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金山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泗麗莎  頁數:432  譯者:王金凱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的曾祖父鄺泗1871年離開中國時還是一個年輕人,他在金山(中國人對美國的舊稱)事業(yè)發(fā)達,活到了一百歲。他從大批默默無聞的亞裔移民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國家最富有、最杰出的華人。他把顧客吸引到自己的亞洲藝術品商店,賣給他們觀看美人魚標本的門票。他喜愛金錢,對價格昂貴的轎車像孩子一樣充滿熱情;他也喜歡女人,我的家族成員都知道他有兩個妻子。鄺泗和我的白人曾祖母萊蒂茜·普魯厄特的婚姻后來創(chuàng)立了泗姓。他的第二位妻子是一個華人流浪者,靠做煙花爆竹為生,嫁給我曾祖父的時候才十六歲,而他當時已經六十四歲了。家族一直沿用鄺姓。鄺泗生養(yǎng)了十二個孩子:五個歐亞混血,七個華裔,最小的一個出生時他已將近九十歲了。本書描寫的是泗氏和鄺氏的家族故事,也是講述他們如何融入美國社會的故事。小時候,我的許多周末和大部分暑假都是在唐人街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我們穿過一個月亮門,門的兩側由兩尊巨大的石獅子守護著,隨后就進入了我們家族幽暗涼爽的中國古董店——鄺萃安公司。這是一個龐大的商業(yè)博物館,不要說其他物品,這里不僅有官窯燒制并用舢板順河運輸的瓷器和從鄉(xiāng)間廟宇掠奪而來的神龕,還有巨大的建筑雕刻——拆開裝運,然后由鄺泗的兒子們在他諸多庫房中的一個里重新組裝起來。

內容概要

泗家族是20世紀美國西海岸最為成功和顯赫的華裔家族之一。家族的創(chuàng)立者鄺泗,是廣東佛山的一個鄉(xiāng)村少年。1871年,在族人的資助下,十四歲的鄺泗只身漂洋,到達金山(中國人對美國的舊稱),憑借自身的機變和膽識,在華工群體中脫穎而出,開創(chuàng)了百年華裔家族企業(yè)——鄺泗公司。其間,他結識并迎娶了白人少女萊蒂茜,創(chuàng)立混血家族“泗”姓。經過幾代人披荊斬棘,奮力拼搏,泗家族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贏得了尊崇的社會地位,創(chuàng)造了傳奇的發(fā)跡神話,演繹了美國大陸少數族群躋身主流甚至上流社會的華麗夢想。

作者簡介

泗麗莎(Lisa See)一華人后裔,祖籍廣東佛山,出生于巴黎,現居洛衫磯,為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的知名作家?!栋倌杲鹕健肥倾酐惿牡谝徊孔髌罚?995年發(fā)行伊始,即成為全美暢銷書。自《百年金山》后,又出版了包括《龍骨》、《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和《花網》(獲愛倫·坡獎提名、等在內的多部作品.均以中國為背景。她的作品是較早反映華人移民在金山生根、發(fā)展的歷史的,在美國社會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根據其小說作品衍生的展覽,以及影視片,均受到熱評,近期好萊塢鄧文迪、章子怡等即在籌拍據《雪花和秘密的扇子》改編的同名影片。
  作為鄺泗的曾孫女、泗氏家族第四代人,泗麗莎有著濃烈的“中國根”情結。為了撰寫《百年金山》,她奔波于散居在美國各地的鄺姓與泗姓親族之間,聆聽老人們講述百年來塵封的家族往事。書中,她將兩姓家族一代一代艱辛困苦、奇跡迭現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悱惻纏綿、銘感后人的愛情故事,甚至眾多族親間在所難免的恩怨糾葛,一一細數,娓娓道來,令人回腸蕩氣,如醉如癡。此外,書中收錄的近百幅珍貴影像,有力地呈現了金山家族百年來的滄桑記憶。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 第一章 漂泊的年代1866-1871 第二章 排外1872-1893 第三章 愛1894-1897第二部 第四章 羅省1897-1902 第五章 移民1902-1913 第六章 家庭歲月1914-1918 第七章 故鄉(xiāng)的村莊(一)1919-1920第三部 第八章 花花公子1920-1924 第九章 綁架1925-1928 第十章 大蕭條1929-1934 第十一章 記憶:泰勒斯的故事 第十二章 龍巖1934-1935第四部 第十三章 快照1936-1938 第十四章 安娜·梅的墓中囈語 第十五章 第二次機遇1939-1941 第十六章 教會家庭的兒媳1942-1945第五部 第十七章 空心竹子1946-1947 第十八章 大火1947-1950 第十九章 再婚1951-1957第六部 第二十章 家庭就是一切1957-1995 第二十一章 故鄉(xiāng)的村莊(二)1991年春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漂泊的年代1866—1871鄺當把自己去金山的行李包扛在肩上,對自己的妻子、女兒、長子和四子最后點了一下頭。他轉過身去,開始踏上前往佛山的半天徒步旅程。在那里,他要搭上一條舢板,向東穿過珠江三角洲到大城市廣州,隨后往南去香港,再搭船去金山。鄺當和次子、三子排成一行,沿著點頭村護墻外的田埂往前走,田埂把淡綠色的稻田分成了塊。他想,再過多久他們才能重返故鄉(xiāng)啊?鄺當曾聽說過其他人發(fā)了財,成了金山人。許多人都去淘金了,對家庭傳統的強大紐帶以及皇太后誰出國就殺頭這種更為實在的威脅不屑一顧。據說在金山人們可以找到像頭胎嬰兒一樣大小的金塊,裸露在地上,誰揀起來就是誰的?,F在,人們談論著鐵路,任何人,只要愿意辛勤勞動,都能找到工作。村子里人們猜測,就是存不了一千美元,少說也能存上八百。鄺當把肩上的箱子從左邊換到了右邊。他是幸運的,得到了免費去金山的機會,而且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已經有了工作。這些年對他的家庭來說是嚴酷的。點頭村是一個貧窮的村子,而鄺氏家族的這一支又是最窮的。鄺當沒有土地,甚至連一畝薄田也沒有,當時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養(yǎng)活一個人至少要三畝地。他不能租地,因為他窮得連稻種也買不起。

編輯推薦

  《百年金山:我的美籍華人家族》:浮浮沉沉一段最真實的華裔家族崛起歷史縱橫天下—個最崎嶇的白手起家財富故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百年金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譯者是以北方人的口吻來的

    ..無意中把北方文化摻進了進去..
  •   幫同學買的、很滿意
  •   都好, 推薦!
  •   我時常關注海外華人群體的發(fā)展歷程,他們的不宜與堅韌,剛出去是身無分文、居無定所而且還備受歧視。華人在哪里都會有歧視和襲擊,在美國則尤盛,早期的排華法案將華人排除在美國社會之外,然而鄺泗這個廣東華人卻在這樣的逆境中開疆拓土,脫穎而出,可謂是一代華人的傳奇。。
  •   還不錯的書~
  •   太過遙遠的生活狀態(tài),讀起來無味很多
  •   書應該不錯,但是當當沒有發(fā)貨。非常遺憾,非常疑惑
  •     1920年,鄺泗回國,在佛山購買了在汾流街的京布行會館。不久,佛山開馬路,把原汾流街辟為永安路。當時,佛山還未有一間高級的旅館,鄺于是將會館改建,定為“佛山大酒店”。 有趣的是,鄺泗在佛山拆遷區(qū)有個產業(yè),位于升平路內街汾水西街,有人說是佛山大酒店,也有人說是新華酒店,不知道命運如何呢。還有那些民國建筑:崇德醫(yī)院、西便巷基督教堂等等
  •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eyeballs, I should have titled the review something like "Every Chinese Immigrants Must Read", blah, blah ... ... , which is obviously not my thing. So, the current title is what I came up and will stick with, which generally, it's more modest and humble. And with regard the book, I do like it and strongly recommend it. But whether you decide to read it or not, it will be your call. Here, I'm only telling what I felt after my journey of reading.
      
      I, as a Chinese, currently living at California, United State (aforementioned Gold Mountain in the book), the personal intertwined stories described by the author elicited some old memories and intrigued some complicated feelings from me. Compared to earlier immigrants, I experienced much less hardship and discrimination,, whereas the cultural shocks that we all went through when we got aboard were the same: the struggling and frustrations when tried to adjust ourselves, and the disappointment and hurt when was here or there decimated. Acculturation is long process and takes time, and it sometime needs efforts from generations after generations.
      
      I believe every society is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rules, which is everywhere, guiding you how to speak, how to talk, and what to talk of. The See families started low with simple family business, and later expanded to a pretty successful on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events lead to what the families were currently. Some events were linked with historical events, whereas others were marked with the family's Chinese origin. Obviously, even though moved to a foreign country, what rules you obeyed when you were young has already left deep mark on your skin which will influence all the decisions and actions you made in your whole life. People adjusted well can survive and succeed at the end, but unfortunately for those who can't "American Dream" will always be a dream.
      
      Personally, I don't think I adjusted myself fully though still pretty well, given that I can't abandon my relationships at home. So that's why in the end, I'm moving back in stead of staying here. Overall, it's worthwhile to just sit down and read the book to understand how the people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as me to have a successful survivals hip. So, enjoy!
      
      Jo Ann, 10/21/2009
  •   佛山老城區(qū)兩旁的民國建筑大多在歷史潮流中改變了其原來面貌,不復承擔原有的功能。但可笑的是我們往往喜歡在歷史書中尋找時光蛛絲馬跡以輔證我們現實中的某樣東西(大多為建筑)悠久的存在,仿佛可以透過它看到并感受到某種傳承與回憶,卻不知其內核早就變換了的。
    典型的就是祖廟廟會的復辦以及瓊花會館復名(后改為瓊花大劇院),還有就是嶺南天地拆真古董、建假古董商業(yè)街、硬是將居住功能空間改成商業(yè)步行街行為。
    但不管怎么說上述種種歷史復古潮行為還是豐富了當下我們文娛以及消費生活,只不過屬于城市的回憶正因為物質空間的徹底消失而缺乏載體,最后解讀出來的效果大打折扣。
  •   Your review is perfect which deserves to read more times.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