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樂民 頁數(shù):354 譯者:陳豐編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是歐洲學大家陳樂民的遺著。收錄了作者晚年病中隨筆、日記及生前文章,披露作者病中所思:疼痛的感受、對時事的憂思、對啟蒙的思索及對個人心路歷程的總結(jié),淋漓展示一位知識分子的拳拳之心。是為一代知識分子的真實發(fā)聲。
作者簡介
陳樂民,國際政治與歐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前歐洲學會會長。
學術(shù)專攻國際政治、歐洲史、中西文化史。主要著作有《戰(zhàn)后西歐國際關(guān)系,1945—1984》、《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東歐劇變和歐洲重建》、《戰(zhàn)后英國外交史》(主編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編并主要撰稿)、《歐洲文明的進程》、《十六世紀葡萄牙通華系年》、《冷眼向洋——百年沉浮啟示錄》(主編并作者之一)、《歐洲文明十五講》、《從一滴水看宇宙——萊布尼茨讀本》、《文心文事》、《徜徉集》、《春泥集》、《有關(guān)神的存在和性質(zhì)的對話》(譯并作序,馬勒布朗士著),遺著有《對話歐洲——公民社會與啟蒙精神》、《啟蒙札記》、《一脈文心——書畫中的陳樂民》、《給沒有收信人的信——陳樂民文存》等。
書籍目錄
信札手跡編者的話輯一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病亦有樂 一九九八年病榻隨記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憶張芝聯(lián)先生 三聯(lián)印象 憶仲德 重讀氓公《論程硯秋》 育英中學雜憶 給復三兄的信 隨想 日記 也談“誰說得對就聽誰的”輯二 碎石集 感情與理性的矛盾 此“封建”非彼“封建” 馮友蘭和清華文學院 歷史的遺產(chǎn) 書畫的悲哀 唐明皇與楊貴妃 《史記》不可復作 朱元璋“求直言” 美國獨立戰(zhàn)爭與法國革命的可比性? 青年恩格斯的劇作《科拉·第·黎恩濟》 陳衡哲和她的《西洋史》 讀汪熙老近著《英國東印度公司》 “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 全球化的悖論 “國學”熱,所熱何來? 西方文化傳統(tǒng)與世界歷史 一項有久遠意義的大事 《吳漁山及其華化天學》序 從中國文化的“自主性”談起 中西文化比較綱要 遠距離看歐洲輯三 徐光啟述評 超前而寂寞的徐光啟 徐光啟、利瑪竇及十七世紀中西文化會通與沖突 《從華夷到萬國的先聲》序言 徐光啟,世界之人也 徐光啟“練兵”
章節(jié)摘錄
一九九八年病榻隨記1之一終于還是住進了醫(yī)院。第一個禮拜,有理無情地先在左右肩、左右腕和右大腿上挨了五刀,以致動彈不得。尤其是左腕上那一刀。小小一個手術(shù)卻給弄得“大出血”,那位醫(yī)生一開始就毛手毛腳的,我一直有點“心理障礙”,結(jié)果真的給弄成了“半殘”!夜里痛得睡不著,胡思亂想,叫做“意識流”。竟由那個毛手毛腳的醫(yī)生想到了“理想國”,因為“理想國”里的醫(yī)生肯定不該是這樣的?!袄硐雵彪x不開柏拉圖。按柏拉圖的意見,讓哲學家來當國王,那國王就“理想”了。其實那真是匪夷所思。首先哲學家在人群中微乎其微,其次哲學家是各種各樣的。假如讓反理性主義的新潮派去當國王,那還不亂了套!咱們的古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也是“理想國”,人人都是圣賢。那不僅不可及,甚至也不可望。這些都叫做“烏托邦”。一個人要是沒有一點兒“烏托邦”,大概就心為死灰,沒有什么生氣了。不過,我的“理想國”沒那么多高深的哲理。我想我的“理想國”是低標準的:人人應(yīng)該是干什么像什么,不拆爛污。譬如說,干醫(yī)生的,就要像個醫(yī)生,醫(yī)術(shù)醫(yī)德都離不開個“醫(yī)”字。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常說“述而不作”,我是“述多于作”。近幾年,耳聾日劇,與人交流困難多多,“述”也難了,但是思想?yún)s還活躍,于是“想”(或日“思”)多于“述”了。思想如同散云,風一吹就散去了。如果打算留住這些散云,就只有把它們“書”下來。這就是“給沒有收信人的信”的由來?! 督o沒有收信人的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