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夢憶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 史景遷  頁數(shù):212  譯者:溫洽溢  
Tag標簽:無  

前言

話說五十年前在耶魯大學研究所,我開始師從芮瑪麗(Mary Wright)讀了點中國史,很快就對滿人在17世紀中葉入主中原感到著迷。博士論文選擇研究曹家(曹雪芹家族)與康熙皇帝,是因為我特別發(fā)現(xiàn),曹寅跟康熙的關系很親,而康熙身為皇帝對政事與日常生活寫下的文字記錄竟是出人意料地直白寫實,所以曹寅成為我第一本書的主角。后來,我用更多的著作研究康熙與其子雍正,以兩位皇帝的奏折為史料,試圖厘清他們眼中的統(tǒng)治為何物。整體而言,這兩人無疑皆為意志剛強的明君,雖然有時擔憂漢人百姓威脅其帝位不免偏執(zhí),但對我來說,1661年至1735年兩人在位時期,是中國漫長歷史中難得一見的盛世。我因而慢慢對清之前的明朝感興趣,試著研究明亡的原因,也愈來愈想了解明朝士紳階層失落的是什么,因為如不是十分珍貴,他們也不會寧可自殺(甚至是全家人尋死),也不愿受清朝統(tǒng)治;同時,原來的社會一定非常富足,讓他們的生活太值得去玩味?;蛟S這也間接證明了晚明是中國史上文化最繁華的時期。為了思考朝代之更迭,我需要新的著力點,但遍尋不得。直到接觸到張岱的《陶庵夢憶》,我明白我已找到方向,能幫助我去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與美學。當然,張岱的淵博知識與文化涵養(yǎng)實非我所能及,然而試圖理解他卻是愉快的經(jīng)驗,即便并不輕松。當我在全書告罄之際跟他道別,我感覺到,因為有他,這本新近的書又把我拉回多年前最初的志趣。

內容概要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游山玩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但四十九歲那年,清兵入關,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他帶著幸存的家人逸隱于紹興龍山,務農(nóng)為生,余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后不久亡故。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里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蕩之間,隱隱浮現(xiàn)。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分子,是如何借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系。

作者簡介

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家,現(xiàn)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1936年生于英國。曾受教于溫切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耶魯大學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國歷史見長,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歷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他的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為蜚聲國際的漢學家的同時,也成為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
史景遷作品: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康熙: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界》
《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太平天國》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王氏之死:大歷史背后的小人物命運》
《胡若望的疑問》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曹寅與康熙:一個皇室寵臣的生涯揭秘》
《中國縱橫:一個漢學家的學術探索之旅》
《改變中國:在中國的西方顧問》
《天安門:知識分子與中國革命》
《追尋現(xiàn)代中國:1600-1912年的中國歷史》

書籍目錄

總序 妙筆生花史景遷中文版序前言第一章 人生之樂樂無窮第二章 科舉功名一場空第三章 書香門第說從頭第四章 浪跡天涯絕塵寰第五章 亂世熱血獨愴然第六章 王朝傾頹亂象生第七章 散盡家產(chǎn)留忠心第八章 繁華靡麗皆成空第九章 寄諸石匱傳后世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大主考李九我清點了試卷數(shù)目,發(fā)現(xiàn)少了七份卷子,于是就問教諭是怎么回事。教諭答說:“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崩罹盼颐湔页鲞@七份卷子,照張岱的說法,“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jīng)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主考李九我雖然有意把張汝霖放在榜首,但是“南例無胄子元者”,官員的長子不能放在榜首,這是南方的慣例,所以大主考李九我就以龔三益掄元,張汝霖放在第六位。后來李九我對別人說,這么做有違自己的良心,“此瞞心昧己事也”??瓶加性S多不成文的規(guī)矩,其中之一就是上榜的考生要向主試考官表示謝意。張汝霖也照規(guī)矩行事,“揭榜后,大父往謁房師(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教諭),房師闔門拒之日:‘子非我門人也,無溷我。’”三年考一次的鄉(xiāng)試一如進京會試,過程復雜,規(guī)矩又多,應試的考生有數(shù)百乃至上千之多,耗時數(shù)日,顯然張岱為求敘述精彩而把過程簡化了一些。但重點是主考官李九我能隨機應變,又能惜才,教諭則是照章辦事,不知變通,容不得考生有異見。幸好張汝霖的才情能獲得賞識,脫穎而出。如果被打入冷官的這七份卷子果真寫得很好,這或許說明了教諭對向來囊括榜單的紹興人心存偏見,要不然就是他有特定的人選想呈給主考官。張汝霖后來當官,也做了主考,便特別留心榜單以外的考生,是否有遺珠之士,但是最后卻因時常力排眾議,而遭到解職。”張岱筆下的文人世界充斥各種矛盾:一邊是令人目眩的名望與機會,一邊是郁悶、沮喪,甚至肉體的衰亡。張岱繼續(xù)細數(shù)參加科舉的族人,父親張耀芳也經(jīng)歷類似的困頓與疾病糾纏。說到這里,張岱的語調更為粗澀,父親早年生活順遂,但隨即困頓。萬歷二年(1574),張耀芳生在紹興,自幼“靈敏”,很早就開始讀書,“九歲即通人道”。張耀芳十四歲就取得生員,有資格參加鄉(xiāng)試。但之后將近四十年,張耀芳都是在埋首苦讀。幼年對讀書的熱愛,如今轉為抑郁牢騷,使得他情緒低落、為胃疾所苦,視力也幾乎失去——或許是因為遺傳父親的眼疾。張岱還在私塾念書時,父親“雙瞳既吒”,已近乎眼盲,但仍然讀書不輟。張岱后來寫道:“漆漆作蠅頭小楷,蓋亦樂此不為疲也?!憋@然是剛從外國傳來的科技救了張耀芳的視力,“猶以西洋鏡掛鼻端”,讓他又能讀書,到了五十三歲,才終于上了鄉(xiāng)試副榜。根據(jù)張岱的記述,他的叔伯各有因應科考之道。像是季叔燁芳”曾仔細看過親戚為了科考所讀的書,頗為不齒,“徒爾爾,亦何極?”但是張燁芳為了證明自己的能耐,在萬歷三十三年(1605)“下帷讀書,凡三年,業(yè)大成”。但張燁芳還是無意功名,也從未嘗試,過著揮霍不羈的生活。更復雜的是張岱九叔(九山)與十叔(煜芳)的關系。十叔顯然占了一些優(yōu)勢,“少孤,母陳太君鐘愛,性剛愎,難與語。及長,乖戾益甚,然好學,能文章,弱冠補博士弟子”。主考官從眾考生之中選了張煜芳,提供津貼,讓他去考鄉(xiāng)試,長達三十多年。但是,這么優(yōu)渥舒服的日子并沒有稍解張煜芳的壞脾氣。崇禎六年,張煜芳的九兄張九山中進士第,有旌旗匾額送至,掛在家門之上,惹得他語帶輕蔑罵道:“區(qū)區(qū)鱉進士,怎入得我紫淵(十叔的號)眼內!”照張岱的描述,十叔張煜芳“裂其旗,作廝養(yǎng)揮,鋸其干,作薪炊飯,碎其扁,取束諸柵”。張煜芳雖然脾氣暴躁,管不住自己,又善妒成性,但他對于科舉制度本身顯然并不仇視。過了十二年后,崇禎十三年(1640),朝廷欲收天下人才,以解決燃眉弊端,于是就下令吏部破格開科進用,結果張煜芳名列特科二等第十九名,補刑部貴州司主事一職?!蹦敲?,張煜芳的學問如何呢?張岱則是一語帶過:“紫淵叔剛戾執(zhí)拗,至不可與接談,則叔一妄人也。乃好讀書,手不釋卷,其所為文,又細潤縝密,則叔又非妄人也?!币馑际钦f張煜芳脾氣暴躁,別人很難跟他說話。但是他又喜歡讀書,文筆“細潤縝密”,由此來看,他又不是個“妄人”。諸如此類的矛盾,竟然集勤學與暴戾于一身。我們從張岱祖父、父親的生平可看到,張家學子多有失明之虞。祖父是以處暗室以恢復視力,父親靠的則是眼鏡。明朝時已可買到眼鏡,一副眼鏡值白銀四兩。但是比張岱小十歲左右的堂弟張培在五歲便雙目失明,藥石罔效。根據(jù)張岱的說法,失明的原因不是日夜苦讀,而是張培喜歡吃甜食,加上親戚縱容,這孩子要吃什么甜的,全都順他的意。等到大人察覺張培的視力迅速退化時,就算是祖母“費數(shù)千金”,求遍天下名醫(yī)也沒用。

編輯推薦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明朝滅亡時,張岱四十八歲,爾后他得去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讓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輝煌明朝,被各種競逐的殘暴、野心、絕望、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終。他反復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霧籠罩的路徑,于眼前重現(xiàn),諸多以往的嘈嘈低語,也咆哮四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前朝夢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0條)

 
 

  •   明朝滅亡時,張岱四十八歲,爾后他得去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讓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輝煌明朝,被各種競逐的殘暴、野心、絕望、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終。他反復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霧籠罩的路徑,于眼前重現(xiàn),諸多以往的嘈嘈低語,也咆哮四起……

    ◎ 本書賣點
    1.歐美研究中國史奇才史景遷的第一部精裝中文簡體版作品(同系列品種,附后,將陸續(xù)出版);
    2.以深厚的史學功底,付諸精彩的文學筆法,通俗易懂。
  •   寫下這個題目,既不是對他在大陸最新被翻譯過來的作品《前朝夢憶》表示失望(盡管我確實覺得這部作品很乏味),也不是對史景遷的學術進行刺耳的譏評。而是因為我讀完《前朝夢憶》大約只用了四五個小時,但此后的兩三天一直在想這本書,想這本書的邏輯,想史景遷的意圖,想華語讀者和英語讀者該會有怎樣的態(tài)度。直到此刻,我才大約理清了自己頭腦的線索。反復思量,覺得也只有史景遷用來形容張岱的“浮華”二字來形容他最為適合了。    言其浮華,一則因為此書浮光掠影,于張岱僅得其形似而未能深諳其人其世;一則浮華也是一種風格,尤其契合當下的風格。    把《前朝夢憶》納入史景遷的全部作品,乃至熱的發(fā)燙的海外漢學這個大范圍之中,就會清晰的看到這本書已經(jīng)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方面,很多華語讀者,特別是那些熟諳晚明小品文和明清易代之史的讀者,都會覺得本書味同嚼蠟。史景遷無論怎樣生花妙筆,經(jīng)過了兩重傳譯,當然比不上張岱文字的精煉優(yōu)美,字字珠璣。所以,史景遷果然如傳言所說,雖然名氣很大,卻更像一個通俗史學讀物的撰寫者。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在中國曾被極力推崇,后來證明其實本質都屬通俗作家的兩個人,房龍和巴爾扎克。也難怪汪榮祖先生實在看不下去,專門在《聯(lián)合早報》上撰文用英漢雙語“小學”的工夫,把史景遷狠狠的挖苦了一番。    但是,另一方面,從海外漢學大的范圍來說,史景遷及其著作仍然得到了強力的首肯。這并不都是因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而是史景遷的史學寫作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的確是近幾十年新的史學理論和實踐推進的產(chǎn)物。不論是他因小見大,用小切口力圖呈現(xiàn)大問題的理論策略,還是將history分解成his story從而用較為感性、文學化的方式來講述歷史的敘述策略,其實都能在史景遷這本書中找到。從這個意義上說,《前朝夢憶》有著嚴肅的追求,誠如史景遷在前言中所說,他是力圖通過張岱這個在西方尚屬陌生的人物來進入明代的中國歷史,甚至接近古人的心靈。我相信,史景遷的這個想法是真誠的。    于是我必須回答自己兩個問題:《前朝夢憶》是否真的乏味?是否真的有意義?    關于乏味,我忠實自己作為華語讀者的感受。凡是讀過張岱原著的人,讀《前朝夢憶》只會產(chǎn)生讀中文系畢業(yè)生拼貼暢銷書的感覺。全書有一半以上都在引用張岱的原著,只不過史景遷用自己的角度拼貼了一下。于是,這些原文既失去了小品文的風致,也并沒有清晰的呈現(xiàn)出作者的意圖。盡管史景遷在前言中信誓旦旦的說,他寫作本書的目的是“思索四百年前的生活與美學”,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他似乎始終沒有弄懂張岱作為明末遺民究竟過著什么生活,而美學這個名詞又從何而來。我看到的只是作者迷失在張岱的浮華中,并未沉潛入里。    但是,《前朝夢憶》首先是寫給英語讀者的書,而非華語讀者,一旦想到這一層,我就油然對史景遷產(chǎn)生了敬意。不論是純粹出于幽微私人品味,還是出于宏大的學術追求,他能夠關注到張岱,并下功夫咀嚼張岱那些非國人難以甘之如飴的文字,甚至還向西方讀者們介紹這個他們也許三輩子都聞所未聞的異國古人,從而了解典型的中國文人雅士的高致生活。這件事本身就是不乏味的。要知道,西方三流的書都被翻譯到中國,而中國很多一流的書在西方還是聞所未聞。這就像梭羅其人其文初傳東土引起的巨大轟動,以至于現(xiàn)在梭羅已經(jīng)成了某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其實人家還是著名的政治論文作者)。于是,等有一天你游歷泰西,異國友人請你泛舟湖上,烏篷竹笛,吟詩烹茶,你一準會感謝史景遷的。所以,盡管我讀此書倍感乏味,卻并不愿詆毀太多,更不想吹毛求疵。因為這本書在西方世界未必乏味。    而關于意義,則是我想的最多的問題。這牽涉到史景遷的這類史學寫作,是否真的那么牛?那么強大?那么有意義?朋友之中常有人譏評史景遷,言其不嚴謹,太通俗。我卻認為這些都不是重點。《左傳》《史記》,也多有虛構之語;而《國策》《國語》,亦不乏生動之詞。事實上,我覺得《前朝夢憶》和葛兆光的《中國思想史》本質上一樣的,前者足夠通俗,后者足夠嚴謹,但其失卻相似,即,他們都認同歷史學或思想史更應該關注歷史中的細節(jié),越瑣碎、越鋪陳、越生動越好。而那些豐碑式的人物、著作、思想,卻因為太過精英主義化,也太難以出研究成果,而被有意忽略。史景遷寫《前朝夢憶》,骨子里絕非僅僅停留在展現(xiàn)張岱的生活與美學、浮華與蒼涼而滿足,他必有自己的史學觀念和思想,也就是希圖以小見大,以張岱一人一文的命運來寫出明清易代中的山河破碎,斯文淪喪,探求“中國人”的特質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但是,正因為他過于執(zhí)著以小見大,見不到張岱及其的靈魂,也沒有精研當時之經(jīng)學思想、政治運作,只想用張岱文藝青年的一面形象來做時代精神的杠桿,于是導致力不從心。與此相似,葛兆光《中國思想史》對經(jīng)典的刻意忽略,也犯下了和史景遷相似的謬誤。    此外,還是不得不說,海外漢學近些年大盛華土,其風勁吹,先在港臺,后在沿海,席卷全國,固然帶來了不少新的思想,但就當代傳入東土的那些著作來看,實屬魚目混珠泥沙俱下。不客氣的說,帶來的更多的是未加揀擇的謬誤、沒有思想的敘述文本、未被證實的盲目崇拜。那些海外漢學家們,絕大多數(shù)水平遠不如半個世紀之前的漢學前輩,亦不如國內很多默默耕耘的學者,卻幾乎一個個被頂禮膜拜為西方先師。也許,房龍的神話還要重演幾次才能罷休。而這大約是我所認為的浮華吧。
  •   閱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穿越。
    這一次,借助史景遷的文字,穿越回400年前的晚明,看一副世人的眾生相。得知這本書,是因為在哪個書榜里看到關于此書的介紹,對張岱其人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作者史景遷倒是相當陌生。讀了總序之妙筆生花史景遷,對這個美國的漢學家略略有了大致的了解,作為一個西方人,一個西方的中國通,要寫出四百年前生活在中國的歷史人物,讓西方讀者理解,即使難以認同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卻也看到生活與奮斗其中的歷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真是不容易,而史景遷借助張岱的《陶庵夢憶》和《張岱詩文集》,將張岱的一生重新勾勒在世人的面前,還我們一個400年前一個中國文人的浮華與蒼涼,追求與掙扎,苦悶與探索,殊為不易。
    張岱筆下的晚明,既有少年時代的聲色犬馬醉生夢死,也有中年時代的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更有老年時代的追憶夙昔行文走筆,曾享盡富貴也嘗盡磨難,但是作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卻是富足豐盈的,史景遷的文字就很好的把握了張岱的人物內心。陶庵夢憶寫的是對已經(jīng)逝去的大明王朝的點點滴滴的追憶,這些他都曾親身經(jīng)歷,但是籍由這本《陶庵夢憶》,讓后世的我們能夠得知當年的繁華與傾頹。就像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張岱登泰山的游記,把那些路邊叫賣的貨郎,沿途乞丐的乞討,隨意刻字的香客,寫得栩栩如生,仿佛這四百年的生活往事就在昨日,一部《陶庵夢憶》,果然寫盡前世的浮華。
    史景遷的文章大量引用陶庵夢憶的原文,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特意去ipad上下了一部電子文檔,一邊看史景遷的文字,一遍對照著重讀原文,那些艱澀隱晦的古文也顯得更為平易近人了。花了一個星期讀完,又買了一本中華書局出版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好書還是要收藏的。

  •   張岱與李漁在比拼情調上可以PK,盡管物質基礎大相徑庭,前者富后者貧,但情趣高妙。其實無論貧富,要玩出讓世人認可的調調都不容易。窮不必解釋,富卻更容易俗,不然何以有暴發(fā)戶一說。情調的關鍵不在有錢無錢,在于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皬堘穼τ诠?jié)儉、貧薄、豪奢的意義似乎不怎么看在眼里”,這是美國的漢學家史景遷對張岱的評價。通常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人才會顯示出對錢財?shù)男U不在乎。
    也許比李漁最優(yōu)越的地方在于,張岱的情調是整個家族所共同的。張岱的祖父輩、父輩都是讀書人,祖父曾辛苦三十年編辭典。叔叔張聯(lián)芳是有名的收藏家,自造精美的船屋,用于往返江南各地收購古玩。張聯(lián)芳之子也精于享樂,不惜耗費巨資修建園林,以數(shù)百兩買來一妾,因為不合口味第二天就趕走。由此可見張岱家人處世,不以財富為意,但憑個人好惡。
    名亡后,張岱開始家道中落,但還是接駕過流亡中的明王室成員魯王,而且排場不小,酒宴歌舞樣樣不缺,酒還以銀壺溫過,盛菜的盤子都是銀的,并以黃絹覆蓋。這也是國破后、家亡前的最后一幕華麗演出了。
    明亡后的張岱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終于在物質上跟李漁扯平了。不一樣的是,他不再耽于逸樂,轉而潛心著述。49歲,寫成《夢憶》一書,計文120余篇,皆為陳年舊事,“他的感懷終究超脫了時代或個人動機,不減損其感染力。”史景遷如此評價此書。
    張岱的成名基于其文學成就而非其擅長享受,年輕時的富貴仿佛是其人生的前奏。中年后,他為自己的先祖作傳,又立下寫明史的宏大計劃,寫有《石匱書》《石匱書后集》,對明亡做了剖析,認為不能把亂世歸咎于像李自成的單一叛亂身上。這一結論今天我們看理所當然,但在當時,輿論一邊倒地把亡國的責任推給李自成,張岱的清醒和高瞻,的確為史家之明見,而他也正是以專業(yè)史家自居。
  •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史景遷作品)(精裝 ):圖書較舊。
  •   一流史學家的一流作品。文字優(yōu)雅至極,在對張岱《陶庵夢憶》進行史實分析的同時也進行了文學上的再創(chuàng)作,在《陶庵夢憶》的意境的基礎上增添了新的色彩。淡綠色的封面,精裝,古樸雅致。紙張更是上乘,總而言之,裝幀與內容都是一流。史景遷的書出了一個系列,這一系列都很好。
  •   寫的很好,說盡張岱的浮華與蒼涼。文字也不錯,行云流水。多點史景遷,讀者之福。
  •   以前只知道張岱的湖心亭看雪,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這書名為什么叫“前朝夢憶”。建議先看一遍《陶庵夢憶》再看此書,會收獲更多。
  •   讀他的《王氏之死》,也是透過個體命運折射時代、傳統(tǒng)與文化。我們的歷史學家應該汗顏不僅是人家對歷史的認識透徹,更是人家對歷史中的個體的同情。

    此書翻譯甚佳。不知怎么的,張岱的浮華與蒼涼,竟然與這個時代亦有合拍之處。

    這樣的書讀多了,會生懶病。很可怕的副作用。
  •   史景遷作為一個外國人,真的可以像中國人那樣對中國的文化感同身受嗎?這部作品算不上他最好的作品,對于研究張岱的人來說還是值得一讀的。
  •   回憶是美好的,張岱的文字是優(yōu)美的,了解他是從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中提到《夜航船》,史景遷先生的文章非常好,角度也新穎,與大陸上的一些學者的風格不同,也可能是譯者溫先生的功勞,感謝溫洽溢先生!
  •   晚明歷史的痛史,從一個文人 看一段人間與煉獄的人生,張岱,性靈派人物的代表!雖然很敘述平實,但平實中看出真實。
  •   喜歡張岱的小品文,也喜歡史景遷的著作
  •   驚嘆于一個美國人對張岱這名晚明大家的理解和研究。我這本書是在選購張岱的《陶庵夢憶》時發(fā)現(xiàn)的,雖然由英文翻譯而來,但翻譯的非常好,建議兩本書同讀。
  •   不是史景遷最好的作品,但是可看;另外,讀者需要對張岱的背景稍有些了解。
  •   喜歡張岱,看好史景遷。
  •   用很生動語言敘述了張岱的一生,同時將明末的歷史穿插其中,很有厚重感
  •   因為要上張岱的《湖心亭看雪》,所以看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讓人更全面的了解了一個前朝遺民的內心。
  •   這本小書解析的是張岱的個人經(jīng)歷,但是折射的卻是歷史發(fā)展的軌跡。值得學習
  •   沒想到關于明代文人張岱寫得最好的書是外國人!從張岱的詩文,細致地分析他的思想變遷,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只是翻譯有些問題,不夠通暢。有的地方語焉不詳,不知是原文4的問題還是翻譯的問題。
  •   我想很多中國人面對這本老外所寫的書都會慚愧吧。能有多少人會知道張岱的存在。在明末亂世,他活的忘我灑脫,玩兒出了太多名堂。飄逸又浪漫。如今我們都活的太累了。
  •   大愛的一本書,書的內容詳盡,是研究張岱的比讀書,作者雖不是中國人,但對中國文化,特別是明代文化了解甚深。很喜歡!
  •   這本書看的不是很懂,是因為書中引用張岱作品中的原話較多,而我的古文不是很好!但還是能看懂一點張岱的心路歷程。
  •   史景遷的作品我看了好幾本了,買這本書也是因為看了其他的書覺得好。史氏是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和歷史卻非常了解,而且其敘寫中國歷史視角很獨特——以敘事的方式還原歷史,往往以小見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作佐證,既非常有可讀性,又非常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值得讀。
  •   這真是一本好書啊,想不到外國學者能寫出如此文采斐然的書,翻譯功不可沒。喜歡張岱的一定要讀一讀,雖然淺顯,但有感染力。作者提煉的功夫很好。
  •   剛剛學習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買了書本了解了解張岱,對于張岱的人生經(jīng)歷了解的更深刻了些。還是很值得一看的。
  •   有些人生來就注定是個大師級人物,如張岱
  •   書中寫得內容詳實,也比較有趣味性,對于了解張岱有一定的幫助
  •   好在張岱的小品都篇幅短小易讀懂,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本書中學點解讀的科學,是好事。
  •   張岱暈暈乎乎跟著去反清,被抓,又被皇帝當?shù)湫?,希望以德化來教育,相比本人也不甚清楚一輩子怎么過來的吧。寫的很生動
  •   也許是心理作用,也許是事實如此,國外的和尚會念經(jīng),包括歷史寫作。我們國內的歷史書籍總是充滿教科書的味道,讓人不能蹴讀,而史景遷這本書卻讓人愛不釋手,以小見大,以一個人的命運起伏描繪歷史變遷的宏大背景,讓人在管窺中感受到了歷史變遷的滄桑。
  •   把歷史寫得那樣好讀,文筆如此優(yōu)美,國內搞歷史研究的需要學習一下。史景遷的作品,當當網(wǎng)上海不全.
  •   這個版本的一套書都很好,史景遷的作品沒的說,通過一個新的講述方式來敘述歷史,還是很有趣的
  •   剛聽完史景遷的講座就下單買了這套書,非常喜歡,生動講述,卻不乏歷史的厚重。
  •   史景遷作品,一定是佳作,從細節(jié)考察歷史
  •   十分驚嘆于史景遷對于中國歷史的熟諳。不得不贊嘆,原來歷史著作可以這樣寫。
  •   超好,史景遷的文筆無與倫比,真不愧是“寫歷史景仰司馬遷”。
  •   史景遷的作品,第一次看,感覺既有內容的深度,又兼顧通俗。特別是行文,很舒服。書的結構安排也不錯。
  •   書還沒看,不過只史景遷的作品,值得一讀。包裹包裝嚴密,書角稍有碰撞,不過沒有大礙。書本身排版還行,挺好的
  •   第一次讀史景遷的書,前言簡短明快,期待正文。
  •   第一次讀史景遷寫的書,不錯!
  •   以前老是有人說史景遷著書走的是野路子,像些小說一樣。這本書,有很多間接引語,并注明了出處。這是史景遷對質疑者的一個回答:老子的書好看,不是因為虛構,而是掌握了大量資料。
  •   這本的包裝比那一整套的史景遷中國史不知優(yōu)良多少
  •   太喜歡史景遷的作品了,一本一本啃完吧!這本書制作非常精良,封面設計簡潔考究,內頁紙張、字體、排版都不錯,自己收藏買這版正好
  •   史景遷的書好讀
  •   我是看了高居翰的整套書,書里有經(jīng)常有說道史景遷。文筆寫的很好。翻譯的也不錯
  •   一個外國人研究中國史,難能可貴!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識和對明朝歷史的準確把握,確實值得一贊!語言優(yōu)美,分析獨特!視野寬闊!
  •   這本到貨后,史景遷的系列基本收齊了。
  •   廣西師大的書一如既往的好,包裝精致,內容精良。這本書的翻譯相當不錯,對得起史景遷的文采,值得購買。
  •   史景遷的作品當然好,這本書從印刷、制作到翻譯都屬于上品。
  •   史景遷的書都很好,作為收藏。
  •   又買了一本史景遷老師的書棒
  •   文章好,還要翻譯好,看了很多史景遷的書,還是溫的翻譯文筆最好。
  •   喜歡史景遷的書
    其他的沒什么說的啦。
  •   翻譯不錯,廣西師大的書,精品了。
    史景遷的考證非常嚴謹,寫的也很有意思。推薦!
  •   史景遷作品,值得一看。
  •   史景遷作品,嚴謹認真。
    裝幀、用紙、內容都很好!拿在手中,輕巧舒服!
  •   于購書后幾天見到史景遷先生。
  •   裝幀沒的說,真的是很精美,史景遷的文筆不太似中國傳統(tǒng)論調的好文筆,不過也有其特點,是所謂有情之筆
  •   買史景遷的第一本書,期待全套
  •   史景遷的代表作之一,文字華麗
  •   沖著史景遷買的,應該不錯
  •   有些翻譯有些啰嗦,不過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因為大愛史景遷。。。
  •   厚重的歷史,厚重的人生
  •   特意找了這些歷史相關書,非常不錯的書,元旦3天就看這些了,很享受
  •   以外國人的陽光看待中國古代歷史
  •   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在外國學者筆下另有一番意趣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別有味道
  •   就是沒想到我這個其實不愛看歷史類書籍的人可以一口氣讀下來。
  •   讀史可以明鑒,其實每個社會都是有共同之處的。不同的只是人們的心態(tài)。史大師的獨特視角可能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一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紛雜與進步。值得一讀。
  •   布面精裝版,不耐磨,很快起了毛邊,很心痛。但真的精美。
    內容,稍嫌瑣碎繁雜,體系不像一般治學那樣嚴謹。
    但總體可讀,是一本有溫度的書。
  •   書裝幀設計上佳,為紙板封面并未裹塑。內容豐富,不想外國漢學家的造詣如此深厚,非等閑可比!至于內容不能說不豐富,適合清閑時做一輕松讀物。
  •   一個明朝遺老的感懷傷事之作,讀來讓人感傷不已。
  •   這就是我想要的書,適合對晚明文人心態(tài)有興趣的人閱讀。
  •   喜歡張宗子,美國人漢學家居然也選中他來描寫。spencer的書,當然值得一看
  •   看看歷史,有所啟發(fā)
  •   很適合愛好歷史的人、
  •   小人物經(jīng)歷大歷史,熱炕上的一只蝸牛!
  •   算是很好讀的學術著作,對晚明史感興趣的要看一看
  •   好書 閱盡世間蒼涼
  •   曾經(jīng)為了想寫點小東西而翻看的,很好看,值得讀一讀。普及的來又不是研究者本色,好書,精裝
  •   這本書大學時讀過,找了好久了。
  •   美國人寫中國史像小說一樣,很不錯
  •   大師級作品,廣西師范大學的精裝本太好了!質量沒得說
  •   剛到的,還沒開封,挺精致的。老師提史的書,就買本看看。
  •   強烈希望多引進史大師的中文譯本。
  •   還不錯,精裝的
  •   看別的書時,書中談到這本書,買了讀一下
  •   譯者古樸簡潔的語言風格正是我所喜歡的,亦可從此一窺原著的妙處。促使我有買齊史景造的所有譯本、甚至讀原著的欲望了。
  •   一個文人在改朝換代之際的掙扎
  •   書中有一段很有意思,講的是作者去泰山游玩,當時就已經(jīng)有很多游客,好像是每天有個2000多人、還要收門票、山腳下還有“天上人間”
  •   書的質量很不錯,還沒有開始看,不過隨便翻了下,感覺不錯的。
  •   裝幀簡約精美,內容翔實,觀點新穎,不落窠臼,不慚為大家之作
  •   淡然人生
  •   讓人傷懷
  •   作為一個非中國人的中國人,能寫成這樣實屬不易,文字很不錯,除了個別地方游戲出入之外,還不錯。裝幀我很滿意
  •   很早以前就聽說過這本書,看后感覺不錯,值得收藏.
  •   提醒大家一句,買書前一定要上豆瓣看書評啊啊
  •   送同事的,很不錯。書的質量挺好的。下次還來。
  •   書的質量和印刷都挺好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