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廣西師大 作者:趙焰 頁數:25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淮河,一條形容美麗、內涵豐富的河流,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走在淮河邊上,作者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為我們講述與淮河有關的人與事,用這些從中國歷史的軀體上抽出的絲線——明與暗、名與實、道與德、水與人、情與利、暴與亂、愛與怨、幻與變、詩與劍、藥與酒、狂與狷、儒與道、歌與城、靈與愛、石與鬼,織出了美妙、雋永、警世的篇章。
作者簡介
趙焰,男,安徽旌德人,作家,學者,現居合肥,著有“晚清三部曲”《晚清有個李鴻章》、《晚清有個曾國藩》、《晚清有個袁世凱》“徽州三部曲”《思想徽州》、《千年徽州夢》、《行走新安江》等書,以文筆暢達、思想通透見長,深受讀者喜愛。
書籍目錄
走淮河明與暗名與實道與德水與人情與利暴與亂愛與怨幻與變詩與劍藥與酒狂與狷儒與道歌與城靈與愛石與鬼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文化,或者說文明,是為生存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體系。文明從來就是與河流有關系的,甚至可以說,是河流的伴生物。沒有河流,就沒有文化,也沒有文明。這似乎已是定論和共識了?;春恿饔虻奈拿魍瑯右踩绱?。中國地分南北,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南北的一條重要分界線,它界定了黃河和長江兩大水域——淮河以北,稱為北方;淮河以南,稱為南方。這樣的分割意義,使得淮河流域的內容更為豐富。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在淮河的北面,發(fā)展了以粟稷為主的農業(yè);在淮河的南面,發(fā)展了以稻米為主的農業(yè)。北面,建筑以夯土建筑為主;南面,建筑以木結構加上草泥糊墻為主。北面,語音以卷舌為主;南面,語音以平舌為主……這種慢慢積累的不同,也就慢慢形成了南北之間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性格?! 』春游挥邳S河和長江之間,在地理和文化上具有某種延伸性和趨緩性,在很大程度上,它類似北方;而在有些方面,它又類似南方?;春语@然是兼融的,她能恰到好處地兼顧這一切,在她的流域里,這一切彼此相生,和諧相處。在很多人看來,淮河流域與黃河一樣,都是中原。當然,這是現在的看法了,現在人們是從生活習慣和風俗上來推斷的,但人們忽略的是,從魏晉開始,中國經濟和文化經歷了一次次重大的轉移,華夏文明的中心不斷東進,也不斷南移。這使得淮河流域的文明和習俗有了很大改變。在此之前,北方的黃河文化與淮河文化是有很大區(qū)別的,黃河文化孕育了循規(guī)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
編輯推薦
《在淮河邊上講中國歷史》:著名作家莫言,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執(zhí)行臺長劉春,財訊傳媒集團副總裁程益中聯合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