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梁元生  頁數:233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對近代上海歷史發(fā)生興趣,可以追溯到三十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念研究院的時候。那時我醉心于中國近代史,但學不專純,好多務雜,而尤喜歡讀野史稗史。其后得王師德昭指導,才較為專心學習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并在此一范圍尋找碩士論文之研究題目。碩士研究兩年的成果,便是我的第一本學術著作《林樂知在華事業(yè)與(萬國公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8)。林樂知(Young J.A1len)是19世紀中葉由美國到中國去宣教的傳教士。他的大半生都在上海度過,主要是傳教、興學和辦報,也間接參與清末的洋務運動及百日維新,對中國近代思想的轉變及現代教育、出版業(yè)的發(fā)展與推廣有很大的貢獻。本書中的一篇有關林氏創(chuàng)辦中西書院的文章,就是從當年的研究衍生出來的。研究林樂知對我個人的學術之路影響甚深,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歷史,另一方面就是上海研究。關于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相遇,以及其在近代中國歷史行程中所引起的一些重要課題,我寫過多篇文章討論和分析,收入《十字蓮花——基督教與中國歷史文化論集》(香港: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2004)一書中,已由香港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出版。

內容概要

本書以清末民初的上海為重心,考察近代中國城市在走向現代的歷史行程中所產生的急劇變化和所需要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本書之中多篇文章皆以“人”為本位,包括城市的管治官員、士紳、商人,以及一般市民,注目點是他們在大時代中所作的調適。但貫穿全書的還有一個“空間”的概念。在近代各種變遷沖擊之下,在上海這個城市由傳統(tǒng)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其“公共空間”也相應地出現廠很大變化。本書以“衙門”(以上海道臺為中心的道署)、“會館/公所”、“局”、“堂”等作為考察的對象,分析新舊、中西、傳統(tǒng)與現代、本地及外來各種力量對這些“空間”帶來的變化,由此對晚清時期中國近代城市的轉型提出一個較為新鮮的看法。

作者簡介

梁元生,1949年生于香港,籍貫廣東云浮。1972年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歷史系,獲甲等榮譽學士學位,1974年獲哲學碩士學位,后赴美深造,1980年獲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博士學位。畢業(yè)后曾任教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及美國加州州立大學,1992年后回港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2004年升任歷史學講座教授,并于同年8月起出任崇基學院院長及歷史系系主任。 
梁元生之學術研究范圍,包括中國近現代史、城市史及城市文化研究(特別是上海、香港和新加坡)、儒學史、海外華人史及中國基督教史等。其代表作有:《林樂知在華事業(yè)與萬國公報》(1978)、《宣尼浮海到南洲》(1995)、《上海道臺研究》(英文1990,中文2003)、《十字蓮花:基督教與中國歷史文化論集》(2004)、《新加坡華人社會史論》(2005)、《基督教與中國》(2007)、《比較世界歷史上新秩序的建立及其正統(tǒng)化》(英文2007)、《邊沿與之問》(2008)等。除學術著作外,還著有散文集《施榆集》(1998),并編輯教會大學歷史文獻從書(1997—1999)多種。

書籍目錄

自序一  從《上海通志》到《上海通史》——一個城市的史學史二  上海開埠后廣東幫與寧波幫的競爭三  上海道臺與晚清政治社會四  清末上海的文化張力與“雙視野人”五  權力的分配與平衡:清末上海的城市政治和社會精英六  海上天風:早期上海基督教的傳播及其影響七  上海中西書院考略:一個教育理想的創(chuàng)建與幻滅八  凝觀與反照:19世紀80年代星滬之間兩本游記的解讀九  津滬聯系:李鴻章對上海的政治控制十  體制內的變革:清末上海的“局”十一  慈惠與市政:清末上海的“堂”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上海開埠后之官吏對現代化的態(tài)度,在此不能逐一敘述,上面只舉洋務運動期間的數位上海道臺為例,說明在最現代化的都市之中,同時又是官辦新興工業(yè)的負責人——上海道臺,并非如一般人心目中的“洋務通”。他們有相當強的“保守性”,對傳統(tǒng)文化、道德的執(zhí)著,且過于斯時許多洋務大官僚如李鴻章、丁日昌等人。如何去解釋這種既“開放”又“保守”的態(tài)度?現代化傾向和傳統(tǒng)之間有否矛盾?為什么這些人在上海道臺任內有“雙面人”的表現,但退休后又顯出較為單一性的保守——繼續(xù)做他們的傳統(tǒng)紳士或忠臣孝子?我的解釋是“責任”,是作為上海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雙重責任。作為地方官吏的責任是管理地方上的治安、行政、教育和民生福利,這些責任和傳統(tǒng)的文化、道德是互相配合的;但在上海開埠后,上海道臺的責任增加了,包括應付外交和管理或監(jiān)督官方的洋務事業(yè),而這些事務許多是上頭或外面加諸地方官身上的,由不得他去選擇。意思是他有兩重的責任,既有現代化的一面,也有傳統(tǒng)性的一面。他要應付上級洋務官僚的要求,也要體恤民情、順應傳統(tǒng)士紳的需要。對于這些官員來說,現代和傳統(tǒng)基本上不是可以選擇的取向,而是需要兼顧而又能平衡的責任;一旦失去平衡,那么就會有一方面失職,得罪任何一方都難免有丟官去職之禍。從這些道臺的折中主義及有時候難以解釋的矛盾政策看來,他們最關注的是平衡其矛盾與責任,而非自身對傳統(tǒng)或現代的信念、承擔(commitment)或愛惡。

編輯推薦

《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編輯推薦:上海是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會之一,早在百多年前,上海已是一個十分洋化的城市,回顧上海開埠的歷史,可以從中了解上海以至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程?!锻砬迳虾?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無論在上海史領域,抑或在中國近代史領域,均涉足了大量前人未曾留意的題材,提出了若干新鮮的看法。《晚清上海: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對研究上海城市史的學人和閱讀這個城市歷史的讀者而言,都是一份極佳的讀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晚清上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在CUHK曾與梁元生先生有交流,好書。
  •   非常喜歡,了解上海,推薦閱讀
  •   板式有點舊,能買到還是不錯的
  •   里面大部分的文章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不過好些文章是以英文發(fā)表的,這次算直接有中譯本了。定價高了點,二十萬字要32快,還好折扣也大??偟脕碚f這本書還是不錯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