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葆耕 頁數(shù):325
Tag標簽:無
前言
在那美妙的一瞬,我眼前出現(xiàn)了你:有如曇花一現(xiàn)的幻影,有如純潔之美的精靈?!障=穑骸吨翶.H》寒夜,有人敲門……——他很漂亮:一種受難的美——愛情:兩個人的宗教——懺悔:誠實帶來快樂——寬容:沒有罪人,只有不幸的人——神性的存在和俄羅斯神性——圣彼得堡的白夜寒夜,有人敲門……寒冬的一個晚上,我蜷縮在沙發(fā)上,百無聊賴地聽任電視屏幕卜的《小李飛刀》撞入眼簾,令人神炫目迷的武打場面催我進入夢鄉(xiāng)。有人敲門。打開門。站著一位身材矮小的年輕人,一副闊大的眼鏡閃著捉摸不定的光亮?!澳切炖蠋煱??我是北大的研究生。送一份我們編的雜志,請您指教?!彼吡?。連名字我也沒問。這顯然是一份非正式的出版物,封面上沒有時髦的艷麗色彩,只是在很普通的白紙上印了《我們》兩個字和魯迅的木刻像。
內(nèi)容概要
俄羅斯的作家,雙腳深陷在泥土里,頭腦卻飄浮在云端。他們提供給人類的不是明晰的思想,只是一片煙雨霏霏的迷霧。然而,正是在這片迷霧之中,人類的靈魂才得以舒展。因為靈魂的本質(zhì)是迷茫的。這種迷茫不是沮喪或絕望,相反,它是對人的神性覺解,是對生命、眼淚和愛情的詩意感悟。 在俄羅斯文學里,窮人比富人更接近神;女人比男人更接近神:罪者比賢者更接近神;鄉(xiāng)村比城市更接近神;泥土比藍天更接近神;秋天比春天更接近神。
作者簡介
徐葆耕,清華大學教授。理論撰述有《西方文學:心靈的歷史》、《西方文學十五講》、《電影講稿》、《清華學術精神》;編撰有《清華文叢》、《會通派如是說——吳宓集》、《瑞恰慈:科學與詩》;創(chuàng)作有電影文學劇本《鄰居》(合作)等五部、學術性散文集《紫色清華》、小說《
書籍目錄
序:我曾仰窺到天堂的閃光童年:圣母于蠻荒中降臨 第一講 嗜血的斯拉夫人怎樣懂得了憂傷少年:俄羅斯有了初戀情人 第二講 普希金:戀愛的少年 第三講 《葉甫蓋尼·奧涅金》:城市對鄉(xiāng)村的懺悔 第四講 普希金:50年代中國的一個注釋青年:在幻想中燒成灰燼的“別”與“車” 第五講 23歲的幻想——別林斯基及其現(xiàn)代意義 第六講 烏托邦的必要——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怎么辦》中年:“罪感”是一種神性 第七講 托爾斯泰:“蝎子式追問”的一生 第八講 從“末日審判”到“創(chuàng)世”——論《戰(zhàn)爭與和平》的潛敘事 第九講 從瞬問發(fā)現(xiàn)永恒——關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講 靈魂被鎖著,可鑰匙丟了——契訶夫的當代性暮年:十字架下的現(xiàn)代主義 第十一講 月色幽微——白銀時代的閱讀筆記 第十二講 抓火者——重讀勃洛克和《十二個》再生:太陽依然是灰色的 第十三講 粗鄙的闖入者——來自底層的文學與肖洛霍夫 第十四講 保爾:新圣徒的理念和激情 第十五講 煙雨霏霏的黎明——“自然神”的治療意義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領受洗禮之后的俄羅斯人民并不把自己稱為美麗的俄羅斯,或者偉大的俄羅斯,而稱為神圣的俄羅斯。這一名稱并不是指俄羅斯人事實上的圣潔,而是表達了他們的歷史原則本身;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話說,它是指:絕對的理想是使俄羅斯人萬死不辭的唯一力量。俄羅斯人大概是塵世間最大的罪人;因為有罪,所以他們深深地扎根大地;同時,由于他們圣潔的理想,他們又最大地毫無余地地屬于天國。①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以后,俄羅斯成為東正教的大本營。東正教自認為是基督教的正統(tǒng),而同天主教、新教對立。天主教、新教強調(diào)人的罪惡是天生的,無法自救,只能依賴上帝和他的兒子;東正教吸取古代希伯來人的天人合一思想成分,認為耶穌兼具神的品格和人的品格,對基督的重臨(復活)寄以很大希望。東正教的基本宗旨就是:“教徒通過神秘的宗教儀式和通過對上帝的信仰及修身、修心,去追求天國的永恒的快樂,或換取來世的終身幸福?!雹跂|正教較之天主教,對于懺悔寄以更大的期待,認為,人通過懺悔不僅可以救贖,而且可以接近上帝。東正教還特別推崇圣母瑪利亞,它從母愛的至高無上出發(fā),認為圣母的地位高于耶穌,對于女性的“圣母式崇拜”導致俄羅斯文學中一系列優(yōu)美女性形象的產(chǎn)生。東正教的這些特征構(gòu)成了俄羅斯文學的重要文化源泉。只有了解東正教對俄羅斯的深厚影響,才能了解俄羅斯文學的受難和愛的特殊氣質(zhì)。在《伊戈爾遠征記》中,我們只看到了上帝對羅斯人的眷顧,尚未看到浸潤于整個《圣經(jīng)》的懺悔意識。這種情況,反映了基督教傳播初期的狀況。羅斯的斯拉夫傳統(tǒng)在先,接受基督教在后。從斯拉夫的血腥之魂過渡到基督教的懺悔之魂,需要一段長長的路程。斯拉夫人不斷被欺侮、劫掠而又不斷欺侮和劫掠別人的血腥傳統(tǒng)已經(jīng)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種植下了罪感的幼苗;在基督教思想的光照下,幼苗的生長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斯拉夫人的帶有血腥味的英雄主義同基督教的教義實現(xiàn)了一種奇特的結(jié)合:羅斯人始終沒有放棄他們統(tǒng)治世界的意識,這種意識由于從《圣經(jīng)》中找到根據(jù)而更加強化了,這就是俄羅斯人奉為比生命更重要的“彌賽亞”即救世主的意識。這種彌賽亞意識既升華了人的精神境界,也包容了大國霸權(quán)主義。諸如蘇聯(lián)斯大林時期的“解放全人類”的思想都拖著一個彌賽亞的尾巴。斯拉夫人的血的歷史終于演化成特別強烈的罪感,但是,深藏于斯拉夫英雄主義背后的酒神沖動又使他們對犯罪采取特別寬容的態(tài)度。犯罪之后有一種痛不欲生的懺悔欲望,但懺悔之后又不可避免地重新犯罪。在受洗以后的羅斯,罪犯是罪人,也是不幸的人。“罪因犯律法而成,哪里有禁令,哪里就有罪?!薄爸挥猩系鄄艧o罪”,“就算是大主教,若挨餓時也會偷東西”。所以,凡人皆為罪人是理所當然,正因為有罪才需要贖罪,只有贖罪才能得救。俄國人中完全蔑視道德而同時又具有真誠宗教情感的范例大概要算是伊凡四世了,沒有人能像他那樣把虔誠和邪惡結(jié)合為一身。伊凡四世有時一連好幾個星期到修道院去隱居,凌晨3點就為早禱打鐘。這個儀式一直持續(xù)7個鐘頭,在此期間,他讀書、唱贊美詩、祈禱,十分熱衷,以致吃晚飯時他額上還留有叩拜的痕跡。他給其隨員讀宗教教誨書的片斷;可是在間歇時他又到修道院下面的地牢里親自觀看囚犯受刑,而且回來時,臉上總是堆滿可見的喜悅。問題是這樣一個殺人無數(shù)的暴君,俄國民間傳說卻把他說成是一位雖然可怕但依然光輝偉大的沙皇;一些俄國歷史學家把他的殘暴行為解釋為國家利益的需要,似乎是行大義,犯小惡;19世紀的俄國作家和畫家把他表現(xiàn)為一個不幸的悲劇性人物。你看大畫家列賓的名畫《伊凡雷帝和其子伊凡》:從驚恐中醒悟過來的伊凡雷帝,左手痙攣地緊捂著兒子血流如注的傷口,右手摟住兒子無力的軀體,雙眼圓睜,恐懼、絕望、狂亂和悔恨交織在一起。這幅畫確實震撼人的心靈,但分明把伊凡四世表現(xiàn)為一個蒙受巨大不幸而悲痛萬分的父親。①在犯罪與懺悔之間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是俄羅斯精神的精華所在。中國儒家既反對犯罪,也不提倡懺悔,希圖在倫理道德的框架中求得現(xiàn)世快樂和道德操守之間的平衡。這是兩種很不相同的平衡,不好簡單地褒貶。只是從文學的角度,俄羅斯的懺悔提供了更多的真誠和心靈的知識;而這對于文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后記
我從90年代末開始,為清華中文系的高班學生開設《俄羅斯文學專題研究》課程,這使我有機會整理自己自少年時代以來的閱讀感受。2003年前后,在李陀先生的鼓勵下,曾寫作有關托爾斯泰、車爾尼雪夫斯基和勃洛克的文章,在《讀書》、《視界》上發(fā)表,同時開始把已有的成果系統(tǒng)化。這便是本書的由來。文學的發(fā)展,同人體一樣,有一個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我把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歷程歸結(jié)為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和再生等五個部分。這種結(jié)構(gòu),受啟示于林庚先生40年代寫的《中國文學簡史》及朱自清先生為該書寫的序。顯然,目前這個書稿還只是提綱挈領式的,希望有生之年能夠?qū)⑵溥M一步完善。退休以后,過起了久已向往的離群索居的生活:“離群索居:在胸腔里/尋覓,并尋找自由?!保ù木S塔耶娃《離群索居,走進你的內(nèi)心》)孤獨像一柄利刃割破了我的血管;“割破了的血管:生命止不住地/向外嘩嘩流淌?!保ā洞木S塔耶娃《割破了血管》)閱讀和寫作給我以不可名狀的悲辛和快樂;至于我的營養(yǎng)貧瘠的血液能否滋養(yǎng)干涸的土地,我卻不知道。
編輯推薦
《叩問生命的神性:俄羅斯文學啟示錄》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