的沙漠,翻過冰冷的大雪山,穿過茂密的森林的人,卻沒有跨過后院的一條小水溝,這或許就是生命的檻,越不過。 有什么事情比生命的終結(jié)還讓人傷心的呢?生命的離別總讓人悲傷。但是這是我們的看法,當事人什么態(tài)度呢? 二月五日前一晚,也就是二月四日半夜,玄奘圓寂的前一天晚上。照顧玄奘起居的“瞻病僧”明藏法師看見兩個“人”,一丈多長,三米多高,共同捧著一朵有小車輪那么大的白蓮花來到玄奘跟前,花有三重,葉子有一尺多長,光凈可愛。 這兩個人是誰呢,史書上沒有說明,但肯定不是一般人,也不是黑白無常,這倆從來不捧什么白蓮花,只拿一根鐵鏈子,索了魂就走。所以這兩個身長丈許的人應該不是來自人間,也不是來自于地下,而是來自天上,是天上來的使者,我們叫他天使吧。這兩個人來干嗎呢,跟玄奘打招呼,說你現(xiàn)在病得不輕,快要死了,這是好事,你應該高興,因為你所有的煩惱都將因為你的死而消除,都將因為你的死而解脫。那這話什么意思呢?這在我們看來就沒法理解了。 但是請注意玄奘的身份,玄奘是什么人呢?僧人,高僧,Master,得道的大師級高僧。唐太宗李世民稱他是“法門之領袖”,“千古無對”,就是在我們國家宗教干部中,你最牛,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多少年才出這么一個。但是除了這些當時最響亮的頭銜之外,后人還給了他一個更加響亮的稱謂:唐僧。其實在所有的評價當中,我認為這個名字是最有分量的,這有《西游記》的功勞,也是歷史的評價,時間的考驗,是真正拋開勢利因素得出的客觀結(jié)論,也是最高評價。就是撥開歷史來看唐朝的僧人千千萬萬,就剩下誰了?玄奘。唐僧就是玄奘,玄奘就是唐僧,由一個泛指變?yōu)樘刂?,代表了一個時代,這就很了不起。 一個權(quán)貴被當時的人認可那沒什么,但是能被當時,當世,后世以及后世的后世都認可的人那就了不起。因為“現(xiàn)在”講話是有一些條件約束的,比如說,很多人說“皇帝圣明”,圣明嗎?不圣明。面前說你圣明,回到家就算賬,頭一轉(zhuǎn)就罵你,什么東西嘛,罵完了就反你。那為什么還要說圣明呢,顧忌太多,真話不敢說,只能順著毛捋。但是后人就不管你這么多了,跳出這段歷史,就不在你的管轄范圍之內(nèi),評價就可以肆無忌憚。但是我們說肆無忌憚并不是不講原則、胡亂揣測,而是跳出歷史局限性,以現(xiàn)代眼光來看待歷史,說出當時不敢說的話,還歷史一個真相,這叫歷史的現(xiàn)代觀。正是因為這種肆無忌憚,才能得到最全面、中肯和客觀的評價。玄奘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被歷史和時代都認可了的人,如果當時有《時代周刊》,他肯定是封面人物,時代英雄,文化代表,佛祖最優(yōu)秀的弟子。所以從玄奘的身份來分析,我們就能看出這兩個身長丈許的人說應該高興的原因了,這當然跟僧人的信仰有關(guān)系,僧人的死是圓寂,身體是有罪的,死是拋開肉身積累的罪孽超脫了,是修成正果,是一種圓滿。所以這樣子來看,我們就也可以理解這種說法了。P1-3
后記
寫這個話題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一是佛教體系龐大。二是中國歷史深遠,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國家歷史的長河中,我也只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夠用。三是中國對佛學知道和略知的人太多,我都不算是這一類的。雖然我自認為民間有高人,但卻不認為民間都是高人,而現(xiàn)在的人又愛說話,不管懂不懂都要說兩句,動不動就要拿三分。我甚至也不算這一類,因為說話容易,說什么話卻不容易,發(fā)言輕松,但是調(diào)查卻很難,怎么得出這個話就更不容易,書中如果有誤,還希望大家不打醬油,批評指正。四是前人有眾多著作,在前人的著作面前我是有壓力的,但壓力變動力,我的寫作不為新意而新意,都是真情實感,希望我的寫作能給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精神建設,添磚加瓦,給大家?guī)ニ伎?。五是玄奘法師名望太高,我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有故事,任何人都有可以書寫一生的傳奇,更何況是玄奘法師,法師的亮點太多,不是一兩句話,一兩本書能寫清楚的,我也只是窺斑見豹,拋磚引玉。六是有諸多的專家學者,民間高人,我就算是魯班門前弄大斧,關(guān)老爺面前耍大刀,歡迎專家批評指正。七是文筆有限,知識有限,錯誤之處不可避免,歡迎指正。 一個人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第一,人性的偉大;第二,思想的偉大;第三,精神的偉大;第四,事業(yè)的偉大。這樣的人就值得傳唱,而玄奘法師這幾點都有。所以這就是我要說的。說歷史,說什么?就是說這些最本質(zhì)的東西,人性。我們說古代物質(zhì)文明不如我們高,科技程度不如我們發(fā)達,擦個屁股還得到處找瓦片,那我們向它學什么?那就是對人本身的關(guān)注,對人性的關(guān)注??萍汲潭炔蝗缥覀儼l(fā)達,文明程度不如我們高,但思想絕不比我們落后。否則今天還有很多人在講論語嗎,把孔夫子請出來救市嗎?又是心得,又是感悟,搞得沸沸揚揚。這就是思想,是大智慧而非小聰明,這就是歷史留給我們的。 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有人說是謀略,有人說是權(quán)術(shù),我看都不對,歷史留給我們的是智慧。所謂謀略、權(quán)術(shù)也只是智慧的一種。因為智慧是處,謀略是爭,權(quán)術(shù)是奪,人類社會不是動物世界,你爭我奪,你死我活,這個世界不是一個非你即我的世界,而是一個有你有我的世界,要求和諧。所以我非常同意玄奘的一句話,世界這么大,人生這么短,可做的事情有很多,為什么要作惡? 歷史留給我們的不是鉤心斗角、爭權(quán)奪位,也不是爾虞我詐、爭名奪利,歷史告訴我們的是怎樣與人和諧共處,這是智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原因是:第一,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不同;第二,看待歷史的眼光不同。胡適說歷史是一個姑娘,任人打扮,有人說歷史是一個怨婦,任人糟踐??峙挛幢囟际菤v史態(tài)度。也有人說歷史是一面鏡子,什么鏡?哈哈鏡?凹凸鏡?還是西洋鏡?或者是一塊墨鏡。什么鏡不重要,關(guān)鍵的問題看待歷史的這個人的視力怎么樣,是不是近視眼,1.5的還是2.0的。 本書是什么視角呢? 第一,平民立場,“俗人”觀點。甚至這也是拉幫結(jié)派,給自己壯膽,把自己置于某一集團之中,然后說我代表他們,代表嗎?不敢。你不能自己說我代表誰誰誰,那得大家同意,得被代表的人授權(quán)。所以我的立場甚至都不代表全部的平民立場,只是代表了一部分群眾,或者說是我自己的立場,個人觀點。而玄奘法師恰恰是超越了僧俗界線,超越了平民專家界線,超越了民族界線,為世人所尊重。雖然是平民立場,“俗人”觀點,但全是尊重,靜下心來,盡最大努力追求卓越,懷著一顆真誠和崇敬的心來描寫這位法師的傳奇一生,續(xù)寫這位法師人性的偉大,思想的偉大,精神的偉大,與大家共勉。 第二,不談佛性,只談人性。因為不管佛性什么,它的基礎都是人性。一個人性不偉大的人,他的其他性也高不到哪里去。這就如同一個德性不好的人,品性也肯定不高,一個品性不好的人,這個人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第三,不做表面文章,而做深層挖掘。講故事背后的故事,問題背后的問題,至于挖出來的是古董,是寶貝,還是別的什么,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第四,我不蓋高樓,只建小屋,不敢高談闊論,只是老生常談。因為蓋高樓成了樓脆脆,倒不如建小屋實在,道理誰都懂,就是老生常談,說話也不敢高聲語,因為恐驚天上人。 最后借用沈從文先生在《習作選集代序》中的一段話來結(jié)束本文:“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選小地作基礎,用堅硬石頭堆砌它。精致,結(jié)實,對稱,形體雖小而不纖巧,是理想的建筑,這廟供奉的是‘人性’。”
編輯推薦
由郭濤編著的《留學僧》內(nèi)容介紹:那個羅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兒國國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實的歷史中,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少年聰慧、名滿天下的他,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長路?沒有白龍馬為坐騎,沒有能降魔伏妖的三個徒弟,他是經(jīng)歷了怎樣的風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萬里的徒步游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